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客人 | 注册特产屋 | 登录特产屋
手机版  二维码  | 领先的旅游特产门户网站 齐全的中国各省市县特产、国外特产,登记查询销售求购特产
东北特产:
辽宁特产 吉林特产 黑龙江特产 内蒙古特产
华南特产:
广东特产 广西特产 海南特产 台湾特产 香港特产 澳门特产
华北特产:
北京特产 天津特产 山东特产 河北特产 山西特产
西南特产:
四川特产 重庆特产 云南特产 贵州特产 西藏特产
华东特产:
上海特产 江苏特产 浙江特产 安徽特产 福建特产
西北特产:
陕西特产 甘肃特产 宁夏特产 青海特产 新疆特产
华中特产:
河南特产 江西特产 湖北特产 湖南特产
国外特产
亚洲特产 欧洲特产 非洲特产 北美洲特产 南美洲特产 大洋洲特产 南极特产
特产大全网 特产大全网
特色文化
www.tcdqw.com
用户名:
密   码:
          


特产大全网的第一个拼音字母 tcdqw 就是域名,记住下次登录哦!
   特色文化 — 特产  —  特产 —  特产   

10144.蓝田普化水会音乐:留住盛唐的清音雅韵


推荐人:-特产屋   分类:     
相关查询:     特产店地图     特产店地图        旅游     旅游

   
    MTV、MP3、CD、彩铃、流行音乐榜、交响乐……在如今这个音乐几乎“武装到牙齿”的时代,如果有一天你特别想听听唐代宫廷音乐的清音雅韵,怎么办?其实根本没必要坐上“时空穿梭机”回到唐朝。曾经繁华一时的唐朝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但在当下亲耳聆听那个时代的音乐并不是一种奢望,在民间,在陕西省蓝田县一些鲜为人知的村落,我们还能沿着一座座寺庙、洞穴,寻访到唐代宫廷音乐的足迹……
 
