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客人 | 注册特产屋 | 登录特产屋
手机版  二维码  | 领先的旅游特产门户网站 齐全的中国各省市县特产、国外特产,登记查询销售求购特产
东北特产:
辽宁特产 吉林特产 黑龙江特产 内蒙古特产
华南特产:
广东特产 广西特产 海南特产 台湾特产 香港特产 澳门特产
华北特产:
北京特产 天津特产 山东特产 河北特产 山西特产
西南特产:
四川特产 重庆特产 云南特产 贵州特产 西藏特产
华东特产:
上海特产 江苏特产 浙江特产 安徽特产 福建特产
西北特产:
陕西特产 甘肃特产 宁夏特产 青海特产 新疆特产
华中特产:
河南特产 江西特产 湖北特产 湖南特产
国外特产
亚洲特产 欧洲特产 非洲特产 北美洲特产 南美洲特产 大洋洲特产 南极特产
特产大全网 特产大全网
特色文化
www.tcdqw.com
用户名:
密   码:
          


特产大全网的第一个拼音字母 tcdqw 就是域名,记住下次登录哦!
   特色文化 — 特产  —  特产 —  特产   

10421.张鹤林:我愿做一个坚定的“秉烛者”


推荐人:-特产屋   分类:     
相关查询:     特产店地图     特产店地图        旅游     旅游

   
    这些代表剧目的剧照是张鹤林和老伴的宝贝。
 张鹤林对石家庄丝弦的明天很有信心。
 张鹤林的老伴也曾是丝弦演员,只要得空,二人总会在自家小院切磋一把。
 张鹤林向记者展示当年他和恩师王永春同台演出时的珍贵照片。
     “国宝”故事 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面对面  
     梨园世家、八岁学艺,他情洒丝弦舞台五十六载;传老戏、演新角,他从未停止过挑战自我。 
     辉煌黯淡、人来人往,他阅尽丝弦的起起落落却始终不离不弃;带队演出、信心满怀,他立志要把“好东西”传下去。 
     八岁学艺,五十多年不离舞台 
     “从今年大年初六开始我们就一直在农村演出,最多中间不过能够歇上五六天。这次也是,昨天刚从农村演出回来,几天后又该下去了……农民们闲了,我们就该忙了;等他们忙着地里的庄稼时,我们才能停一停、闲一些。”靠在自家宽大的沙发上,石家庄丝弦表演艺术家张鹤林舒舒服服地伸了个懒腰,看得出来,他很享受现在的生活,虽然他今年已经64岁了。 
     这是7月的一天,张鹤林刚从“下边”演出归来。 
     张鹤林本来早已退休,可是,没多久剧团又把他返聘回来,足以证明他宝刀未老。问起从艺经历,他不无自豪地说:“我们可是梨园世家,我父亲解放战争时期就在冀中军区文艺团体当主演,家里人都干这一行。” 
     张鹤林是保定人,8岁学艺,自小跟随父亲和叔叔在石家庄“南花园”一带演出,1960年进入石家庄市少年丝弦剧团,跟随曾受周总理接见的丝弦宗师王永春等众多丝弦名家学艺。“当年我们团共100多人,都是从各地挑来的基础厚、‘有材料'的年轻演员。可是,即使条件再好,不下苦功绝对是不行的。”张鹤林说,那时候,每天凌晨4时多,他就起来喊嗓,压腿、下腰后就开始练基本功,之后,又是打旋子、扫膛腿、毯子功等,即使下雪、下雨,也照练不误。那时候的冬天雪下得特别大,就在屋外扫出一片空地,在上边练。每次都是还没练多大会儿,手、脸、耳朵等全都僵了,但还是继续坚持…… 
     学艺近六十年来,张鹤林从未离开过舞台,也从未停止过练功。即使是现在,只要是在家的时候,吊嗓、压腿、基本功等都是他每天早晨的“必修课”,平时和家人说话他也都是戏里的腔调。 
     观众最大,好口碑比什么都重要 
     张鹤林曾创造了石家庄丝弦界的多项“第一”,比如,石家庄丝弦界第一位一级演员、第一位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但是,他最看重的还是每次陶醉在舞台上时,台下如潮的掌声及自己在观众心目中的口碑。 
     在张鹤林的家里,有一个专门的房间放置热心戏迷的来信及送来的镜框、锦旗等。“没办法,太多了,实在挂不下。”张鹤林的老伴半是自豪,半是埋怨道。 
     作为一个石家庄土生土长的剧种,石家庄丝弦剧团长年累月地在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山西阳泉等地的广大农村演出。“农村的文化生活还是相对比较贫乏,尤其是那些老人们还就是认戏。所以,每年从年后一直到麦收,我们都是在下边演。” 张鹤林感慨地告诉记者,之所以自己都这把年纪了还活跃在舞台上,就是因为他割舍不下台下那一张张热切盼望的脸庞。他说,每次随团到农村演出,听到乡亲们问起“张鹤林来了没有”时,他就觉得自己这几十年的戏没白唱,这辈子没白活。 
