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客人 | 注册特产屋 | 登录特产屋
手机版  二维码  | 领先的旅游特产门户网站 齐全的中国各省市县特产、国外特产,登记查询销售求购特产
东北特产:
辽宁特产 吉林特产 黑龙江特产 内蒙古特产
华南特产:
广东特产 广西特产 海南特产 台湾特产 香港特产 澳门特产
华北特产:
北京特产 天津特产 山东特产 河北特产 山西特产
西南特产:
四川特产 重庆特产 云南特产 贵州特产 西藏特产
华东特产:
上海特产 江苏特产 浙江特产 安徽特产 福建特产
西北特产:
陕西特产 甘肃特产 宁夏特产 青海特产 新疆特产
华中特产:
河南特产 江西特产 湖北特产 湖南特产
国外特产
亚洲特产 欧洲特产 非洲特产 北美洲特产 南美洲特产 大洋洲特产 南极特产
特产大全网 特产大全网
特色文化
www.tcdqw.com
用户名:
密   码:
          


特产大全网的第一个拼音字母 tcdqw 就是域名,记住下次登录哦!
   特色文化 — 特产  —  特产 —  特产   

10508.藏戏:藏族文艺的“活化石”


推荐人:-特产屋   分类:     
相关查询:     特产店地图     特产店地图        旅游     旅游

   
        每年的雪顿节,在罗布林卡总是会挤满当地群众和来自各地的游客。他们很多是被这里正在上演的被称为“西藏民族原生态文化艺术演出”的藏戏节目吸引过来的。《卓娃桑姆》、《诺桑王子》等传统藏戏在这里被一次次地演绎,而观众们也与演员们一起陶醉其中。这样反复的演出与观赏,让藏戏这一古老而又神奇的艺术融入到西藏百姓的生活中,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古老艺术重新焕发光彩
   由于不同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条件,藏戏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不同的流派风格。其中白面具派属于旧派,而蓝面具派属于新派。堆龙德庆的朗则哇、乃东的扎西雪巴均为旧派白面具派;而迥巴、江嘎尔、觉木隆、香巴等四大剧属于新派蓝色面具派。藏戏在实践当中,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稳定的程式。演出通常都是广场戏;演出时的化妆较为简单,除戴面具外,其他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粉面与红脂,没有复杂的脸谱;乐器也十分简单,只有一鼓一钹,演出时有人在一旁用快板向观众介绍剧情发展情况;剧中人物道白很少,唱腔多高昂、嘹亮,拖腔多,显示出粗犷的特性。藏戏作品十分注重和讲究传统的情辞文采,又能注意采撷群众语言,使作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积极的现实主义精神,剧情古朴淳厚、沉雄奇崛、瑰丽多姿,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传奇色彩,在表演艺术上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
   西藏和平解放前,西藏地方政府对民间著名的职业、半职业戏班演出的剧目,包括脚本、演出形式、唱词等审查控制十分严格;对每年参加雪顿节演出的戏班出场的先后顺序、演出剧目均有严格规定;对具体表演形式也要按噶厦的意图对每一个剧目的唱、念、表、舞、技等加以规范,凡违反或不能达到要求的,均要面临严厉处罚。藏戏艺人大都是农奴,除奉差演出外,常年要靠劳动和流浪卖艺为生。解放后,藏戏逐渐改革发展壮大,从露天广场搬到了舞台。党和国家对民间文化传承高度重视,成立了专业藏剧团。自此对藏戏的剧本结构、唱腔、舞蹈、面具,以及整个演出格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并开始增加了乐队、布景、灯光、化妆。现在,藏戏既能在广场、自然环境里表演,也可以登台表演。
   传承发展成果丰硕 
   “过去我们是农奴,演戏就是服差役,艺人们只能靠乞讨或打短工度日。” 说这话的大次旦多吉,是西藏民主改革前拉萨觉木隆藏戏班的艺人。1960年,以觉木隆藏戏班为基础成立了西藏自治区藏剧团,大次旦多吉成为剧团的一名藏戏演员。 