                           在恭祭华胥大典上的水会音乐演出。
 
                 蓝田普化水会音乐传承人邓印海绘制的水会音乐分布图。
 
                          邓印海绘制的水会音乐乐器图案。   也许蓝田普化水会音乐的名字没有西安鼓乐、纳西古乐来得那般响亮,但这三种古老的乐种确实同出一脉,它们都是唐朝宫廷音乐的“分支”和遗韵。打上宫廷音乐烙印的蓝田普化水会音乐经过千余年风霜的洗礼,早已散落民间,在曾经的都城长安以东,蓝田县普化镇落户,千余年来一直在当地民间繁衍流传。        
     早在2006年5月,蓝田普化水会音乐因为其在乐队乐器构成、曲目、记谱法等方面显示了很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水会音乐显示了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悠久和博大,填补了中国音乐史上的一块空白。其记谱方法、演奏技法都很独特,是独一无二的,它将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三者相结合,是研究中国古代音乐的一块重要的“活化石”。
  且行且坐室内外都能演奏
    据称,水会音乐源于隋,盛于唐,是唐代宫廷音乐传至民间后,经与民间音乐融合后演绎成的一种地方特色的民间乐种,带有浓厚的唐代风格。水会音乐历史上是专为做佛事、善事、祭祀而奏,按照演奏的内容和形式分为行乐和坐乐。
  行乐是取水时仪仗队在行进中演奏的特有的曲调,而坐乐需要在庙内诵经时演奏,其旋律委婉、清雅细腻、悦耳动听。蓝田普化水会音乐传承人邓印海就常常被坐乐的曲调迷住:“啊呀,演奏起来特别雅,特别的幽静。”坐乐常在夜深人静,庙内僧人诵经完毕后才演奏,意境非常美,听上去真是一种洗涤心灵的古雅音乐。
  现如今,人们经常能在一些大型祭祀或文化活动中,见到水会音乐中特有的“行乐”表演场景。记者曾见过的“行乐”演奏队伍庞大,浩浩荡荡,至少有数十人,他们身着整齐的仿唐“制服”,在一面面摇曳的旌旗之后排列成队,等悠扬的乐曲声响起,各种乐器演奏者就开拔前进,他们边走边奏,直到一段乐曲终止,演奏者的脚步才会停下来。
  “取水”取来的音乐
  蓝田普化水会音乐的名称中带有一个“水”字,难道音乐与水还有什么密切的关联?其实,水会音乐与水的渊源很深,每逢其中的一种“行乐”演奏开始时,就要像唐僧去西天取经一样,由乐社派出一支队伍,远赴太白山、商洛等地的庙宇、洞穴等地“取水”,这个习俗虽然从一千多年前一直延续到了现在,不过如今大规模的取水活动非常罕见。究竟什么是“取水”呢?取水跟水会音乐之间又有什么讲究?
  邓印海告诉记者,这种古老的取水仪式,俗称“水陆大会”或“水会”,是过去人们为祈雨而进行的祭祀活动。民间叫“取水”,也叫“祈雨”。在历代的取水活动中,伴随取水活动的吹打乐就叫“水会音乐”。水会音乐细腻悦耳,人们也把它叫做“细乐”。取水时,水会音乐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人们常说“水会不动乐,马角不起驾”。      
  而最初水会音乐形成的过程,跟唐朝一位皇帝也有些许关联,据唐段安节所著的《乐府杂录》记载,唐贞元年间,关中一带遇到大旱灾,唐德宗下令让长安民众祈雨,当时东市和西市都组织了祈雨队伍,进行了音乐比赛,胜者还受到皇上奖赏。从那以后,祈雨比赛音乐便在关中一带形成一种风俗,一直流传在民间。这种在长途行走中演奏的音乐,便得名“行乐”。
  邓印海曾听一些水会音乐的老艺人讲过,过去不论哪家乐社取水,个个都声势浩大,观众多达二三万人。庞大的取水队伍举着四十多面龙凤旗,还有一个直径六七尺大的万人伞,两个蝴蝶扇,在笙管齐鸣、锣鼓喧天的乐曲声中,以“马角”为主神发号施令,在水会音乐的吹奏声中,“马角”率领取水队伍到各自所属的山洞、庙宇中去取水。经过一番长途跋涉,最后取水人要将取来的水护送回本地的庙里。
