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美木雕厂是乐清一家制作多种木雕的企业,近日,企业把600多件将出口日本的木雕佛像发往天津。对“圆美”创办人兼黄杨木雕技艺继承人郑银南来说,这种规模生产和传统工艺品制作的慢工出细活不同,它需要在规定期限内,照着订单图纸,指导学徒把产品做到细致,并交托对方。
  乐清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包括黄杨木雕、细纹刻纸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有超过30种民间工艺美术品种。其中不少工艺品生产组织和“圆美”类似,已经开始了产业化生产。订单、机械批量生产、市场需求……这些常常出现在工业范畴的概念,如今已渗透当地民间工艺品制作过程中。
  以销定产延伸产业
  在“圆美”的产品陈列室里,大部分木雕作品都属于宗教题材。这并不是郑银南的个人爱好,而是由企业订单决定的。日本市场对该类题材作品的需求占到“圆美”绝大部分订单。
  接订单按需生产,是乐清工艺品产业化与传统手工艺品生产最显著的区别。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当地民间工艺品生产年产值已超过4亿元。以销定产,成为不少这类产品生产组织赖以生存的途径。
  同时,订单对时间和数量的严格要求,也让生产者到外部寻求业务外包。不少家庭作坊自身没有直接订单业务,依靠为其他工艺品生产企业进行代加工,环环相扣,从而被吸纳进入产业链。这期间,传统手工艺师傅和学徒间代际传承,也实际上转变为管理者和一线员工关系。
  批量生产扩大产能
  即使有了订单,如果生产能力跟不上,工艺品产业化仍是空谈。对此,乐清细纹刻纸技艺传承人余忠惠深有体会。2006年广交会上,一位来自罗马尼亚的客商看中他的作品,希望能以每件60美元的价格,在3个月内生产1000件。但最终由于来不及雕刻,只能在期限内完成100件,白白失去快到手的5.4万美元报酬。
  近年来,一些工艺品种,在制作中已可以实现由机械代替手工进行初始环节加工,以提高生产效率。比如,黄杨木雕在木材切块,进入制作流程的打坯阶段可以使用打坯机。这种机器1台上能放4个毛坯,工人1次操作,同时完成4件木雕打坯。
  即使进入必须由手工雕刻的阶段,也有人为分工进行流水线生产。修身、修脸、底盘制作……每一项都有专门学徒负责加工。
  文化搭台开拓市场
  传统民间工艺在销售上呈守株待兔状态:手艺人先制作成品,再等识货的人上门购买。近年来,政府或工艺品生产单位为了扩大订单,经常自发组织工艺品参加各地的文化展示类博览会,扩大知名度并招徕订单。
  今年7月,乐清民间工艺美术重镇象阳镇,还将把自家艺术文化节搬到市区举办,并围绕“产业”两字展开。届时,将邀请国内工艺美术经销商和专业市场代表参观;开辟专门商务洽谈区;邀请工商企业研讨如何借鉴工业经验经营工艺品。
  积极参加展会,也改变着原先众多手艺人闭门造车、一心琢磨提高技艺,却不理会作品是否符合当前时代潮流的现象。如今,一向作为家具的金漆圆木技艺,开始尝试按比例缩小,制成带有传统韵味的家居小摆设,并依靠时下“复古风”流行,在市区开出专卖店。
 (来源:温州网-温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