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位置 | 江苏 苏州 苏州 江苏特产店地图查询 苏州特产店地图 |
景点分类 | 主题公园 |
开放时间 | 7:30~17:30。夜花园只在三月中旬至十一月中旬每天19:30~22:00开放。 |
门票价格 | 旺季(4.16~10.30)30元,淡季(10.31~4.15)20元。凭老年证半票优惠,凭高龄证、现役军人证、残疾证及1.2米以下儿童免票。夜花园80元,10人以上组团可免一张门票。 |
联系方式 | (0512)65296567 65293190;苏州古城东南隅阔家头巷 |
投诉电话 | 0512-65223377 |
最佳时间 | 每年的4--10月去景色更好一些 |
交通方式 | 202路(原2路)、204路(原4路)、529路(原29路)、931路(原31路)、47、501路(原401路)、55路到达。 |
  网师园是古代苏州世家宅园相连布局的典型,东宅西园,有序结合。即以池水为中心,由东部住宅区、南部宴乐区、中部环池区、西部内园殿春簃和北部书房区等五部分组成。全园布局外形整齐均衡,内部又因景划区,境界各异。园中部山水景物区,突出以水为中心的主题。水面聚而不分,池西北石板曲桥,低矮贴水,东南引静桥微微拱露。环池一周叠筑黄石假山高下参差,曲折多变,使池面有水广波延和源头不尽之意。园内建筑以造型秀丽,精致小巧见长,尤其是池周的亭阁,有小、低、透的特点,内部家具装饰也精美多致,网师园意谓“渔父钓叟之园”,园内的山水布置和景点题名蕴含着浓郁的隐逸气息。全园面积仅8亩多,做到了感觉宽绰而不显局促,主题突出,布局紧凑,小巧玲珑,清秀典雅,成功地运用比例陪称关系和对比手法,获得较好的艺术效果,是苏州中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从彩霞池西北的平板曲桥西行,就见到书有“潭西渔隐”的小门。门内花容绰约,花街铺地,奇石当户,别有一番天地,这就是传誉海内外的殿春簃小院。
  “簃”,原意指高大屋宇边用竹子搭成的小屋。“殿春”,指春末。殿春簃是从前园主的芍药圃,曾盛名一时。春季芍药开花最晚,宋苏东坡有“多谢化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的诗句。殿春簃以诗立景,以景会意,是古典园林小院建筑的精品。 
  殿春簃小院占地不到一亩,景观却很丰富,富有明代庭园“工整柔和,雅淡明快,简洁利落”的特色。小院布局合理,独具匠心,主体建筑将小院分南北两个空间,北部为一大一小宾主相从的书房,是实地空间,但实中有虚,藏中有露,屋后另有天井。南部为一大院落,散布着山石、清泉、半亭。南北两部形成空间大小、明暗、开合、虚实的对比,十分精致。殿春簃小轩三间,西侧带一复室,窗明几净,最宜读书,为仿明式结构。轩北窗外,一树芭蕉,数枝翠竹,依窗而栽,绿意宜人,又有湖石夹列其间。屋前有石板平台,围以低石栏,屋顶为卷棚式,线条流畅,回音效果好,是园内听曲的好地方。正门四扇落地长窗,左右设半窗,室内正中悬匾额“殿春簃”,额上有跋云:“前庭隙地数弓,昔日之芍药圃也,今约补壁以复旧观”(古时“弓”为丈量单位,约合今1.6米)。
  20世纪30年代,国画大师张善孖、张大千兄弟寓居于网师园,相传此地即是他们的画室。堂内北墙不封闭,开了三个大窗,用红木镶边形成三个长方形窗景,窗外天进中种植腊梅、翠竹、芭蕉、天竺,配以几峰湖石,一格窗景就是一幅立体的画,轻描淡写,空灵秀美。 
  室外的庭院布局结构紧凑。东南侧隙地起垄,为芍药圃,春末夏初,流香溢彩。庭院内采用周边假山手法,使之产生余脉连绵的情趣。假山不大,也不高,却起、承、转、合,极有章法,有韵律,有节奏,如一曲流畅的音乐。假山的起始是一脚矮脉,自院西北伸起,逶迤南奔,山势不峭不陡,不徐不疾,是这首交响曲开始时的前奏曲;继而渐渐拔高,出现假山群的第一个高潮,在庭院横轴线上正对“潭西渔隐”处,安排了一块石峰,突兀的峰体和正东开阔、明净的水面对比呼应;此后山势徘徊,似乐曲中的柔板,过渡,构半亭于山势中,亭名“冷泉”。此亭倚墙而筑,体量纤小,与小院格局十分相称,飞檐翘角颇为轻灵。亭中有一块巨大的灵壁石,形状像一只展翅欲飞的苍鹰,叩之铮铮有金属声。据传说,此石原在城西桃花坞唐寅宅内,辗转流传到此。在半亭中“坐石可品泉,凭栏能看花”,令人赏心悦目。到此,围拥小亭的山石态势继续南起突然跌岩下滑,怪石嶙峋中,水气森森,俯视洞壑幽深,底藏渊潭,是一泓天然泉水,其旁有石刻“涵碧泉”,取意于宋代朱熹“一方水涵碧”的诗句。泉水清澈明净,水旁有小径。院内有此一泉,使全园水脉得以贯通,真不愧为该园艺术中的神来之笔。山势再往下而形成渊潭后,忽地拔高,恰如银瓶乍破,铁骑突出,矗立起一座陡峭的石峰,这是整个庭院中最高的湖石峰,与北面的主屋互相呼应,恰好处于南北的中轴线上,成为整个山石音乐最高潮。继而假山继续往东,若断还续,绵延不绝,恰似音韵流淌,间关莺语,幽咽泉流,群山匍匐。在东侧墙根外,峰峦忽而竞涌,群山归一,聚而为一大山,使人感到沉郁苍茫,犹如八音齐奏,金鼓齐鸣,作为全曲的终结,又有余脉之意,所谓意犹未尽,余情未了。  整个山石峰脉意境相连,藏泉于谷,藏路于峰,藏洞于岭,有衔接,有过渡,空间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