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客人 | 注册特产屋 | 登录特产屋
手机版  二维码  | 领先的旅游特产门户网站 齐全的中国各省市县特产、国外特产,登记查询销售求购特产
东北特产:
辽宁特产 吉林特产 黑龙江特产 内蒙古特产
华南特产:
广东特产 广西特产 海南特产 台湾特产 香港特产 澳门特产
华北特产:
北京特产 天津特产 山东特产 河北特产 山西特产
西南特产:
四川特产 重庆特产 云南特产 贵州特产 西藏特产
华东特产:
上海特产 江苏特产 浙江特产 安徽特产 福建特产
西北特产:
陕西特产 甘肃特产 宁夏特产 青海特产 新疆特产
华中特产:
河南特产 江西特产 湖北特产 湖南特产
国外特产
亚洲特产 欧洲特产 非洲特产 北美洲特产 南美洲特产 大洋洲特产 南极特产
特产大全网 特产大全网
特色文化
www.tcdqw.com
用户名:
密   码:
          


特产大全网的第一个拼音字母 tcdqw 就是域名,记住下次登录哦!
   特色文化 — 特产  —  特产 —  特产   

10629.被误解的景泰蓝


推荐人:-特产屋   分类:     
相关查询:     特产店地图     特产店地图        旅游     旅游

   
    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多穆壶,清乾隆,高53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景泰蓝象耳圆形香炉
 