  因旱灾取水祈雨,而形成一种专门的音乐演奏形式,并逐渐发展到多达80多种曲牌的规模,这在通常祈雨祭祀活动中实属罕见。所以,蓝田普化水会音乐的独特价值,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自唐朝宫廷的一抹清音
  经过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沉淀,原先十分盛行的水会音乐如今仅在蓝田县普化镇的楸树庙村、全家岭村和史家寨乡的田家村寻觅到一丝踪迹。早年,楸树庙村水会乐社,全家岭村水会乐社和田家村水会乐社还尚存一些老艺人。
  蓝田县文化馆干事邓印海经过30多年的调查研究,遍访老艺人,抄下了许多珍贵的乐谱,他说:蓝田水会音乐手抄传谱原有八十多种曲牌,其记谱法为唐代燕乐半字谱,也称“俗字谱”,这是它历史久远的实证。在历史上,水会音乐主要为民间庙会、水陆道场、取水、大型祭祀活动等这样的佛事、善事、祭祀类活动伴奏。每逢过年时,也会在神庙前吹奏。
  之所以说水会音乐是唐代宫廷音乐的一脉,它的演奏主要使用笛、箫、笙等多种乐器,而这些,都是唐代正宗宫廷音乐所使用的乐器,音色非常雅致讲究。但水会音乐又不完全属于宫廷,更带有了许多民间色彩。像有几样非常粗陋、原始的乐器一定源自民间,比如“大梆子”,就是简单地将一根粗木棍中间凿个窝窝,再用麻绳挂在脖子上,演奏时用小棍击打发出声响。
  如果单从乐谱和有些曲名来看,水会音乐的确跟西安古乐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也一度被误认为是西安古乐的一个分支。邓印海解释:这两者间是有严格区别的。蓝田水会音乐无论是演奏风格、唱词吐字还是活动方式都与古乐有很大的不同。老邓还不禁现场为记者哼唱起水会音乐悠扬的起奏调调。
  取水溶洞曾有韩湘子的足迹
  全家岭乐社要到商洛地区洛南县的黄龙庙(黄龙洞)取水。楸树庙水会乐社是在蓝田的锡水洞取水。田家村水会乐社也要远赴太白山取水。
  目前,据推测有一万多年历史的锡水洞还在,我们依然能在那里寻找到当年人们取水的印记。而锡水洞,只是蓝田溶洞众多洞穴中一个。蓝田溶洞位于蓝田县城东南20多公里的一条风光秀丽的川道──辋川,人称“辋川溶洞”,其中主要有6个溶洞,即水锡洞、锡水洞、碧无洞、黄龙洞、龙洞等。锡水洞位于辋川川道南侧半山腰,是其中风光最好的一个,洞壁上布满了石乳、石幔、石笋和四十多尊彩绘泥塑。洞内有钟乳石柱,钟乳石瀑,在七彩霓虹灯光映衬下,整个洞庭金碧辉煌,斑斓陆离,犹如龙宫宝殿一般,神韵无穷。相传,这锡水洞是一位老道用锡杖所捅而成,传说八仙之一的韩湘子也曾在此修炼得道,最终羽化成仙。 
  当然,韩湘子的事迹只是传说。当年,楸树庙水会乐社浩浩荡荡的取水队伍,最终的目的地便在这锡水洞之中。洞中的一汪水潭,便是当年楸树庙村的主要“取水”地。直到现在,水潭里的水依然在缓缓流淌,荡漾着清澈的水波。
  60多年前的“取水”场面
  20多年前,蓝田县楸树庙村83岁的老乐工刘建凯,和全家岭乐社七十多岁的全培天、李应斌回忆起水会音乐的盛况时,十分感慨:“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听爷爷讲过,水会活动是李世民游历地狱后,下令长安一带举行十八处水陆大会而流传下来的”,还说,“咱们蓝田的水会就是唐王给他们祖先封的十八处水陆大会之一”。不过,这几位老艺人早已谢世,李世民封赏之事也无从考证了,但他们的说法又给水会音乐蒙上了一层传奇色彩。      
  带着好奇与疑惑,记者来到了王顺山脚下楸树庙村。有“小黄山”美誉的王顺山脚下一片青葱翠绿,楸树庙村就掩映在一片青绿色的水稻和玉米地中间。村里,对水会音乐还保有记忆的张秉森老人今年73岁了,说起往事依然清晰利落。
 
