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活动”系列报道(六)
湖南省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集生活的地方,这里生活着土家、苗、侗、瑶、白、回、壮、维吾尔等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里,各民族以其勤劳和智慧,共同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和民族风情。本次专场演出集纳了土家族摆手舞、瑶族民歌、靖州苗族歌鼟、瑶族长鼓舞等十一个入选“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从不同侧面真实地反映湖南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和个性鲜明、独具一格的民俗文化风貌。
一、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133号
湘西苗族鼓舞《四方鼓》
辅 导:张会忠
表 演 者:向红霞 等
演出单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非遗中心
“湘西苗族鼓舞”是我国苗族地区最独特的舞蹈艺术,流传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强大的社会功能。它容音乐、舞蹈、表演等艺术种类于一身,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特色鲜明。该项目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608号
苗族民歌(湘西苗族民歌)《苗山高又高》
表 演 者:龙仙娥 等
演出单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非遗中心
湘西苗族民歌,在音乐上有平腔、高腔、叭固腔之分,这几种风格不同的苗歌因地域环境关系而形成。内容多以情歌为主,男女盘歌是情歌中最常见的形式。该项目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苗 族 《 哭 嫁 》
整 理:佘刚林 佘全帆
辅 导: 向双元
表 演 者:李 强 等
演出单位: 邵阳市绥宁县非遗中心
苗族婚事“哭嫁”是苗族的婚俗。新媳妇出嫁前,都要哭嫁,少则三夜,多则半月。届时,村寨中相好姐妹都来陪哭、对哭。哭嫁内容十分丰富,有“哭父母”、“哭吃离娘饭”、“哭离闺门”等,将离别、恋念、喜悦、激动之情交织在一起。
“哭嫁歌”语言真切自然,情感真挚,句式自由灵活。本次演出的节目由“梳妆、哭嫁、出门”三个情节组成。
四、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54号
靖州苗族歌鼟《担水闹新婚》
整 理:谢科表
辅 导:潘 虹
表 演 者:龙景平 等
演出单位: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非遗中心
“靖州苗族歌鼟”按音乐体裁及民族习俗可分为茶歌调、酒歌调、饭歌调、山歌调、担水歌调和三音歌调等,演唱时多以单人低声部起歌,其它声部先后进入,多个声部交替流动。该项目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657号
瑶族长鼓舞《瑶山鼓魂》
整 理:邓启文 何湘保
辅 导:邓启文
表 演 者:赵成志 等
演出单位: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非遗中心
“瑶族长鼓舞”是流传于江华瑶族自治县,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的民族民间舞蹈。长鼓,在瑶族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有人曾称瑶族文化为“长鼓文化”。
它集歌、乐、舞于一体,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想象,能够从不同侧面真实地反映瑶族人民的生产生活。该项目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六、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609号
瑶族民歌(花瑶呜哇山歌)《呜哇山歌》
整 理:陈世达 戴碧生
表 演 者:戴碧生(国家级传承人)、陈世达(省级传承人)等
演出单位:邵阳市隆回县非遗中心
“花瑶呜哇山歌”是产生于花瑶劳动人民中间的一种“高腔山歌”,多为成年男子用真假声结合演唱。作为一种特殊的劳动号子,在劳动过程中具有协调和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起到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作用。该项目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演者戴碧生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陈世达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七、瑶族舞蹈 《棕包脑》
整 理:李振刚
辅 导:朱刚 黄渊龙
表 演 者:黄渊龙 等
演出单位:邵阳市洞口县非遗中心
洞口瑶族舞蹈《棕包脑》是流传于洞口县瑶寨山乡的瑶族习俗舞蹈,主要歌颂对氏族生存发展有大功绩的英雄,以及他们为了保护自己氏族英勇斗争的精神。
舞蹈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体现神秘庄严的祭祀。第二部分,是气势宏大的棍舞表演;第三部分,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生活如意的场景。
八、盘王大歌《盘王歌》
整 理:赵庚妹
辅 导:蒋丙莲
表 演 者:赵世宜 等
演出单位: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非遗中心
“盘王大歌”是瑶族民间歌谣,它集音乐、舞蹈、歌谣于一体。歌多为古体诗,且多体并用,句式长短不一,以七言为主,形式多样。表现内容主要包括瑶族的创业史、产生与迁徙、婚恋等,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
九、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324号
挑花(花瑶挑花)《挑花裙》
整 理: 刘小林
