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位置 | 江苏 镇江 镇江 江苏特产店地图查询 镇江特产店地图 |
景点分类 | 高山奇峡 |
开放时间 | 8:00—18:00 |
门票价格 | 32元。小孩1.2m以下免票 |
联系方式 | 0511-8812169 |
投诉电话 | 0573-2159706 |
最佳时间 | 镇江一年中举办的各类节庆也比较多。三四月间,有句容茅山香期庙会,此时,正是镇江樱花盛开的季节。而中秋前后,焦山公园桂花节,镇江金秋美食节会相继举行,为秋季的镇江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 |
交通方式 | 火车站乘4路车直达 |
  北固山位于市区东侧江边,高五十三米,是京口三山名胜之一,形势险要,风景秀丽,与金山、焦山成犄角之势。在古代北固山更为游人所乐道,故有“京口第一山”之称。远眺北固,横枕大江,石壁嵯峨,山势险固,因此得名北固山。一千四百年前,粱朝粱武帝登临北固山,赞其形胜,改固为顾,更名为北顾山。北固山由前峰、中峰、后峰三部分组成。后峰是北固山的主峰,背临长江,枕于水上,峭壁如削,是风景最佳的地方,中外闻名的甘露寺即建于峰顶。登上山顶,东看焦山,西望金山,隔江相望,扬州平山堂清晰可见,确使人感到“金焦两山小,吴楚一江分。”过去曾有一名人作打油诗一首:“长江好似砚池波,提起金焦当墨磨,铁塔一支堪作笔,青天够写几行多”,以此赞美北固山的壮丽景色。甘露寺内的亭台楼阁装扮得十分华丽,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永王东巡歌》的诗中写道: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千岩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既描绘了北固山山川景色的旖旎风光,又道出了北固山形势险要,是我国历代的军事重地。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不尽上江滚滚流,年少万兜,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公元1205年,南宋大诗人,辛弃疾登上北固山,观景抒怀留下的千古绝唱。提起北固人,人们就会联想起三国时“甘露寺刘备招亲”的故事,山上大多古迹确实与孙刘联盟的史实有关。北固山的南面就是三国时孙权所建的铁瓮城的城墙,其形势是“控楚负吴,襟山带江,”雄壮险要,因此三国故事就成为历史文人墨客登临北固山吟诗作赋的主要素材。历代不少诗人骚客喜爱在这里聚会游赏,苏东坡、沉括、米芾、陆游、辛弃疾等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诗咏。北固山在近代和现代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龙埂是太平天国新城遗址。北固山之东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国民党枪杀革命志士的刑场。现在前峰上建有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还有烈士事迹陈列馆,成为缅怀先烈、进行爱国革命传统教育的场所。北固山形胜曾为陈毅元帅所赞叹,当年他登上多景楼,说:“江山如画,这就是长江万里图卷!”
  北固山游览路线清晖亭——铁塔——“天下第一江山”石刻——“南徐净域”题额——古甘露禅寺——溜马涧——狠石——多景楼——凌云亭——太史慈墓——试剑石
  铁塔  铁塔是北固山的主要文物,位于清晖亭旁,北宁元丰元年(1078)建成,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原为九级,明万历年间海啸,毁去上部七层,重修时改为七级,清代光绪年间又遭雷击,毁去上部五层。解放前铁塔残破不堪,解放后地方政府十分重视修复铁塔,将残存的明代复制品的第四、第五两级加叠上去。整修时,在塔基下挖掘出一大批文物,内有金棺、银椁、舍利子,以及李德裕亲自书写的题记石刻等。从文物中获悉,该塔为唐朝宝历元年(825)曾三次任润州刺史的唐朝宰相李德裕创建,乾符年间毁,铁塔是在宋元丰年间石塔的旧址上建成的。铁塔又名卫公塔。宋时北固山一次大火,山上山下的寺宇都化为乌有,唯独山下的宝塔和米芾的住宅海岳庵幸存下来。