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客人 | 注册特产屋 | 登录特产屋
手机版  |  领先的旅游特产门户网站 齐全的各省市县特产、国外特产、旅游景点,登记查询销售求购特产
东北旅游:
辽宁旅游 吉林旅游 黑龙江旅游 内蒙古旅游
华南旅游:
广东旅游 广西旅游 海南旅游 台湾旅游 香港旅游 澳门旅游
华北旅游:
北京旅游 天津旅游 山东旅游 河北旅游 山西旅游
西南旅游:
四川旅游 重庆旅游 云南旅游 贵州旅游 西藏旅游
华东旅游:
上海旅游 江苏旅游 浙江旅游 安徽旅游 福建旅游
西北旅游:
陕西旅游 甘肃旅游 宁夏旅游 青海旅游 新疆旅游
华中旅游:
河南旅游 江西旅游 湖北旅游 湖南旅游
国外旅游:
国外旅游
用户名:
密   码:
          

旅游景点  112066、常氏静园          

 
景点位置 山西 晋中 晋中   
山西特产店地图查询   晋中特产店地图
景点分类 人文景观 
开放时间 8:10--17:00 
门票价格 20 
联系方式 0354-2636533 
投诉电话 0354-2636528 
最佳时间 春季秋季 
交通方式 晋中交通十分便利,市区距太原机场仅15公里,铁路、公路四通八达,石太、同蒲、太焦铁路在此交汇、太旧、大运、108、209高等级公路纵贯全市。 

   
  占地120余亩(8万多平方米)的静园,是常氏家人休闲、游乐和陶冶情操的场所。常氏将其冠名为“静园”,非常清楚地表达了主人修建这座园林的追求和目的。“静”是一种对大自然的回归,是一种“出世”的追求,表达了一种超然世外的心态。
   匾:静园——源于《道德经.归根第十六》:“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万物纷纭生息,最终回复各自的根本,就叫做“静”;而静中又孕育着新的生命,这就是自然的常规。知道并尊重这种常规,才是明智和高明的。
   联:渔跃龙翔瀛海新波添夜雨,鸾栖凤哕南山乔木长春阴。
   清杨二酋书。瀛,湖泽;哕,鸟鸣声。大意为:在大自然中的飞禽走兽、江河湖山、鱼虾植物、风雨变化都能各得其所,这才是人类理想的家园。
   静园始建于乾隆、嘉庆年间,完成于光绪初年。在全部建园过程中,正值我国造园艺术水准的高峰时期,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园林均体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具有雄厚经济实力和深刻文化底蕴的常氏家族自然会不惜重金、倾力而为。由于常氏族人历代不息、来往于大漠与江南之间,也就决定了静园所具有的精致、肃穆、空灵、通透的文人写意山水般的高雅格调,和其融北派的质朴大方与南派的小巧细腻于一体的不同特色。在此前提下,让南北迥然不同的园林风格得以融汇贯通,使其更具备人性化特点,达到一园一境界、一景一画图的效果,就成为静园最令人感到独具魅力的看点。
   静园水系
   说到园林,人们自然首先会关注到水。因为水是灵气的象征、美感的源泉。静园之水大致可分为三部份:由东而西,从不高的泊岸上,数股清泉跌宕(dang)而下,泻入叠石为岸的小潭中;由于它淙淙有声、清澈见底,让人联想到唐代大诗人柳宗元的名篇《小石潭记》,于是此潭便有了一个令人感谓生情的名字:小石潭。潭的北岸连接着一条曲折蜿蜒的溪流,叫曲溪。取两晋文士厌恶喧嚣繁闹,喜爱自然山水,常常以曲水流觞自娱之意。与曲溪的西端相通的这片十余亩大小的湖面,就是静园水系的主景——昭余湖。昭余湖虽然不算大,但它的历史却非常悠久。相传在大禹治水时,山西晋中一带有“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的典故。其实在大禹时期,还没有“晋阳”这个地名;而当时的晋中盆地也还是一片汪洋,名字叫“沼余祁泽”;中心在现在的祁县一带。禹退水后,晋中大地上留下了大大小小的湖泊,后来有的成了良田,有的成了洼地,有的仍为湖泊。(如太原市西南的晋阳湖)而常家庄园的中心地带原来就长年积水,长满了芦苇水草,因为它同属沼余祁泽残留的为数不多的水域,所以人们仍习惯地称之为“昭余湖”。
   在静园水系中,除了自成体系的小石潭、曲溪、昭余湖外,还有三处独立镶嵌于园中的小池,那就是位于遐园中的洗笔池、石云轩书院中的方正池和遐园外的小荷池。
   
 
 

上一条:常氏祠堂 下一条:杏园


常氏静园景点地图查询

    分享到


我要留言    留言人: 更多评价
印象:
内容:
  验证码*  (* 请在左框中填写小图中字母或数字)
 

 
更多山西特产介绍
 
 
 
淘宝推荐山西特产销售
 
更多山西特产求购
 
更多各地销售特产
 
 
本网站所属权:特产大全网 Email地址: 444853730@qq.com 官方QQ: 444853730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特产大全网  渝ICP备08100157号
Copyright. ©2008 tcdqw.com, All Specialty in the site.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