 清代景泰蓝编织保暖壶
 
 明宣德景泰蓝龙纹大盖罐
     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反而对景泰蓝的认识偏低。虽然我们承认它的贵重,但不认为它在审美上有多高。这种认识源于文人,文人认为景泰蓝太花哨了,不含蓄,所以对其评价一直不高。曹昭就说它俗得要死,“非士大夫文房清玩也”。由于过去文人的这个态度,我们一直对景泰蓝的认识不高,导致其大量流往欧洲。 
   解放后,对景泰蓝不加重视的态度变得更严重。中学语文课本里有一篇叫《景泰蓝的制作》。这叫什么?这叫非物质文化遗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大力宣传,但应该宣传艺术,而不应宣传工艺。工艺本身是保密的,但中国人过去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所以就把秘密给散出去了。整个制作工艺被写进一篇文章,谁逮着谁做,哥儿几个弄一个小窑就开始烧景泰蓝了,拿这事儿不当事儿。我曾经有一次还在电视上看见教怎么做景泰蓝,好像只要家里开一个小灶,就能做了。 
   中国的古代工艺中,绝大部分都是官民共享。比如瓷器,有官窑也有民窑;玉器,宫廷和民间都有制作。只有一种独特的工艺,在清末同光中兴之前是宫廷独享,没有走入民间。这就是俗称的景泰蓝,学名叫做掐丝珐琅。 
     景泰蓝的由来 
   先来介绍什么叫掐丝珐琅。掐丝,指在铜胎上用细的铜片掐成图形。请注意,掐丝珐琅首先不是用铜丝,是用铜片,形成立墙后才能填彩。掐出图案,填上各种色料,再经过烧制、磨制,最后成为成品,这就是掐丝珐琅。 
   掐丝珐琅是一个外来物种,不是中国的东西。今天大家都认为景泰蓝理所当然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但实际上它是一个外来文化,是元朝时从阿拉伯地区传进中国的。这跟我们的想象有差距。明初曹昭的《格古要论》在“大食窑”条目下记载:“以铜作身,用药烧成五色花者,与佛郎嵌相似。尝见香炉、花瓶、盒儿、盏子之类,但可妇人闺阁之中用,非士大夫文房清玩也,又谓之鬼国窑。”明初曹昭关于文物的记载非常多,这条关于景泰蓝的记载也很明确。“大食”,是过去对阿拉伯地区的一个统称。“鬼国窑”则是一种蔑称。中国人的面目都是比较平和的,面部起伏没有阿拉伯人大。阿拉伯人的典型特征就是高鼻色目黑髯,鼻子比我们突出,眼睛带色儿,比我们眍?o,胡须比我们重,所以中国人看着像鬼,叫“鬼国窑”。 
   元代景泰蓝传入中国有两个阶段。第一是实物阶段,通过贸易,把景泰蓝实物直接传入中国,让中国人看到这样一种异国文化。中国过去没有这类东西,看着非常新奇。第二是技术阶段,技术进入中国。中国人喜欢这类商品以后,开始学这门技术,自己来烧。我多次说过,古代的运输成本非常大,做什么事情首先要考虑成本问题,所以引进成品不如引进技术。今天运输成本在商品总成本中的比例相对就非常低。 
   关于这段历史,可以在南宋的古籍中找到蛛丝马迹。南宋顾文荐《负暄杂录》中记载:“予得一瓶,以铜为胚胎,傅之以革,外为觚棱,彩绘外国人之奇形诡状,却似琉璃,极其工巧,不知为何物。”这段记载说得非常清楚,通过对这件东西的描述,我们能想象它就是景泰蓝的一个雏形。南宋时的人还不知其为何物,也没有名字。 
     景泰蓝的名字 
   不管什么文化,一旦进入中国,它就一定要起个中国名字。掐丝珐琅也不例外,也有个中国名字:景泰蓝。明代很多工艺品都有自己独特的名字,这些名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呢?一般先强调年号,然后再强调东西本身。比如我讲过的宣德炉、成化杯、万历柜,这些都是当朝出现并流行的。但景泰蓝不是在景泰一朝出现,而是在元代就进入了中国。到了景泰年间,由于皇家的重视,使它发扬光大,声名鹊起,因此有了今天这样一个通俗易懂且带有文学色彩的名字――景泰蓝。 