在米芾所写的《润州甘露寺》中曾留下“神护卫公塔,天留米老庵”的风趣诗句。铁塔的结构为平面八角形。下有塔基(即莲座),每层有四门,有腰檐,每层都铸有精致的佛像和飞天像,姿态生动。巨大的莲座上铸有优美的云水纹和龙戏珠纹。第二层塔身四面门的方向及门两旁的菩萨浮雕与第一层相同,东南面铸有“国界安宁”、“法轮常转”两行北魏体字,东北面排列着九行题名。正东面已破裂。铁塔不仅艺术价值很高,而且表现了我国古代冶铁工人的精湛铸造技术,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天下第一江山”石刻 是一块长方形条石,字迹雄秀,气魄很大,现横嵌在北固山甘露寺的坡墙壁上。相传三国时,刘备来东吴招亲,孙权宴罢陪刘备观赏江景,见北固山雄峙江滨,大江东去,一望无际,气势雄伟,不禁赞道:“北固山真乃天下第一江山。”后来粱武帝游北固山时,看到江山景色非常壮观,兴致勃勃地挥毫写下了“天下第一江山”六个大字,留在山上,后遗失。到了宋代,著名收画家吴琚把这六个字重新书写出来,清康熙年间(1665年),由镇江府通判程康庄临摹勒石,把它嵌在廊壁上。
  “南徐净域”题额西晋末年,北方混乱,东晋偏安江左,建都于建业。当时北方人士纷纷南下,东晋政府为此侨置了徐州,州治即在京口。到了刘宋时,正式定名为南徐州,以后南徐便一直成为镇江的别名。“天下第一江山”廊壁对面的券门有一副对联:地窄天宽江山雄楚越,沤浮浪卷栋宇自孙吴。此联是清末镇江名书画家苏涧宽用篆书书写,既表达了北固山的雄秀气势,又点出了甘露寺建造年代,其横披则为“南徐净域”,可谓言简意深,寄托无限。
  古甘露禅寺  北固山后峰上的甘露寺,传说是三国刘备结婚的大殿,始建于东吴初期,寺额是张飞的亲笔。到唐朝时李德裕布施宅地,扩建甘露寺。后甘露寺又几经兴废。甘露寺原建于山下,宋祥符年间(1010)和尚祖宣(是国舅)因寺宇倒塌,由郡守转奏朝廷,欲移建山上。真宗特下诏书,令转运史陈尧将寺移建山上,并赐良田四千亩。移建之殿规模宏大,亭台栉比,殿宇辉煌,极为壮观。元符末年毁于火,不久重建。建炎年间又毁于兵,绍兴年间再重建。现在的甘露寺是清光绪年间(1890),由镇江观察黄祖络等筹款修建的。甘露寺规模虽不大,名气却不小。这与《三国演义》中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有关。孙权与西蜀刘备结盟,共御北方强敌曹操。但是吴、蜀都想压取鄂西长江边的重镇江——荆州。孙权和周瑜定下了一条美人计,即借孙权的妹妹孙尚香佯邀刘备到京口招亲之机,意欲就此扣留刘备,逼他交出荆州。孙权的美人计被蜀国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识破,就将计就计,促使孙权的母亲吴国太到甘露寺相亲,吴国太一见到刘备“两耳垂户,猿臂过膝”,一副天子相,极为满意,于是孙刘联姻的事便弄假成真了。京剧《刘备招亲》、《甘露寺》等传统剧目一直很受欢迎。古今往来,到镇江的游客,都喜欢到此一游,寻访当年刘备招亲的遗迹。
  溜马涧位于北固山后峰西北侧的溜马涧,相传是孙刘二人私下较量,暗卜成败、一道赛马的地方。刘备来东吴招亲,一日与孙权在甘露寺中饮酒,只见江风浩荡,白浪掀天,波峰上有一只小船,舟人驾驭自如,如登平地,刘备不禁赞叹道:“南人善驾舟,北人善乘马,信有之也。”孙权听了此话自思道:“刘备莫非是嘲笑我不会骑马?”就命左右牵过马来,飞身上马,驰骋下山,又加革鞭回到岭上来,对刘备说:“难道南人真不会骑马?”刘备听了便敞衣上马,飞奔下山,又回上山来,两人将马停在山坡上,扬鞭大笑。后人称他们跑马的地方为“溜马涧”,又名“驻马坡”、“走马涧”。 明崇祯十二年(1639),太守程峋将溜马涧略加修整,命人砌了一条简易的砖路。第二年夜朗(今云南)人朱云熙曾书“溜马涧”三字,刻于临江石壁上,至今犹存。清光绪年间,长白穆克登布书篆字“古走马涧”四字,刻石,为山上圆门横额。现立于后峰西北麓,还可看清“两壁夹峙,中通一线,直达山巅”的地势。
  狠石狠石又名石羊,在多景楼西侧,状如伏羊,大小与真羊差不多,没有头。石羊的左侧腹上刻有“狠石”二字。相传孙权曾坐其上与刘备共商破曹大计,定下赤壁之战之计。宋元符间(1098-1100),狠石因火毁剥不见,和尚曾以假石羊代之。到了明正德十四年(1519),郡守滕谧在北固山下演武场的角落里找到了狠石,为其立碑建亭,并撰文为记。后来亭废碑移,狠石被弃田中。明丹徒令庞时雍又发现狠石,上报郡守,重新建亭立碑,也写了一篇记,并在亭上挂了一块“武侯遗石”的匾额。而现在的狠石,则是清光绪十六年(1890),从本市碌碡巷(今绿竹巷)南荒场路口移来的。狠石真是历尽沧桑啊!