   老人回忆,藏剧团成立后,国家为其充实了一批汉族文艺骨干,帮助挖掘整理了传统的《诺桑法王》、《朗莎雯波》等八大藏戏。半个世纪以来,藏戏剧目在内容上剔除了宣传封建迷信的糟粕,在艺术形式上由简陋的广场戏发展成为了舞台表演艺术,传统的面具也逐渐被化妆艺术和脸部表情所代替,通过取其它剧种之长补己之短,藏戏艺术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现在是要啥有啥,我们没理由不把这项艺术很好地传承下去。”在去年新落成的藏戏艺术中心内,原西藏藏戏团团长小次旦多吉感慨万千地说。这座总投资近3000万元、建筑面积上万平方米的艺术中心内,大剧场、多功能厅、练功房、展厅一应俱全,是全区最好的演出场所。 
   自治区藏剧团成立40多年来,培养锻炼了一大批在藏戏各个艺术门类都具有较高素养的专业人才。班丹旺久、巴桑、朗嘎等中青年演员成长为团里的中坚力量。发掘、改编、锤炼了一批常演不衰的大型传统剧目和小型精彩片断,实验性地创作演出了一系列藏戏新剧目,并通过对藏戏各方面艺术人才的培训锻炼,一批传统剧目的改编上演和一系列新剧目的创作探索,使藏戏摸索到了一条正确的路子。藏戏的发展逐渐成为既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又继承弘扬了民族传统特色的一种崭新的艺术。
   民间戏班方兴未艾 
   组织藏戏队之前,33岁的琼达一直是西藏堆龙德庆县乃琼镇加热村的普通农妇,家里种了12亩地,收入在村里算中等。当地传统的觉木隆藏戏是藏戏的主要流派之一。看着村里的藏戏艺人老的老、去世的去世,从小就喜爱藏戏的她坐不住了。2001年,她和同村的妇女单增卓玛决心恢复成立藏戏队。 
   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排练,在老艺人们手把手的调教下,他们拿下了八大传统藏戏之一的《卓瓦桑姆》。当时正逢望果节,他们的演出在本村一炮打响。消息传出,附近的乡村纷纷邀请他们去演出。后来,他们又编排出了《白玛翁巴》和《苏吉尼玛》等传统藏戏。
   早在1980年5月,自治区就举办了首届业余藏戏会演。来自拉萨、山南、日喀则等地的十几支民间业余藏戏演出队参加了这次会演。参加这次演出的团队受到了自冶区各种等级的鼓励和经济上的扶持,这次会演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藏戏艺术在全区的发展。山南地区群艺馆对古老的白面具藏戏“扎西雪巴”进行了抢救,组织尚健在的老艺人向年轻演员传授表演技巧,并排演了《诺桑法王》,在山南各县巡回演出。昂仁县迥巴藏戏在县委支持下,采取民办公助方法,请老艺人带徒弟,培养了一批年轻演员,恢复上演了迥巴藏戏剧目《顿月顿珠》,在拉孜、谢通门、日喀则、定日、萨嘎、聂拉木等县区巡回演出。仁布县江嘎尔藏戏队参加扎什伦布寺“什莫钦波”节演出,受到班禅大师的接见和奖励。拉萨市河对岸的直巴,堆龙德庆县的东嘎,山南的乃东、泽当,贡嘎县的朗杰雪,浪卡子县琼果孜,日喀则南木林的空玛,定日县的雪嘎,昌都江达县的岗托等藏戏团,也都频繁地展开活动。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近年来,西藏的民间藏戏队伍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包括各种季节性、业余的民间藏戏团已近500支。(作者: 次旦卓嘎 )
     来源: 西藏日报  中国西藏新闻网
 编辑:飞仪
                    


 






     分享到


    查看推荐人:-特产屋的其它特产


我要留言    留言人: 更多评价
印象:
内容:
  验证码*  (* 请在左框中填写小图中字母或数字)
 

 
 
 
 
淘宝推荐相关特产销售
 
 
本网站所属权:特产大全网 Email地址: 444853730@qq.com 官方QQ: 444853730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特产大全网  渝ICP备08100157号
Copyright. ©2008 tcdqw.com, All Specialty in the site.All Rights Reserved
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