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位置 | 浙江 宁波 宁波 浙江特产店地图查询 宁波特产店地图 |
景点分类 | 宗教旅游 |
开放时间 | 我来补充 |
门票价格 | 我来补充 |
联系方式 | 0574-87304289 |
投诉电话 | 0574-87291299 |
最佳时间 | 全年皆宜 |
交通方式 | 在汽车东站乘长途车前往 |
  智礼任保恩院住持的第二年,多方筹集资金扩建院所,以后在他的得力助手园觉法师的大力相助下,历时十余年到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才告竣工。次年,知礼上奏朝廷,经批准改称延庆院。于是这所名震海内外的天台宗名刹,开始出现在浙东明州(即宁波古称),与台州的国清寺交辉相映,成为佛教天台宗的“五山之一”。
  到了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当时由智礼大师的第三代法裔明智法师任延庆院住持。他积极支持介然法师等人在延庆院西隅创建十六观堂。至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竣工,历时七年,据有关史料记载:“比丘介然修西方净土之法,坐而不卧,以三年为期。期满,对同行比丘慧观、仲章、宗悦曰:‘我等各据一室,成此胜缘,后之来者加众,而室不增多,奈何!’慧观等答曰:‘以无作任运之心,作为有利益之事,四明檀信,何患乎不成。’自是日营月积,更七寒暑,凡介然之所欲为无一不如其志者,初介然燃手二指,誓必成此。落成之日复燃三指……,于是见者闻者莫不随喜。十六室内常无虚位,期满者去,发志者来,依胜境而获善利者,不知几何人也。”
  这位在佛教史上受人尊敬的介然法师,却在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被金兵劫虏北去,不知结果。据元朝《延佑四明志》记载:“僧介然,从明智师居南湖(即今延庆寺所在地旧名)通观旨,燃指建十六观室……。金人犯明州,士庶奔散,然守观不去。酋骑掠至,叱曰:“汝不畏死耶?’然曰:‘愿力在观室地,诚不忍去’。酋:‘吾北归,亦愿效此制作。’遂强挟以归。后人追思,遂以其去日为忌日,尊其为定慧尊者,塑像于观侧。”
  金兵退去之后,明州太守仇悆礼请天台宗法裔园照法师住持延庆院。但经兵灾之后延庆院已满目疮痍,仅留下十六观堂。到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年)园照法师圆寂,修复重任就落在后来者道琛法师与其弟子智连法师身上。到宋高宗绍兴十四年(1144年)已恢复了往昔的雄姿,朝廷赐名延庆院为延庆教寺。从此,延庆寺的寺名一直延续至今。
  可惜好景不长,到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延庆寺包括十六观堂在内统统被大火吞灭。七年之后,到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有位号称古云粹公者(此人事迹不详)在丞相史弥远的支持下又开始重建。
  时隔六十二年之后,到了元朝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一场大火又把南宋末年古云粹公所建的延庆寺及十六观堂焚毁。僧人善良法师再予重建(规模不详)。过了三十五年,到元泰定帝甲子元年(1324年)又遭大火。这两次浩劫,把延庆寺及十六观堂基本上焚烧殆尽,委于瓦砾。
  到元文宗至顺三年(1332年)本无法师受命住持延庆寺,开始重建延庆寺起信阁。据《至正四明续志》记载:“至顺壬申,本无以教府之命,来住此山。讲授之余,不敢以修营为禅。独兹阁之建度工浩繁,未知所出。郡人王元明首为之创,委资程力,不呼而应。越三年阁成,参政鲁公大署其额曰:‘元统起信宝阁’。起信者因其旧名,而元统者以识其成之年,此其建造之本未也”。三年以后,即元顺帝元统二年(1334年)起信阁建成。到至正六年(1346年)再开始修建大雄宝殿,到次年竣工。建成的大雄宝殿共十八楹,阔一百二十三尺,深九十八尺,高一百十三尺。至此,延庆寺又重新耸立在明州日湖之滨。至于十六观堂的修复,比大殿还早。
  ……明太祖洪武四年(1317年)本无所建的起信阁及山门年久废圮,洪武十二年(1379年)重建。
  在明朝整个历史时期,延庆寺及其十六观堂基本上没有重大变革,只是在原有基础上加以修理或局部扩建。据《光绪鄞县志》记载:
  ……明太祖洪武四年(1317年)本无所建的起信阁及山门年久废圮,洪武十二年(1379年)重建。
  洪武二十年(1387年)增建罗云堂。
  成祖永乐十三年(1415年)建方丈殿。
  宣宗宣德三年(1428年)建禅悦堂。次年在大雄宝殿旁建塔院。
  英宗正统八年(1443年)建钟楼、藏经楼。
  代宗景泰三年(1452年)重建大悲阁。
  宪宗成化三年(1467年)在罗云堂西南建能仁堂。
  神宗万历六年(1578年)由于年久,对延庆寺作了一次大修。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募捐修理佛殿,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重修山门。
  到了清代,这座历经六百多年沧桑的天台宗寺院,又发生了多次兴衰更替。根据有关史料记载:
  顺治年间重建延庆寺大悲殿和钟楼,然罗云堂及山门却又废圮。
  康熙七年(1668年)钟楼又圮。到康熙十一年(1672年)由观堂的昭生法师予以重建。
  干隆四十八年(1781年)又一次修建殿宇、装佛像。
  嘉庆五年(1800年)增建禅堂。十一年(1806年)建水陆堂。十六年(1811年)建斋堂、库房、客房。十八年(1813年)重修方丈殿、厨房。
  道光六年(1826年)后法堂被焚。十二年(1832年)大雄宝殿倾倒。五年之后由毓村法师重建后法堂、斋堂、厨房。十九年(1839年)重建嘉庆年间被火焚的大悲殿。二十三年(1843年)钟楼又圮。二十九年(1849年)废圮了十七年之久的大雄宝殿重建。三十年,改方丈殿为藏经楼。并建内客堂三楹,上客堂楼房七楹,案房九楹。
  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克宁波,延庆寺及十六观堂部分建筑被毁。
  同治五年(1866年)重新铸钟,装修佛像。
  到了清末,十六观堂殿宇渐渐荒芜,禅室亦倾颓不堪。
  民国元年(1912年)天台宗法裔谛闲法师被邀请来此住持,受任后体仰四明法师“三观为宗,说法为用”遗意,将十六观堂改为观宗讲寺。从此,观宗讲寺与延庆寺分开,独立门庭。次年创立《弘法研究社》,为本宗习教之所。
  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观宗寺新建大雄宝殿落成。
  民国六年七月倓虚法师从北方来,在宁波观宗讲寺受具足戒。
  民国七年成立《观宗学社》,招收学僧。
  民国十二年在寺前开凿放生池。
  民国十七年《观宗学社》、《弘法研究社》合并为《弘法研究学社》。天台宗第一份刊物《弘法社刊》创刊。同年观宗寺义务学校开学,首次招生二百四十名。
  民国二十四年(1937年)《弘法社刊》改为《弘法刊》。
  民国二十六年,芦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战争爆发,《弘法刊》停刊。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观宗寺失火,侵入大殿,损失至钜。
  民国三十年(1941年)宁波遭日机轰炸,观宗讲寺天王殿中弹一枚,幸未爆炸,仅三僧人受轻伤。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八月,日寇投降,抗战胜利。甬地护法敦请上海法藏寺根慧法师来甬住持寺务。重新大雄宝殿及佛像,建造海岛观音和多宝佛塔。同时,恢复观宗学舍,重新讲学。
  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五月,宁波解放。从此两寺历史又掀开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