辅 导:贺海波 姚湘萍
表 演 者: 奉否花 等
演出单位: 邵阳市隆回县非遗中心
“挑花”是具有装饰性的刺绣工艺,其中“花瑶挑花”是湖南省隆回县瑶族女子中流传的一种独特的手工艺。隆回瑶族因女子筒裙上装饰有艳丽的挑花而被人称为“花瑶”。该项目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41号
桑植民歌联唱《唱个山歌甩过来》(土家族 白族)
整 理:侯碧云
辅 导:钟雁群
表 演 者:袁绍云 等
演出单位:张家界市桑植县非遗中心
“桑植民歌”起源于农耕时期的生产劳动,是桑植地区土家族、苗族、白族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曲种丰富,结构严谨,现已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山歌、小调、号子、花灯调等2300多首。
该项目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主要表演者尚生武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高腔 《唱个山歌甩过来》
演 唱: 谷彩花 (白族)
隔山隔岭又隔岩
我唱个山歌歌儿甩过来
接得到的是妙手
接不到的你莫怪
山歌歌儿没对人意在
高腔 《隔山隔岭又隔河》
演 唱:尚生武 (土家族)
隔山隔岭又隔河
对门唱歌的是哪个
蚂蚁子过河你好大的胆
粟米子下锅你好大的心
招火(“小心”)惹到我歌先生哪
高腔 《高山砍柴不用刀》
演 唱 :袁绍云 (土家族)
高山砍柴不用刀
大河挑水不用瓢
好姐不要郎开口
只要眨眼动眉毛
小调 《马桑树儿搭灯台》
演唱:唐桂珍 (土家族)
马桑树儿搭灯台
写封书信与郎带
你一年不来我一年等
两年不来两年挨
钥匙不到锁不开
花灯调 《四季花儿开》
演 唱:谢静(土家族)、庹红锦(土家族)
春季花儿开 花开是一朵来
一对呀的个鸽子儿哟呵
飞呀过的山儿来呀
飞呀 啧啧啧 飞呀 啧啧啧
飞过的山来看哪啊
瞧见我的小乖乖呀
哥儿(哎) 妹儿(哎)
恩哪爱呀恩哪哎呀真恩爱
四季花儿开
冬季花儿开 花开是四朵来
一对呀的个喜鹊儿哟呵
飞呀过的山儿来呀
飞呀 啧啧啧 飞呀 啧啧啧
飞过的山来看哪啊
瞧见我的小乖乖呀
哥儿(哎)妹儿(哎)
恩哪爱呀恩哪哎呀真恩爱
四季花儿开
十一、侗族芦笙舞《鱼跃笙歌庆丰收》
项目情况:国家级
整 理:杨建怀
辅 导:杨建怀
表 演 者:龙苏若 等
演出单位: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非遗中心
《鱼跃笙歌庆丰收》以高亢的芦笙吹奏音乐和粗犷优美的舞姿,生动地描述了侗家人民在鱼塘抢鱼的丰收喜庆场景。器乐部分由传统侗族三管芦笙和地筒组成,极具震撼力。舞蹈由传统芦笙踩堂舞步和摸鱼、捞鱼、抢鱼等肢体语言来表现,极富观赏性。
十二、湘西土家族铜铃舞《铜铃舞》
整 理:黄山 张明松
辅 导:田 鹏
表 演 者:彭明江 等
演出单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非遗中心
土家族“铜铃舞”是舞动道具罡剑(铜铃),边唱神歌边踩罡舞。其舞姿粗犷、敏捷,特别是独特的道具罡剑,长一尺,中间呈纺锤形,两端呈喇叭状,每端各有四个铜铃做成,起舞时,叮当有声,亦名“铜铃舞”或“八宝铜铃”,主要流传于湘西土家族。
十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624号
土家族咚咚喹 民歌《踩瓦泥》
表 演 者:田隆信(国家级传承人)
演出单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非遗中心
“咚咚喹”是土家族特有的簧管气呜乐器,音质高亢、明亮、清脆、悦耳。它有固定的音乐曲牌,全部用土家族语言演唱,内容大都以土家族儿歌为主。该项目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主要表演者田隆信,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擅长演唱土家族民歌及演奏各种土家族乐器,曾多次在国际、国内获得大奖。
十四、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85号
土家族打溜子《八哥洗澡》
表 演 者: 李泽建 等
演出单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非遗中心
“打溜子”是湖南湘西土家族独有的打击乐器,它由两付钹,一个大锣,一个小锣组成。该项目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十五、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134号
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围猎》
整 理:黄 山
辅 导:彭官平
表 演 者:彭官平 等
演出单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非遗中心
“毛古斯舞”土家族语称“谷斯拔帕舞”、“帕帕格次”或“拨步卡”,汉语多称为“毛古斯”或“毛猎舞”。
“毛古斯舞”产生于土家族祭祀仪式桑植民歌中,是一种具有人物、对白、简单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表演程式的原始戏剧舞蹈。它以写意、虚拟、假定等艺术手法表演土家先民渔猎农耕等生产内容,极具原始风情。该项目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十六、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120号
土家族摆手舞《舍巴乐》
辅 导:杨芳 高雪莲
表 演 者:田隆信(国家级传承人) 等
演出单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非遗中心
“土家摆手舞”是一种载歌载舞的大型民族文化活动,以祭祖先、求兴旺、庆丰收、祈吉祥为主旨,以娱人娱神为目的,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现象。
土家人称“摆手”为“舍巴日”,土家“摆手”集歌、舞、乐、剧于一体,表现了广泛而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同时带有浓重原始宗教色彩的祭祀性。该项目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活动”系列报道(七)
(来源:www.ihch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