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古典家具的泰斗王世襄为太仓璜泾的木匠陈振才题了“艺承蒯蔡”四个字,上世纪70年代,北京故宫在修复时,有关方面曾派人找到了璜泾的红木雕刻师王凤现,不久前有上海客商在璜泾订制了一套价值1000多万元的黄花梨家具――  “天下木匠看苏州,苏州木匠出太仓,太仓木匠在璜泾。”这是流传在璜泾镇红木雕刻匠人中间的一句话。据许多研究古典木器的收藏家发现,明清皇宫内的家具等木器都与太仓民间的家具有相似之处,尤其在家具的造型、线条、比例等方面都相仿,只是用料不同而已。宫廷内用的是黄花梨、紫檀等上等料,而在太仓民间的家具用的是独具江南特色的榉木料。当年为朝廷做工的都是苏作木工,而这些在京城做工的苏作木工都是太仓木工,他们大多又都来自璜泾。
   木雕工艺代代相传,璜泾木艺弟子遍布苏州
  “我们璜泾的木雕在历史上就非常出名,可以说璜泾是名副其实的雕刻之乡。”璜泾镇永平红木家具厂老板胡永平告诉记者,璜泾镇的红木雕刻自成一派,以雕工细腻、技法精湛而著称,就拿雕龙来说,不但与隔江的海门大为不同,就是与相邻的常熟东张也有很大区别,虽然东张的很多雕刻师都是在璜泾学的艺。
  据从事红木家具和工艺品制作的陈振才先生介绍,璜泾镇当代最出名的雕刻大师就是已经故去的王凤现先生。王凤现老先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非常出名,太仓、常熟从事木艺雕刻的匠人基本上都是他的徒弟,可以说他的弟子遍布苏州。1978年,北京故宫在修复时,有关方面曾派人找到了王凤现老先生,但是老先生由于健康原因没有去成。
  王凤现的徒弟陈建平16岁开始学艺,深得师傅真传:“我跟着师傅学艺的时候,师傅带的徒弟不计其数,当初有常熟半个县的雕刻师都是我师傅教出来的说法。”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木雕能在璜泾镇代代相传并得以发扬光大,与璜泾古镇的历史不无关系。
  璜泾古镇是宋太宗赵炅后人所建,经过宋元的发展,到元末明初,璜泾已经成为商贾云集的富庶之地。很多人家有了钱后开始置办家具,于是木工和雕刻工艺当时在璜泾得到很好的发扬。
 陈振才与王世襄的合影
  王世襄为陈振才题字,希望发扬传统工艺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研究古典家具的泰斗人物王世襄,会见了国内一批手艺顶尖的木匠师傅,陈振才便是其中一位,他说:“当初王老先生名气很大,很多人想见都见不到,他非常关心古典家具制作工艺的传承,就主动召集了我们,并为我们题了字,鼓励我们这些人把传统工艺加以发扬光大。”陈振才向记者展示了王世襄和他的合影以及题字,题字是“艺承蒯蔡”,并落款:“香山蒯祥阳湖蔡信皆明代名木工。辛已五月书赠木匠陈先生,畅安王世襄寄自北京。”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木雕能在璜泾镇代代相传并得以发扬光大,与璜泾古镇的历史不无关系。  璜泾古镇是宋太宗赵炅后人所建,经过宋元的发展,到元末明初,璜泾已经成为商贾云集的富庶之地。很多人家有了钱后开始置办家具,于是木工和雕刻工艺当时在璜泾得到很好的发扬。
 王凤现弟子陈建平在雕刻作品