     有一次,张鹤林随团在赞皇县的一个小山村演出。散场了,一位七八十岁的老大爷到后台找到了他。老人说原来老在电视上看他唱戏,特别喜欢,今天听说他们在这个村演出,专程蹬着三轮车走了二三十公里的山路过来的。 
     在张鹤林家的相册里,珍藏着一张他和戏迷支先生的合影。原来,30多年前,张鹤林在衡水市前磨头镇演出《调寇》时,观众中就有这位支先生。虽然只是第一次看张鹤林的演出,但支先生一下子就迷上了他的表演,也由此迷上了石家庄丝弦。30多年过去了,支先生再也没有看过张鹤林的表演,但那潇洒的扮相、帅气的武功,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中。后来,支先生定居省会,就经常留意张鹤林的演出信息。“一次,正好我们在市内演出,他就赶过去了,看完后又合影留念。他对我说,那天他特别高兴,因为他30多年的夙愿终于得以实现了。” 
     两次晋京演出,为石家庄丝弦增光 
     从艺近60年,张鹤林见证了丝弦艺术的兴衰荣辱。“历史上的石家庄丝弦曾经有过一个地方戏所难以想象的辉煌和极致。”说起丝弦当年的繁荣盛况,他难掩兴奋。 
     1957年11月,石家庄丝弦剧团的一出“空印盒”,唱红北京城。1957年至1965年,周恩来总理五次观看丝弦,四次接见丝弦演员,亲笔为石家庄丝弦剧团题词;1958年,石家庄丝弦剧团赴朝鲜战场慰问志愿军官兵;196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把丝弦戏《空印盒》搬上了银幕;1961年,石家庄丝弦剧团又奔赴山东、河南、江苏三省的十个城市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巡回演出,所到之处,场场爆满…… 
     然而,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之下,剧团举步维艰,丝弦成了濒危剧种,直到2006年,它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石家庄丝弦的春天来到了。 
     2007年对于石家庄丝弦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在相隔50年后的2007年6月7日,石家庄丝弦再次登上首都北京的舞台,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参加了“文化遗产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珍稀剧种展演,一折由张鹤林主演的《赶女婿》让丝弦魅力再现,风采犹胜当年。 
     为纪念周总理为石家庄丝弦题词50周年,2007年11月,石家庄市丝弦剧团晋京汇报演出活动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已经63岁的张鹤林领衔主演《空印盒》。这是一出 “很见功夫的”丝弦经典剧目,张鹤林在其中有大量的“动作戏”。可是,张鹤林在一次排练时崴了脚,擦了药后每天坚持排练,所有的“动作戏”,他都一丝不苟做到位。“这戏是王永春在北京‘打'红的,不能到我这儿给‘砸'了。而且丝弦评上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咱出去演出不能让观众说就这水平啊!”张鹤林的话朴实却又沉重。 
     “能够一年两次晋京演出,而且还是如此高规格的演出,不光是我们,咱们全省的所有剧种算下来也不多。”一年两次晋京演出,张鹤林很是自豪。而演出时的盛况,更是让他难忘:“每个亮相、每个动作、每段嗓音都有掌声。很多戏曲名家专程过去看戏,并评价很高。著名戏剧评论家郭汉城还曾这样评价‘真不愧是总理看上的剧团!'” 
     “土”“洋”结合,塑造一个全新的“李尔王” 
     《空印盒》、《文王访贤》、《白罗衫》、《黄飞虎反五关》、《金沙滩》等,这些丝弦传统剧目被张鹤林演绎得淋漓尽致,而在继承前人剧目的基础上,他又积极探索、创新发展,一出在梨园界享有盛誉的《李尔王》就是例子。 