  表演水会音乐的老艺人旧照。
 
  邓印海拍摄的老艺人表演水会音乐的照片。
 水陆庵泥塑中水会音乐的表演场景。
    在张秉森老人的小院里,他回忆起60多年前一次盛大的取水场面:那是1945年,他8岁的时候,当时很热闹人很多,一支浩荡行进的队伍仿若皇帝出宫一般,走在最前面的是扛着八面龙凤旗的村里人,接着是两人扛的“华盖”,随后紧跟着两面大扇子。乐工中有吹笛子的、吹笙的。还有弦乐,打击乐,高瓦鼓,一派锣鼓喧天的场面。取水的人和围观的群众足有三四万人之多,整个队伍也是见首不见尾。像这样敲着大鼓大锣的喧闹声,就是为了吵“马角”,因为,“马角”是水会中最大的神。在几个拿大刀的小神的伴同下,“马角”坐在请神台上,口中念着“南无弥陀佛,大慈大悲”的祷词,祈求神灵的庇佑和雨水的降临。若“马角”要听黄经或者听其他什么音乐,艺人就演奏什么音乐。
  有意思的是,当地人信奉的“马角”是“齐天大圣”孙悟空,取水那天,“马角”一般都要手持交叉的两根金箍棒,装扮成孙悟空的模样。当地人经过长途跋涉,从锡水洞取水回来后要悬在村里的庙中,依旧是锣鼓齐鸣,方圆几百里的村民都去迎接。当地的村民还会供上米面粮食,还要专门找一个人做饭,供取水回来的人吃,直到雨水降临,整个水会才算结束。  
  当年的盛况,是张秉森老人60多年记忆中唯一一次最大的取水活动了,近些年,取水活动近乎销声匿迹。现在村子里已经没有一位老艺人,更没有几个人能演奏水会音乐。他说:“人们都忙着挣钱,现在没人愿意学、愿意演。”
  记者在村子里转了转,想寻觅几分水会音乐的踪迹,听听是否还有谁家还在演奏水会音乐的曲子,却发现,很多人家还在忙着拆房、扩建,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房,到处是水泥、沙子,像个热火朝天的大工地。村里每条道路都是干净平整的水泥路,当年,悬挂“圣水”的庙宇早已被崭新气派的学校大楼所替代。偌大一个村子,记者没听到半支水会音乐的音符。突然,远处传来一股叮咚作响的琴声,记者赶忙走进那户人家。原来,门口一位五六岁的女童正在对着五线谱苦练电子琴呢,问她知不知道水会音乐,听没听过半字谱,女童迷惘地摇了摇头。 
  记者离开时,穿过村子,沿着一条几乎废弃的土路,找到了当年村里另一座存放“圣水”的洞子沟庙。在一片玉米地和野菊花丛中,眼前的洞子沟庙只剩几间砖房,面朝王顺山而立,房子挺新,但也基本没人使用了。
  水陆庵里有支奇异的“乐队”
  楸树庙水会乐社和全家岭乐社社址距离水陆庵只有三四里之遥,过去这两个乐社在取水之后,还经常在三官庙和水陆庵“朝庙”,奏乐念经。
  人称六朝名刹的水陆庵坐落在王顺山脚下,院落不大,青砖铺地,灰瓦红柱显得清幽古朴。前有5间山门,南北两边各有厢房13间,院中有3间中殿,西有5间大殿,是一座完整的佛家寺院。这里以保存精巧罕见的彩塑而闻名,被誉为“中国的第二个敦煌”。据蓝田县志记载,水陆庵建于隋文帝开皇年间(公元581―591年),唐、明时期对此庙宇都进行过修复。       
  水陆庵的大雄宝殿内就是水会音乐进行坐乐演奏的场所。坐乐一般在念经中轮换演奏,比起行乐,其规模较小,但演奏水准却高出许多,奏出的曲子非常讲究,旋律委婉、清雅细腻。历史上,水陆庵内长期举行大型“水陆大会”和“水陆道场”祭祀活动,每次祭祀时,场面宏大、震撼,与壁塑相互辉映,正如大诗人王维笔下所描绘的:“山河穷百二,世界满三千”佛国圣地之壮观的真实写照。      
  走进水陆庵大殿,栩栩如生的力士、菩萨、罗汉、千手观音扑面而来,环顾四周恍若隔世。这里的彩色泥质壁塑是水陆庵的精华所在,壁塑将绘画、雕壁合二为一,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放眼望去,墙面上的罗汉菩萨密不透风,足有三千七百多尊,他们静立在壁塑之上,活灵活现地演绎着一个个经典的佛家故事。而小巧的泥塑亭台楼阁雕梁画栋,极尽繁复之能事,装饰得极为富丽堂皇,任何语言也难以形容其精妙。而五百罗汉过海显得尤为声势浩荡,游弋在波涛翻卷的海洋里。
  当你伸出头去仔细分辨,居然能发现海里还有一群珍禽异兽在演奏音乐:有吹着笙的麒麟,敲着贡锣的狮子,摇着高把鼓的独角兽,令人惊叹的是,它们所拿的器乐和编排,与水会器乐及编排基本相同,其中也有贡锣、双?臁⒅窆芷朊?。看来,伴同五百罗汉漂洋过海的这支特殊“乐队”,与水会音乐也有一定的演变关系。水陆庵的确不负盛名,与敦煌莫高窟中的一些洞窟相比,这里的泥塑繁复之程度倒有几分相像,但风格却不尽相同。这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据传,原先大殿里的红漆柱子并不是如今这样,当时还全是被龙包裹着的石柱,泥塑的几条大龙盘踞缠绕在石柱上,直到大殿最顶端,精致极了。
  经过历史的冲刷,这些珍贵的艺术精品能如此完整地保存下来,这中间也有一段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在文化大革命那场浩劫中,红卫兵冲进水陆庵,打掉了前殿里的卧佛、塑像,许多精美的文物被毁,而大殿里这三千七百多尊罗汉菩萨如何幸运地留存下来,逃过一劫呢?
