景点位置 | 湖北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湖北特产店地图查询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特产店地图 |
景点分类 | 人文景观 |
开放时间 | 全天 |
门票价格 | 免费 |
联系方式 | 0718-8430774,8433166,8433600 湖北省恩施市学院路122号 邮编:445000 |
投诉电话 | 0718—8222770 |
最佳时间 | 一年四季均可 |
交通方式 | 交通发达,铁路,工路,水路,航空运输形成网络 |
  一
  我院分为主校区、金子坝校区和咸丰校区三大校区,校园占地面积48.02公顷(其中主校区25.872908公顷、金子坝校区12.144119公顷、咸丰校区10公顷),建筑总面积1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价值近亿元,专用教学仪器设备价值1774.2万元,馆藏图书40余万册、电子图书806张、中外文期刊近1000种。现有在编在岗教职工667人,其中在岗教师397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资格人员160人,中级职称168人。设有经济管理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电气与机械工程系、生物工程系、外语系、建筑工程系、师资培养培训中心、政法教研室、体育教研室、计算机教学中心、继续教育学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汽车驾驶培训学校、中职部(含技工学校)、附属高中等教学机构,开设有覆盖文、理、农、工、经济、教育、管理等7大学科门类的30个高职专业,建有32个校外实训基地。面向湖北、湖南、四川、重庆、新疆、内蒙、山东、贵州、西藏、吉林、山西、广西、河北、河南、宁夏、青海、辽宁、陕西、江西、甘肃、江苏等21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000余人,各类专、本科成教生2400多人,常年短期培训2000余人、开展职业技能鉴定1000余人。
  二
  我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以质量为生命、以发展为主题,迎难而上、团结拼搏,奋力推进改革、建设与发展,显著提升了办学水平。
  一是确立培养目标,狠抓教育教学。建院初期,就确立了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培养目标和“一专、六会、一高”的培养标准,并围绕培养目标和标准,实施了“名专业、名课程、名师、名生”工程,成立了9个大类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新建和改进了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建立了院、系(部)、教研室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学生评教制度,常年聘请了23名客座教授和41名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及2名外籍教师,选拔了专业带头人,选派了近200名教师到本科院校学习和到基层锻炼,输送78名教师在职就读研究生(已有12人获得了硕士学位或学历证书)。开展了“订单”培养,按照“订单”要求调整优化了专业和课程设置,实行校企合作办学,强化了学生能力培养。
  同时,坚持以学生为本,实行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和以教导、指导、疏导、诱导、劝导的方法教育学生,充分利用学代会、班主任联席会和各种文化体育活动等形式来强化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有效地提高了育人质量。经济管理系学生赖冀设计的“恩施电视台台标”一举选中并被使用,大学生艺术团演出的《恩施扬琴—爱的火花》等7个节目在湖北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节上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其中2个节目在全国首届大学生艺术节上获二、三等奖,附属高中学生高考上线率达96.33%等,都是育人质量提高的有力证据。
  二是实行多层次办学,办学规模逐年扩大。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完善办学形式,现已形成了以高职教育为主兼办中职教育、技工教育、高中教育、成人教育、短期培训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招生渠道逐年拓展,办学规模逐年扩大。招生渠道从2001年的面向省内招生拓展到2005年的面向21个省(市、区)招生。2005年招收全日制学生3400人,比2001年净增2412人;在校全日制学生达到7388人,比2001年净增5147人。建院以来共招收成人专、本科生5000余人,短期培训6000余人,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与办证4998人。
  三是强化就业指导,狠抓就业服务。成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和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把就业指导课列入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系统培训。召开了四次校园人才交流洽谈会,全力推荐毕业生就业。在广东、江苏、北京、上海等地建立了毕业生就业联络处,为毕业生广辟就业门路。毕业生就业渠道畅通,一次就业率逐年攀升,目前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已达90%以上,部分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
  四是强化科学研究,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成立了科技处和七个研究所,组织教职工广泛开展科研和社会服务活动。五年来,在全国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800余篇,出版专著8部,出版《白虎文丛》系列文学丛书12卷,编写出版教材42部,科研课题结题20项,3项研究成果获省、州级科技成果奖。采用送科技下乡、技术指导、技术咨询、“结对子”帮扶和定点服务等多种形式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先后为农民送去科技资料近20万份,对农民开展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5万余人次,为农村赠送图书2000余册,并帮扶恩施黄泥塘、来凤大河与百福司、建始高坪、巴东大支坪等乡(镇)的部分行政村脱贫致富。
  五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根据州委州政府两次现场办公会议的要求和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与发展规划,推进了基础设施建设。先后维修了院长办公楼、行政办公楼、学生公寓与食堂,改建了东大门和北大门,新建主教学大楼已于2005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校园网建设工程基本完成,实验实训大楼改扩建工程即将完工,校园广场、学生公寓及校园“五化”(绿化、美化、香化、亮化、净化)等工程正在建设之中。
  六是全员创建文明单位,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发展。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文明单位”后,又确定了“跻身省级最佳文明单位之列,并向国家级文明单位迈进”的目标,并制定了方案和制度,在全院开展了争创文明单位、争当文明个人、争做文明家庭、争建文明小区的活动,个个建设文明单位、人人争当文明个人蔚然成风,呈现出良好的文明风尚。同时,校园文化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5年,经检查验收,我院再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精神文明单位”。
  七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州委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文件精神,推行党风廉政建设层层责任制,全面实施院务公开、民主监督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责任追究制,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筑牢了从源头治理腐败的防线。切实加强干部的教育与培养,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坚持中心学习小组学习制度的同时,认真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三项学习教育”等学习教育活动,提高了党员和干部的素质,加强了基层组织,密切了群众关系,推动了各项工作。
  八是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管理体制改革、后勤服务改革、考核评价办法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等各项内部改革,激发了活力,推进了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同时,在认真总结“十五”工作、精心筹划未来发展的基础上,制定了“十一五”规划,描绘了建设与发展的蓝图。
  在上级党委政府、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及全院师生员工的励精图治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赢得了上级党政机关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01年6—8月,实现了三校实质性合并;2002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州共建”学校;2003年,被教育部和财政部列为“重点支持地方示范性职业学校(院)建设”单位,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被恩施州委组织部确定为“恩施州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示范基地”;2004年,被教育部等六部门确定为“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领域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和“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被省农业厅等七部门确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示范基地”,被省作协确定为“湖北省作家协会恩施文学创作生活基地”;
  2005年被财政部、教育部确定为“国家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同时,先后被上级党政领导机关授予“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湖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优秀社会实践服务团队”、“全省安全文明校园”、“全省理论学习先进单位”、“全省国防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先进单位”、“全省教育系统工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女职工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无偿献血先进单位”、湖北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企业科技事业单位档案规范管理AA级”单位、“全州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州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全州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州安全文明先进单位”、“全州消防工作先进单位”、“全州老干工作先进单位”、“全州统一战线工作先进单位”、“全州先进党组织”、“恩施市计划生育示范单位”等称号。
  我院虽然发展较快、成绩较显著,但由于成立时间较短,还存在着经费短缺、基础设施落后、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
  展望未来,充满新的希望,任重道远。我院全体师生员工将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就业导向、育人为本,精诚团结,奋力拼搏,全面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精心实施“十一五”规划,着力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不断开创建设与发展的新局面,努力实现“办学质量大提高、办学规模大突破、办学效益大增强、办学条件大改善、办学环境大优化”的近期目标和“把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办成富有吸引力、影响力和独具特色的‘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