   王世襄为陈振才题字,希望发扬传统工艺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研究古典家具的泰斗人物王世襄,会见了国内一批手艺顶尖的木匠师傅,陈振才便是其中一位,他说:“当初王老先生名气很大,很多人想见都见不到,他非常关心古典家具制作工艺的传承,就主动召集了我们,并为我们题了字,鼓励我们这些人把传统工艺加以发扬光大。”陈振才向记者展示了王世襄和他的合影以及题字,题字是“艺承蒯蔡”,并落款:“香山蒯祥阳湖蔡信皆明代名木工。辛已五月书赠木匠陈先生,畅安王世襄寄自北京。”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陈振才和许多画家、收藏家都有交往。他以前还为知名画家宋文治做过一张红木画桌,此外还帮助很多收藏家修补古典家具及乐器古琴、琵琶等等。当然,陈振才还制作了一些雕有中国龙的文房四宝、百鸟朝凤等各种红木工艺品,在陈振才的家里,记者看到房间摆满各式仿明清时期的红木椅、桌、凳、古琴等。
 王世襄为陈振才题的字
   璜泾红木雕刻美名扬,国内外客商寻上门  在业内,璜泾镇的红木家具名气非常响。永平红木家具厂老板胡永平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1991年有一位美籍华人来到他的厂里,要买他那件获得过红木雕刻一等奖的“牧童骑牛”作品,胡永平非常不解,他并不认识这位美籍华人,这位美籍华人是如何找到他并知道他有这样一件作品的?后来美籍华人道出了其中的原因,原来他有位朋友在上海,而上海的朋友家里有胡永平的红木雕刻作品,他喜欢上了其中一件名为“牧童骑牛”的红木雕刻,朋友告诉他这件不是最好的,胡永平手里的那件获奖的“牧童骑牛”做工更加精致。于是美籍华人来到了璜泾,虽然最后他并没有把那件获奖作品带走,但却满心欢喜地带走了一大批花架、文房四宝等工艺品,可喜的是,这位美籍华人还把胡永平的作品介绍到了美国去,于是随后胡永平的企业出口了一大批红木雕刻工艺品。 胡永平告诉记者,目前太仓的红木家具生产企业基本上都出自璜泾,而璜泾镇的几家大型红木家具企业在苏州乃至全省都有一定的影响。虽然璜泾镇的红木家具产业产值一年不到1亿元,但是目前高档的红木家具和工艺品大多出自璜泾。不久前,一位上海客商就在璜泾订制了一套价值1000多万元的黄花梨家具。而订制价值几百万元、几十万元的红木家具对璜泾镇的红木家具企业来说是很平常的事。目前璜泾镇许多红木家具或者雕刻企业,每年足不出户就能接到全国各地的订单,其中有很大部分都出口到了美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以及台湾和香港地区。  红木雕刻后继无人,雕刻之乡走向何方?  虽然红木家具和红木雕刻已被璜泾人做得风生水起,但是风光之下也有隐忧。璜泾镇红木家具企业的老板和雕刻匠人都十分担心一件事,那就是红木雕刻工艺传承太难。陈振才说,璜泾镇原来会红木雕刻工艺的工匠有100多人,但是现在只有20多人,而特别精通的不会超过10人。红木雕刻收入不是很高,而且工作特别枯燥,需要匠人有一颗平常心和对雕刻工艺的爱好,但是在如今社会里,让年轻人爱上这个行当实在太难。原来璜泾不少学习红木雕刻的匠人都改了行,而留下的工匠随着岁月的流逝也越来越少,目前璜泾本地的红木雕刻工匠最年轻的也是在40岁以上了。 今年51岁的工匠钱建中,14岁就开始学习红木工艺雕刻,从事这一行当已经有30多年了。钱建中告诉记者,他耗时最多、卖价最贵的一件作品,是2002年雕刻完工的《18罗汉》,他和另外一名工匠整整雕刻了7个月,他们得到的报酬是2万元,这也是他们获得报酬最高的一件作品,但是雕刻费平均分配到2个人身上也没有多少,这点收入还不如进厂做其它工作赚得多。 虽然红木雕刻这一传统工艺陷入后继无人的困境,但是一些红木家具企业老扳还是谨慎地持乐观态度。他们说,现在红木家具具有保值增值功能,这几年价格翻了几番,像黄花梨原材料从原来几十万元一吨涨到200万元一吨,其他的像紫檀等原材料也是成倍上涨,家具涨了加工费也会跟着逐渐涨上去,随着收入的增加还是会有人加入到红木雕刻的队伍中来,璜泾的红木雕刻工艺不会湮灭。
  (来源:太仓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