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的开门七件事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但是,在中国史上的金国却有两次禁茶事件,据顾炎武《日知录》所引据《金史》说,一次在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一次是金宣宗元光二年(公元1223年)。第一次因尚书省奏,“茶,饮食之余,非必用之物,比岁上下竞啜,农民尤甚,市井茶肆相属,商旅多以丝绢易茶,岁费不下百万,是以有用之物易无用之物也”。原来是因为金地在北方,是以游牧民族为主体的国家,其国内不产茶叶,进口茶叶所费甚大,所以要禁;但章宗下令禁茶,只禁民间,“命七品以上官,其家方许食茶,仍不得卖及馈献,不应食者以(斤)两定罪赏。”。第二次省臣奏言虽仍称之为“非余食之急”,但说得比较明白,云:“茶本出于宋,……而边民又窥利越境私易”,这无异是以“有用之资”资宋。原来不是因为茶叶“无用”,而是因为资财“有用”,要保护国力,在宋金对峙、时战时和的状况下它尤感必要。这时,“许食”的级别也提高了,不再以七品为起点,而是须“五品以上官”;禁令也严了:“余人并禁之,犯者徒(刑)五年,告者赏宝钱一万贯”。为什么“无用之物”的茶,到了七品、五品以上官吏宅第就“许食”,就不再是“无用之物”了?可见“无用”云云只是托辞,我们姑且不去管他,但是农民“食茶”已成习惯岂能说禁就禁得了的?这样老百姓也只好想出其他的招法了。你官府不是禁茶吗?难道你还禁汤禁菜不成?于是就改变了“食茶”的方法,他们先放少许米在锅中用油炒焦,再投入茶叶稍炒一下,最后放水渚成茶汤,食时佐以各种菜肴或干脆用以泡饭而食。这样就巧妙地把“食茶”变为食菜食汤了,官府自是奈何不得。五代十国两宋时期,北方人民不堪金人统治纷纷南迁。随着金、元的大举南侵,北方的游牧民族也继续南迁,特别是元朝时期,汉族向边疆地区迁移;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批迁入中原和江南。到了明初,朱元璋驱赶少数民族,他们逐渐迁徒至湖南和与湖南交界的广西。(如今有些人还能在湖南通道县自己的宗族族谱上寻祖追宗。)而他们的“食茶”方法也逐渐演变成一种饮食方法与饮食文化传承下来。现在生活在三江县八江乡布代村的草苗可作佐证,从他们的服饰和他们饮茶文化上看,他们很可能是蒙古族的后裔。他们说侗话唱汉歌着蒙服,特别是女人着长衣服,扎腰带,很像蒙古的服装,女人和男人扎的头巾,都和现在的蒙古人类似。只不过现在是就地取材,用当地的蜡染布来制作服装罢了。他们的鼓楼顶,不像侗族用的是葫芦,而是奔马(马是游牧民族的图腾)。还有一些习俗更能体现草苗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渊源,就是在打油茶时,碗里都放一种或竹、或木质刀状的 “签”,这是由蒙古族的餐刀演化而来的。用他们自已的话说是“由于祖先为游牧民族,有着喝茶割肉的习惯” 故沿习至今。 
     众所周知,中国茶道经历了煮、煎、点、泡四种饮茶技艺的演变历程。“寒夜客来茶当洒”,正如我们汉人接待来客必须奉茶一样,由于上述少数民族饮茶文化的历史渊源不同,当客人进侗家、苗家时,他们不递开水不备茶,而是打油茶来招待客人,这与汉人的奉茶礼节有异曲同工之妙。 
     油茶:侗族历来有“打油茶”的习惯,凡到三江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都自然“染上此好”,故侗家喜种植茶叶树,代代相传,喝油茶是侗寨民众的早餐主要饮食方式。
     茶叶:三江盛产仙人山茶,品质很好。江、浙一带的茶叶商户经常坐地三江等待收购上等茶叶。优质茶叶产自八江、独峒、同乐。农民靠产茶致富,积极性高涨,“十五”期间茶叶生产将成支柱产业。 
     油果:用大糯制,用三江植物油茶油炸出的油果脆香。 
 
                油茶的制作方法 
    三江油茶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原料:茶叶(专用的油茶茶叶),油果,荫米,花生米
      先把荫米用油炸成米花(最好用茶油),油炸花生米。然后就是煮茶水了。在锅里放少许茶油,烧热,放茶叶翻炒,烧半焦,放水煮沸,滤去茶叶,加上荫米,花生米,油果,葱花。喜欢吃咸的就加盐,甜的就加糖。这是最简单的。想要丰富点的就买点猪肝粉肠,烫点青菜。
 
 
 
    打油茶源于侗族,柳州的苗、瑶和部份壮族也都有用油茶待客的习俗。三江的油茶是很有名的,制作有简易,也有精工,吃油茶历史久矣。侗家人喜欢吃油茶,每天除了三餐正餐之外,还要打一到三次油茶。解放前,一天分三次出工,早上,人们空腹去作两个来小时的工,回来先吃一碗油茶,休息一会,再吃早餐。早饭后,再出工三个来小时,午饭前也先吃一碗油茶,午饭后上鼓楼去闲聊,八、九点才吃晚餐。这种一日三次油茶,都是比较简便的、低档的。在油锅里放下老茶叶,烧半焦,冲水,煮熟呈黄色后,放盐便成油茶,放一小团饭或玉米或豆子之类在碗里,泡进茶水,就可食用了。
 
  比较高档的油茶,制作就比较复杂了。先把阴米用热油炸成米花,然后油炸花生或黄豆,再炒猪肝、粉肠或瘦肉、香肠,再煮汤园或烫糍粑片,最后煮油茶。有的还加些生米、姜泥、蒜子,待茶煮沸,滤去茶叶,加上盐、葱花、茼蒿或菠菜等佐料,即成香喷可口的油茶了。过年时招待客人的油茶特别讲究,通常客人要吃四道油茶,这四道油茶又称:一空、二园、三方、四甜。一空,指第一道油茶有米花、油果、花生米和猪肝、瘦肉、粉肠;二园指的是第二道油茶在"一空"的基础上添加了水园;三方,是在"一空"的基础增加了切成方粒的侗粑;四甜,让客人喝糖水润喉、清嘴。过年时,不论到哪一家,一定要吃完这四道油茶,用本地人的说法是"油茶一吃吃到底,不吃到底不讲礼"。
 
  吃油茶也有一套程式;第一回吃小半碗的油茶,只放些米花和花生;第二碗多加些佐料,还有五六碟酸菜、酸鱼、酸肉和牛肉巴之类供食用者送茶;第三、四碗主要是汤园或糍粑片,如来不及作汤园、糍粑,则用糯饭代替。第五碗多为甜品。这种高档正宗的油茶,一般都要吃够五小碗,主人才高兴,不然,主人以为自己打的油茶不好吃,客人才不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