   景泰蓝的叫法非常晚,并不是景泰年间开始叫的,甚至整个明朝都不叫。清朝雍正年间有一条记载,雍正六年的造办处《活计档》:“五月初五日……其仿景泰蓝珐琅瓶花不好。钦此。”这是关于景泰蓝最早的文字记录。但是,这段记录的读法不同,意思也不同。是“景泰蓝珐琅瓶”还是“景泰蓝珐琅瓶”呢?中国过去的文字中没有标点符号,要靠前后的意思和你读书的能力去判断。那么从这一点上,我们不能判断掐丝珐琅是否在雍正时期就被称为“景泰蓝”了。 
   晚清陈浏的《陶雅》记载得最明确:“范铜为质,嵌以铜丝,花纹空洞,杂填彩釉,昔谓之景泰蓝,今谓之珐琅。”陈浏认为这类工艺品过去称景泰蓝,今天称珐琅。他实际上给说反了,应该是过去称珐琅,现在称景泰蓝。这条记载说明,至少在清后期,景泰蓝的名字就蔓延开来,社会接受了这个通俗易懂的名字。 
   那么,有一个问题出现了,它为什么叫景泰蓝,而不叫景泰绿、景泰红、景泰黄呢?这是因为掐丝珐琅以蓝色基调为主。景泰蓝是一个外来文化,从中东阿拉伯地区传进中国,阿拉伯文化的主色调崇尚蓝色。大家有机会去阿拉伯国家的时候,可以看到他们的建筑中,蓝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色调。 
   元政府注重手工业 
   元代有其特殊性,它是一个典型的游牧民族统治时期。游牧民族跟传统的农耕民族有很多本质上的区别。比如游牧民族注重贸易,它的贸易能力非常强。过去总说“十个商人九个回”,回人是游牧民族,就愿意经商。游牧民族不种粮食,必须通过交换换得基本的生活物品。农耕民族则注重自给自足。上学时老师一定教过你:农耕民族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就是自己生产、自己使用。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都注重手工业生产,但目的不同。游牧民族手工业生产的目的,更多的是把产品作为商品去交换,去换粮食,或者换来钱去买其他需要的东西。所以,游牧民族的产品都是作为贸易的一个直接手段。农耕民族的手工业产品则基本是自己消费,自己做,自己用。 
   很多年前,我曾经跟一个意大利鞋商聊过。那个鞋商说:“我来中国之前算过一笔账,中国有13亿人口,如果每个人每年就买一双鞋,也是个不得了的市场。”我说:“你不知道,过去的中国人都是自个儿做鞋穿,不买你鞋厂的鞋。”自己做鞋,就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残留的痕迹。今天很少有人自己做鞋穿了,但仅在二三十年前,中国绝大部分农村还是自己做鞋。这段历史距离今天并不远,我甚至还穿过我姥姥给我做的鞋。 
   元政府当时对手工业工匠的态度跟宋政府有很大区别。我们对这段比较残酷的历史都有所了解,元朝当时是风卷残云般地席卷整个国土。建立政权以后,政府对手工业兴趣浓厚,需要许多手工业工人为其服务,所以大批俘虏有本事的工匠。从某种意义上讲,元政府对工匠的态度还算不错,甚至还高看手工业工匠一等。 
     元代景泰蓝 
   过去有个误解,一直认为景泰蓝是景泰年间创造的,或者是从明代才有的。通过这些年查阅古籍,类比研究,我们终于知道元代就有景泰蓝,从而也对以前有结论的文物进行重新定位。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兽耳三足尊,底下刻着“大明景泰年制”双龙款。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把这件三足尊的上部去掉,把底下去掉,只剩中间这一截,跟元青花罐的典型器做个对比,它们之间从图案到造型非常相似。而三足尊的上部、足部的釉面与中间部分明显不同。因为有相应的瓷器做比较,可以断定这件东西的中间部分为元代掐丝珐琅罐,后为明代改制。这就是文物类比的一个优势。 
