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时任文化部部长的孙家正和四川省省长蒋巨峰等出席在成都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首次特别会议
 
 2008年6月在巴黎召开的第二届缔约国大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是根据2006年4月生效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而设立的。该委员会的议事规则规定,委员会每年举行一届常会,常会期间可根据需要举行特别会议。首届委员会分别于2006年11月、2007年5月、2007年9月和2008年2月在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尔、中国成都、日本东京和保加利亚索非亚召开了第一届常会、第一届会议特别会议、第二届常会和第二届会议特别会议。
     委员会向第二届缔约国大会提交的系列文件,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基金资金使用计划”和“实施《公约》的业务指南”等。其中,实施《公约》的业务指南中的核心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两个名录的遴选标准和向委员会提供咨询的非政府组织认证标准及程序。    回顾委员会已经召开的四次会议,可见,阿尔及尔会议是实施《公约》系列文件制定的开始,而索非亚第二届特别会议是工作的收尾,而实质性的工作则主要是在成都特别会议和东京会议期间进行的。除召开了以上四次工作会议外,委员会还于2007年4月在印度召开了专家会议,并成立了专门的附属机构,研究《公约》实施细则涉及的有关问题,以期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确保在第二届缔约国大会前完成预期工作。
     2006年11月阿尔及尔会议通过了教科文组织秘书处草拟的政府间委员会《议事规则》和《公约》实施业务指南的内容框架,并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称“代表作名录”)遴选标准和咨询协助机制组成及职能等文件进行了初步评议。但在遴选标准等原则问题上各方已显分歧,对委员会咨询机构的组成和职能分歧尤大。
     2007年5月,在为期4天的成都特别会议中,委员会继续就有关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主要议题包括“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称“急需保护名录”)的遴选标准、咨询机构的认证标准及程序等。两个名录的遴选标准的制订是各方关注的焦点,本着简便和灵活的原则,在对秘书处提供的标准草案进行了细微调整的基础上,会议通过了两个名录的标准。这是会议取得的重大成果之一,对今后一个时期内遗产申报工作将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会议确定了两个名录的性质等相关问题,明确了两个名录应是相互独立的,由申报国自行决定申报哪个名录。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和保护的紧迫性,委员会决定,对各国申报数量暂不予限制(open list)。此外,会议审议了咨询机构认证程序和资格审议标准。许多国家强调从本地、到国家、地区和国际各级机构的广泛参与,以及地理均衡代表性的重要性。此外,委员国一致同意设计一个徽标,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成都会议讨论了实施《公约》的主要相关议题并达成广泛共识,为委员会下一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7年9月在东京召开的委员会第二届会议
     2007年9月3日至7日,政府间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东京召开。本次会议的议题包括“观察员与会资格认证标准”、“社区、实践者、专家和研究机构的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基金使用原则”、“《公约》徽标设计原则”、“原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纳入新的名录”及“国际援助的指导原则”等。会议通过了两个名录的提名程序和首批列入名录的时间表。同时,决定设计《公约》标识采取面向全球公开竞争的方式,推举法国、保加利亚、印度、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和秘鲁为附属工作机构成员,负责标识的征集等有关工作。关于“原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纳入新的名录,委员会一致同意,非缔约国的项目如纳入新的名录,需有关国家书面确认,同意履行《公约》赋予的义务。如从新名录中撤出,亦需征得有关国家同意。会议一致同意于2008年2月在保加利亚召开第二次特别会议,以便完成实施《公约》业务指南中其他文件的制订工作。
 
 2008年2月,保加利亚总统在索非亚委员会第二次特别会议上致词
      2008年2月,委员会第二次特别会议在索非亚召开,在为期5天的会议中,委员会就社区代表及专家和研究机构参与实施《公约》的指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基金预算的使用原则、缔约国履约报告和委员会向缔约国大会提交报告等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强调社区、群体、个人和研究机构参与《公约》实施及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作用,指出缔约国有责任采取各种措施,使社区等充分参与国内的各项保护工作,同时委员会也将邀请社区等代表参加委员会会议并就委员会工作的具体问题,如两个名录的评审等工作咨询有关团体和个人。此外,会议还审议并通过了秘书处提出的关于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和2010年1月至6月两个预算草案,将基金的70%用于开展国际援助。同时,委员会决定,提请缔约国第二次大会注意,预算使用比例应根据需要不断予以调整。此次会议是委员会完成预期工作目标,即制订《公约》实施细则的最后一次会议,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形成了系列工作文件,完成了《公约》实施业务指南草案的制订。
 
 2008年6月,松浦晃一郎总干事在第二届缔约国大会上致词
     教科文组织和各会议承办国均高度重视委员会会议,总干事松浦晃一郎亲自出席了阿尔及尔会议和东京会议,并为其他两次会议做了讲话录像;文化助理总干事李薇丽女士参加了所有四次会议,阿尔及利亚外交部部长和文化部部长、我国当时的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和四川省蒋巨峰省长、日本外务省副外相和文部省大臣、保加利亚总统和文化部部长均分别出席了委员会会议的开幕活动。同时,教科文组织秘书处以及会议各承办国在起草文件、会议后勤准备等方面为委员会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条件。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在缔约国第二届大会上致辞时,特别对此予以肯定,指出由于各方的共同努力,政府间委员会在经过两年紧锣密鼓的工作后,完成了《公约》实施细则的制订工作,为启动《公约》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关链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二条: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持续的认同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在本公约中,只考虑符合现有的国际人权文件,各社区、群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顺应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按上述第(一)项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    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2.表演艺术;    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5.传统手工艺。
 (来源:文化传播网 作者:张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