  幸亏当年有支空军部队准备在附近建一座工厂,他们看中了水陆庵的清净,便把许多保密资料拉到大殿中封存,还将墙壁上的壁塑全部用白纸糊起来,再在外面钉上大木板,壁塑便全部藏在木板之下了。部队哨兵荷枪实弹地日夜坚守,红卫兵一来骚扰,便以存放部队机密资料,这里是机密室为由撵了出去。这样,才使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物免遭劫难。直到上世纪80年代,壁塑还被木板封着,政府将水陆庵进行修复以后才重见天日。
  并非艺人的传承人
  蓝田普化水会音乐能重现天日,逐渐引起重视,并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邓印海挖掘传承功不可没,他并不是艺人,单凭一己之力更不可能演奏出大型的合奏曲目,却意外地成为了指定性传承人,市文化局工作人员曾评价:“老邓是咱们西安非遗项目传承人中最特殊的一个,他并非艺人,却又毫无争议地当选了传承人。”像这样充满戏剧性的事情,并不是有人“搞错了”,是因为邓印海用他毕生的精力守护着蓝田普化水会音乐,发现、搜集、整理、抢救出了大量珍贵的资料,没有他30年来的努力,水会音乐可能从此湮没在王顺山中,人们无从听到它的声音,更无法体会它的价值。
  提起水会音乐最初的发现,邓印海告诉记者:198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去普化镇楸树庙村普查民间文化,发现一位八十多岁的老汉蹲在地上翻阅着一本线装的老乐谱,他当即对眼前的乐器和乐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几经追问,他才得知原来这种音乐是流传在蓝田民间的一种古老乐种。邓印海识得这种乐谱是唐代燕乐半字谱,但到底如何按照乐谱演奏却全然不知。不过他下决心,一定要把水会音乐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将它的伟大价值挖掘出来。
  然而,蓝田普化水会音乐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遭受重创后,多年来一直处于濒危状态,乐谱所剩无几,乐器大量丢失损毁,老艺人相继谢世,就连一些会演奏曲目的老人,对水会音乐的相关知识也是所知甚少,水会音乐这朵独特的,兼有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三种风格的艺术之花正在慢慢凋零。
  这为邓印海的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他跑遍了蓝田县境内上百个村子及长安区周边的几个村子,走访了几千人,翻阅了千套古书,还经常和村里的老艺人们坐在炕头探讨,在争议中边识谱边改谱。经过不断地挖掘、整理、研究,最后在专家指导下终于将水会音乐现存的谱子全部破译出来。但邓印海说:谱子的破译对水会音乐的传承而言,只能说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的任务则更为艰巨,面对水会音乐表演艺人“青黄不接”的现状,如何将水会音乐继承发扬下去成了当下最紧迫的任务。
  相关链接
  蓝田普化水会音乐,是千余年来流传在陕西省蓝田县普化镇一带专门用于佛事、善事、祭祀的民间吹打音乐。是唐代宫廷音乐传至民间后,经和民间音乐融合后演绎成的一种地方特色的民间乐种,带有浓厚的唐代音乐风格。
  水会音乐用于庙会活动,朝庙奏乐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路拍”,另一种是“坐夜曲”。“路拍”,路途行走演奏,也叫行乐,一般都是套曲形式。例如:《清江颂》《小曲子路》《敢中砂》组成的套曲连奏。乐曲《清江颂》《小曲子路》一般缓慢悠扬。而《敢中砂》用在乐曲结束时速度较快,亢奋有力,使套曲尾声形成高潮。“坐夜曲”一般在念经中轮换演奏,是小型合奏形式,如:《粉红莲》《散拍坐夜》等,在演奏时乐器只用吹奏乐和打击乐小三件:木鱼、磬、碰铃。
     (来源:西安晚报)


 






     分享到


    查看推荐人:-特产屋的其它特产


我要留言    留言人: 更多评价
印象:
内容:
  验证码*  (* 请在左框中填写小图中字母或数字)
 

 
 
 
 
淘宝推荐相关特产销售
 
 
本网站所属权:特产大全网 Email地址: 444853730@qq.com 官方QQ: 444853730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特产大全网  渝ICP备08100157号
Copyright. ©2008 tcdqw.com, All Specialty in the site.All Rights Reserved
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