   由于故宫这件景泰蓝三足尊的提醒,就有大量元代景泰蓝被剥离出来,比如玉壶春瓶式的景泰蓝瓶。我讲过玉壶春瓶,元代非常流行,从造型上可以进行类推。再有就是簋式炉、鼎式炉,这些造型都可以跟当时的龙泉青瓷做横向比较。现在我们很清楚地知道,元代已经有大量景泰蓝面世,都是由中国工匠制造的。 
     晚清民国景泰蓝 
   乾隆以后,景泰蓝急剧衰退,为什么呢?国家的经济衰退直接体现在奢侈品上。景泰蓝在所有工艺品中成本最高,它以铜做胎。铜在历史上是制钱的原材料,使多少铜,就等于使多少钱。也就是说,抛开它复杂工艺所带来的成本,仅是原材料成本就非常高。所以清代中叶以后,景泰蓝迅速衰退。 
   晚清到民国时期,景泰蓝开始走入民间。此时北京、扬州、广州等地都有一些民间作坊生产景泰蓝。经营景泰蓝的商号有老天利、德兴成、宝华生、静远堂等等,都非常有名。晚清至民国时期景泰蓝的特征非常明显,它的胎一般都非常薄,一掂,很轻。老的景泰蓝则很重。但是,此时的掐丝掐得非常细腻,这是用工艺来弥补材料的不足。不可能使那么多铜了,但可以用细腻的纹饰来弥补。 
   晚清到民国时期正是第四次收藏热,大量西方人来搜集中国的文物。西方人对景泰蓝的认识颇高,认为这是代表中国宫廷文化或者说贵族文化的典型器物,所以大量景泰蓝都流往欧洲。受此影响,当时古玩店里不摆几件景泰蓝,显得档次低。换句话说,有品位的买家一看你店里连景泰蓝都没有,转身就出来了。 
   西方人为什么知道景泰蓝重要呢?西方人进入紫禁城一看,凡是重要的大殿里摆的全都是景泰蓝,有成对的鼎式大香炉、大仙鹤、太平有象等等,还都是大件的景泰蓝。而当时清宫确实有严格规定,对景泰蓝非常重视。比如乾隆四十四年除夕,宫里吃年夜饭的时候,只有皇上的御宴桌上几乎都是景泰蓝的餐具,底下的陪宴桌全部都是瓷器和银器的餐具。由此可见,景泰蓝在当时宫廷中的崇高地位。 
   (来源:中华读书报)
     相关链接:
 曾经身世显赫的景泰蓝已变成“景泰滥”?
     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携精品亮相岭南会 谈到景泰蓝传承时忧心忡忡。
     曾身世显赫的景泰蓝可谓命运多舛――由深居宫廷的皇家用品几经周折后,变成了当今的“景泰滥”,连能否活下去都成了问题。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接薪者在矢志不渝地为民族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做着不懈的努力,“景泰蓝制作第一人”、国家工艺美术大师、亚洲太平洋手工艺大师张同禄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半个世纪以来,张同禄坚持走宁缺毋滥的精品路线,不仅创作出了一批清逸新颖、超凡脱俗、题材广泛、造型多姿多彩的景泰蓝艺术精品,还成功地恢复了失传二百多年的“铸胎景泰蓝”,研创出了“银胎景泰蓝”、“珐琅珀晶”等新产品。
     前天,荟萃了景泰蓝、北京玉雕、雕漆、金漆镶嵌等蜚声中外的传统工艺美术精品的“北京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在岭南会隆重开幕,张同禄则带着他的35件景泰蓝精品莅?[参展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谈到“中华国宝”景泰蓝的传承时,张同禄表示:景泰蓝面临着从业人员断层、制作工艺滞后等致命问题,发展前景令人担忧。
 