  多景楼在甘露寺北后,北临大江的一座画粱飞檐楼阁,这便是多景楼,它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长江中下游三座名楼。多景楼创建于唐代,楼名取自于唐朝宰相李德裕《临江亭》中“多景悬窗牖”的诗意。多景楼为两层建筑,回廊四通,面面皆景。宋代大诗人曾巩《甘露寺多景楼》诗,充分描绘了这一壮丽情景:欲收佳景此楼中,徙倚栏杆四望通。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一川钟呗淮南月,万里帆樯海外风。老去衣襟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多景楼面对长江,金、焦在望,登楼远跳,江山景色,尽收眼底。历代文人雅士、达官显贵常来此赏景,酌酒赋诗。南宋大词人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期间,常登楼吟诗,留有许多千古绝唱的壮丽诗篇。多景楼又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称。因宋大书画家米策作《多景楼》诗中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句,米芾还手书这七个字作为楼的匾额,现仍在多景楼底层门上。
  多景楼还有不少别名,相传三国时刘备甘露寺招亲,吴国太曾在此相亲,又称相婿楼。孙权的妹妹孙尚香出嫁前在此梳妆,故又名梳妆楼。而今多景楼修葺一新,装潢古雅华丽,登楼赏景,使人流连忘返。 
  凌云亭多景楼东面,有一石柱方亭,号凌云亭或摩天亭。此亭建于明末崇祯年间。石柱上刻有楹联两副:“客心洗流水,荡胸生层云”;“此身不觉出飞鸟,垂手还堪钓巨熬”。凌云亭是据前人所云:“登北固望海云,虽未睹三山,便自使人有凌云意”之意命名,又名“天下第一亭”。相传三国时孙吴联姻后,刘备夫人孙尚香在东吴听到刘备兵败,病死白帝城,悲痛欲绝,曾在山上亭里设奠遥祭,后投江自尽。故人们亦称此亭为“祭江亭”。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登北固亭,见万里长江滚滚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感慨系之,即兴抒怀,写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著名的词作: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大史慈墓北固山中峰下西南面,有一座古墓——东吴青年将军太史慈墓。太史慈,东莱黄县人,有勇略,猿臂善射,弦不虚发,对母亲孝顺,对友重义气。曾劝刘备助孔融解北海之围。后投奔同乡扬州刺史刘繇部下,州治在曲阿(今丹阳)。当时孙策已崛起江东,英勇善战,为江东豪杰。一次太史慈与孙策两军相遇,大战起来,他俩一直斗到丢甲弃兵,徒手肉搏,还是不分胜负。英雄惜英雄,双方都有爱慕之意。后来太史慈就投到孙策部下去了。这就是《三国》中有名的“太史慈酣斗小霸王”的故事。年方四十一岁的太史慈,后来在战场上中箭致伤,竟医治无效而亡。孙权以隆重的仪式,将大史慈葬于北固山下,墓前立有石碑一块:“吴孝子建冒都尉东莱太史慈子义之墓”。抗战前墓曾修葺一新,后因塌方为泥土湮没,墓与碑均毁。现在尚存一块原设于墓后的半圆形水泥靠壁。
  试剑石试剑石又名恨石,高约一米,位于北固山中峰西面山脚下的原凤凰池内,凤凰池后毁,试剑石犹存。相传孙刘联姻,弄假成真,为争夺荆州之地,表面是亲威,实际上勾心斗角。一日刘备与孙权同游凤凰池,刘备见池中有一块巨石,便拨下随从身上的佩剑,仰天默祷:“若能返回荆州,成王霸之业,剑下石裂,若死于此,剁石不开。”手起剑落,只见火光进溅,石应声而裂。站在后面的孙权突然问道:“你为何恨这块石头?”刘假意道:“我年近五十,不能为国清除贼党,心中异常愤慨。现蒙国太招我为婿,是我一生的幸事。我向天问卦,如能破曹兴汉,就破裂这块石头,现果真如愿。”孙权暗想,“刘备莫不是用此话来蒙骗我?”便抽出剑来对刘备说:“我也来问天意,若能破得曹操,也把石头劈开。”一面却暗中祷告:“如能再取荆州,兴旺东吴,石头也裂为两半。”随即举剑劈开另一块石头。两人暗暗自喜,遂留下两块试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