     众所周知,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是洋剧是话剧,而石家庄丝弦则可谓是中国戏曲中一个最古老、最“土”的剧种,二者交集到一起会是怎样的效果?“虽然是不同国家的不同艺术形式,但是它们从内容到形式、从里到外都渗透了中国文化的底蕴。比如,诚信和孝悌。而且,由于我们终年奔波在乡下,最了解农民的情感,而原作就是根据英国民间传说改编的,具有浓郁的语言特色,所以,二者之间有很强的联系。”张鹤林分析道。 
     这样的土洋结合,群众认可吗?这就不得不提到张鹤林所扮演的李尔王的精彩表演了。比如,李尔王在被两个女儿逼疯后,有一段40多句表达他内心冲突的唱词。张鹤林充分运用和发挥了他文武并长的优势,慷慨激昂的演唱与跌扑翻滚的表演,为全剧增色添彩。诗情与剧情浑然一体,唱、念、做、打融于一身,抖须、跪步、跌翻等等。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塑造了暴风雨中处于癫狂状态的李尔王形象。每当此时,都会博得观众热烈的掌声。 
     无怪乎该剧的编剧、河北莎学会会长戴晓彤,这样评价张鹤林的表演:“著名丝弦表演艺术家张鹤林先生的精彩演出,使李尔王从剧作家的笔下,主体地全方位地有声有色地搬上了戏曲舞台。张鹤林先生出生于梨园世家,技艺精湛、气度非凡,丝丝入扣的演唱和扑、滚、跌、翻的本领,令人惊叹。” 
     丝弦老臣,誓要唱好传承这折“戏” 
     在丝弦舞台上演绎了近60年,张鹤林可谓真正的丝弦老臣。几十年来,他看着一拨又一拨的新生力量补充进来,又眼瞅着一位又一位优秀的后继者黯然离开,而他,却一直坚守着。 
     “我家老张真的是把丝弦看作是自己一生热爱的事业了,啥时候都舍不下。都六十多岁的人了,每年在外边演出一百多场,而且,他的戏都是很要功夫的,每次演完一场下来衣服都能拧出水来。孩子们心疼他,都劝他歇歇吧,可是他就是不。”张鹤林的老伴也曾是丝弦演员,所以,一直很理解他对丝弦的感情。 
     虽然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不久,但在丝弦传承方面的工作,张鹤林早就开始做了。“每次演出、排演时,我身边总是围着一圈看戏的演员、学生及丝弦爱好者,遇到什么表演上的问题,我从来都是有啥说啥,从不遮掩。尤其现在自己成了传承人,更是得能多唱几年就多唱几年,把老师们教给自己的这些东西传下去,把我们石家庄丝弦一代一代传下去。” 
     虽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和很多戏曲形式一样,石家庄丝弦也走下坡路,但是,记者却很少从张鹤林身上看到消极、难过的因素。他更愿意同记者讲那些充满希望的东西。比如,观众对丝弦的热爱,国家对丝弦的重视,政府设立了“专项资金”, 团利用拨款办起了丝弦专业学员班等。“对于丝弦剧团的男女老少来说,目前虽然问题不少,但突围的机会还很多。”他总是这样说,信心很足。 
     结束语 
     “国宝故事――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面对面”系列报道至本期就结束了。然而,我们此次寻访的只是优秀民间文化传承人群体中的部分代表人物,还有更多民间文化及民间文化传承人期待着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破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难题,保护非遗传承人要先行。希望以后还有更多优秀的民间文化形式被列入保护的行列,也希望更多的非遗传承人能把原汁原味的民间文化形式传下去,留住中华民族的“根”。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查看推荐人:-特产屋的其它特产


相关评论
耿焕增 于 2012-07-25 16:25:26 留言道: 很好

张师傅你好,想听你的文王访贤,找不到啊。
我要留言    留言人: 更多评价
印象:
内容:
  验证码*  (* 请在左框中填写小图中字母或数字)
 

 
 
 
 
淘宝推荐相关特产销售
 
 
本网站所属权:特产大全网 Email地址: 444853730@qq.com 官方QQ: 444853730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特产大全网  渝ICP备08100157号
Copyright. ©2008 tcdqw.com, All Specialty in the site.All Rights Reserved
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