 双龙壶 张同禄作品
  
     后继无人堪比釜底抽薪
     记者:看了您参加“北京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的作品,我有这样的感觉:您的作品既古又新,让景泰蓝这棵艺术古树开出了新花。众所周知,景泰蓝曾在乾隆朝极为辉煌,堪称登峰造极,因此创新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着实不易,您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张同禄:作品的技术、艺术和文化内涵都有时代感是我多年的追求。这些风格古雅而又富于时代韵味的作品的创作,首先是以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淫下,加上生活在21世纪的我视野更开阔了,思想更开放了,技艺业也提高了,就能把中华各民族乃至世界的文化元素、艺术风格等都拿来为我所用。
     我16岁进入景泰蓝这个行当,对技艺可谓驾轻就熟,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我是全国唯一一个全面掌握景泰蓝的创作设计、工艺技术?p制作流程的艺术家,就是说国内只有我才可以把景泰蓝从头做到尾。其次,我所处的环境为我提供了善于多方吸收的机会:2001年破产的北京工艺美术厂曾汇集了景泰蓝、牙雕、玉雕、花丝镶嵌等北京所有的民族工艺,而我曾多年任该厂的技术厂长。要做好领导,推动这些民族艺术发展,我就必须学习、熟悉它们。这样,经学习、吸收、融合后,我把牙雕、玉雕、花丝镶嵌等的精华运用到景泰蓝的制作中,完成了艺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可以说,这些姊妹艺术的营养是我行业创新、艺术创新、工艺创新、技术创新、内容创新的源泉。另外,为了解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我几乎跑遍了全国,也走了不少国家和地区,受益匪浅。
     不少人一直以来都在仿制我的作品,但我的作品不是偶然的灵感体现,而是长时间积累的结果,他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没法把内容和形式统一,把新的材料和景泰蓝工艺统一,所以永远是仿不像的。
     记者:北京工艺美术厂破产后,您曾振臂疾呼挽救民族工艺。几年过去了,您对景泰蓝当下的生存状况满意吗?
     张同禄:景泰蓝的市场需求量有所增加,生存状况有所好转,但从民族艺术传承与发展的角度看,还是令人担忧的。景泰蓝现在面临的最致命问题是后继无人和工艺落后。
     目前景泰蓝的生产力不断萎缩,一线从业人员50岁算年轻,50岁以下的人很难找。原因很简单:景泰蓝制作工艺复杂、辛苦,细分有30多道工序,不是一年半载可以掌握的,俗话说“一年铜胎、两年掐丝、三年学绘画”。它还需要从业者有较深厚的艺术修养,更需要几十年如一日的毅力。另外,景泰蓝市场价格低廉――现在,陶瓷工程师的一件作品卖到上万元,高级工程师的十几万元,国家大师的要上百万元,可是同等级别的景泰蓝从业者的作品远远达不到这个价格。工作辛苦,收入又低,没人愿意干是情理中的事儿。景泰蓝的设计大师评完这几届就断层了,这点最要命,堪比釜底抽薪;景泰蓝现在的工艺没有进步,仍沿用原来的技艺、材料制作,缺少新的思想意识、方式方法和效果。
     粗制滥造难见成功之作
     记者:政府推向自由市场的民间工艺不仅仅是景泰蓝,还有历史更为悠久的玉器等。然而,玉器的日子相对好过些,如和田籽料成品价格年年看涨,为啥昔日的“宫廷艺术”景泰蓝就变成今天低廉的“景泰滥”了呢?
     张同禄:当年的“中华国宝”景泰蓝现在就是“景泰滥”!造成这种尴尬境况的原因首先是景泰蓝制作工艺复杂,损耗率高――像凤凰涅??一样、经过烈火洗礼的景泰蓝,成功率仅有80%左右;其次,封建时代的景泰蓝一直是皇家工艺,自产自用,足不出宫,这让普罗大众一直感到陌生;再次,景泰蓝在国外极为走俏时,政府倡导发展乡镇企业,涌现出了一批景泰蓝制造厂,这些厂家没艺术、没品味、没章法地瞎做,无节制、无标准地出产粗制滥造的东西,到现在还没有停止。更令人气愤的是:有些人拿着我的作品照着做,坏了我的名声,也没人管。超市卖个臭鸡蛋,只要消费者投诉,工商、卫生部门就管,但唯独景泰蓝侵权无人问津,这无疑会妨碍传统工艺的发展与创新。我认为:工艺艺术一败涂地,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是主要原因。
     说实话,景泰蓝应该限量制作,不能无限制地滥造。另外,工艺美术市场就像你说的是自由市场,没有一个统一的价格标准,有些艺术家随心所欲地开价,吓跑了买家。
     社会资金可挽救景泰蓝
     记者:拯救景泰蓝需要政府的支持,但我认为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更为重要。
     张同禄:是的。景泰蓝不能再用500年的老工艺制作千篇一律的盘盘罐罐了,要吸收国内外姊妹艺术的精华,利用新的方法,走精品路线,创作一些既有新时代艺术特色又有文化内涵的高档艺术品。如瓷器的窑变景泰蓝是可以吸收的,但就是没有吸收进来;日本的“七宝烧”值得我们学习:釉料干净、亮丽、油润,胎料铜的含量在99%以上(景泰蓝约为85%),做出来的东西特漂亮。我现在正利用西方的釉料、题材进行试验,创作“景泰蓝张”的景泰蓝,提升作品的思想品格。但由于资金等的原因,一些大型的设备可望而不可及,令人无奈。
     记者:如果景泰蓝创新的成本过高,那还有一种方法可以让景泰蓝走出困境,就是吸引闲散的社会资金,这部分资金可以取代“皇粮”的地位,而投资方或许也能运作得很好。您能接受这种方式吗?
     张同禄:这种方式在美术界好像很流行,民族工艺更需要这样的资金。假如有这样的有志之士愿意投资景泰蓝,就能为景泰蓝开辟一个新天地,救活景泰蓝――可以投资研究新的高档次的景泰蓝,这种产品一旦推出,不仅打造了新的文化产业,而且还能拯救、传承、振兴了“国宝景泰蓝”艺术,意义非同一般。景泰蓝有悠久历史
     景泰蓝,原名“铜胎掐丝珐琅”,制作既运用了青铜和瓷器工艺,又融入了传统手工绘画和雕刻技艺。掐丝珐琅工艺起源于公元前十二世纪,曾盛行于欧洲和西亚的部分帝国,公元十三世纪由阿拉伯传入中土,并迅速得到了历代帝王宫廷的喜爱。其制造技艺与艺术创造理念受到中华文化的极大影响,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掐丝珐琅器,发展为厚胎掐丝珐琅和薄胎掐丝珐琅两种,在明代景泰时期得别名“景泰蓝”。清代乾隆年间采用延伸性更好的纯铜做原料,使景泰蓝工艺达到顶峰。
     景泰蓝用料十分昂贵,工艺水平精湛,以铜胎为主,亦有用金银为胎。珐琅多采用进口天然矿石、宝石加工提炼而成,还需鎏金工艺,耗金量很大,因而它的工艺成本比同尺寸的瓷器要高出数倍甚至数十倍。而且景泰蓝虽硬,但珐琅脆易碎,且无法修复还原,所以它的价值潜力更大。
     慧眼识优劣景泰蓝
     掂分量:伪劣景泰蓝制品为节省成本,采用比真品薄一半的铜胎,拿在手里轻飘飘的,无法和精品媲美。
     看造型:由于景泰蓝的铜胎较薄,所以不易制成规整的造型,劣质景泰蓝壁上因此常会出现凹陷、凸起,或造型不匀称,无法给人以美观、大方之感。
     摸外观:真正的景泰蓝作品表面平滑、细腻,如果摸起来有凹凸不平的感觉,说明其打磨不过关或本身有杂质。
     观图案:景泰蓝图案绘制精美,花纹间隔均匀,疏密得当,花卉构图讲究章法,鸟兽活灵活现;假冒景泰蓝图案较粗糙、生硬。
     察颜色:真正的景泰蓝作品颜色搭配适当,色调和谐,每种颜色之间有渲染过渡,看起来十分柔和、鲜亮,层次错落有致;而假冒产品因掌握不了颜色渲染技艺,所以颜色之间过渡生硬。
     制作过程
     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可谓纷繁复杂,就技术方法来说,大致可分为:制胎、掐丝、烧焊、点药、烧蓝、磨光和镀金。
     制胎主要用紫铜铸成与油料相匹配的母体。
     掐丝用镊子将压扁的细铜丝掐、掰成各种精美图案花纹,然后再使用白芨(一种植物,可制成植物性胶水)或焊剂将之粘附在铜胎上,然后筛上银焊药粉。
     烧焊使用900度的高温焙烧,将铜丝花纹牢牢地焊接在铜胎上。
     点蓝(点药)将珐琅色粉加入溶剂中,调出不同颜色的釉药,依照纹丝轮廓用金属小铲把各种珐琅釉料填入丝纹空隙中,先点地,次点花,再点蓝,后加亮白。
     烧蓝入窑焙烧,使用800度的高温烧熔,将粉状釉料熔化。因为焙烧之后珐琅釉药的体积会比原来的缩小1/3左右,为了使器面不会凹凸不平,需要用同样颜色的珐琅多次填充。如此反复两次至三四次的上釉焙烧,才能将釉面与铜丝相平而毫无凹坑。
     磨光将焙烧好的器物放入水中,用粗砂石、黄石、木炭等逐次打磨,将凹凸不平的蓝釉磨平,最后用木炭、刮刀将没有蓝釉的铜线、底线、口线刮平磨亮。
     镀金将磨平、磨亮的景泰蓝经酸洗、去污、沙亮后,放入镀金液糟中,使用通电手续,让黄金贴附在没有上釉药的金属胎身上。最后,经水洗冲净干燥处理后,一件斑斓夺目的景泰蓝就完成了。
   (来源: 广州日报)


 






     分享到


    查看推荐人:-特产屋的其它特产


我要留言    留言人: 更多评价
印象:
内容:
  验证码*  (* 请在左框中填写小图中字母或数字)
 

 
 
 
 
淘宝推荐相关特产销售
 
 
本网站所属权:特产大全网 Email地址: 444853730@qq.com 官方QQ: 444853730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特产大全网  渝ICP备08100157号
Copyright. ©2008 tcdqw.com, All Specialty in the site.All Rights Reserved
1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