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文明看北京,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山西地处黄河腹地,自丁村文化、舜禹文明、战国兴晋、唐立陪都、匈奴南下直至明清晋商兴起,山西积淀着千年的文明。 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在山西这块沃土上,一辈辈的人们繁衍生存,遗留下大量的古建资源。我省地上建筑颇丰,有中国地上古建博物馆之美誉。那些地处穷乡僻壤有着不同建筑风格的古村落在我省星罗棋布,这些古村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极高的研究价值。古村落是一定历史时期各种文化的承载体,是记录特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体现,是生产力水平的再现,是不可再生资源。古村落是我省千年文明的鉴证。据不完全统计,散落在我省的古村落达3000余个,这3000个古村落是古建民居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节庆礼仪、民风民俗、民间艺术、生产劳动、衣食住行、戏曲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缔造者和遗存者。 日前,记者在我省各地采访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土木工程的兴建,大量的古村落在日渐消亡。城镇中,因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城中村的古建消失了;山区中,因自然条件恶劣,缺乏资金修缮,古村落中的古建坍塌了。 消失的古建民居令人痛心,现存的古民居不容乐观。据调查,多因年久失修,人为破坏,已破烂不堪,有的则被肆意改建,面目全非。那些青砖青瓦、雕梁画栋、布局错落有致的古建,已不再有昔日的风姿。采访中,更是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记忆:院墙倒塌,木雕风化严重,石雕柱础随处丢弃,精美的彩画脱落掉皮。实则令人看过之后为古建哭泣,为愚昧痛心。消亡似乎已成为它们的宿命。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古村落正在被改变。据专家介绍,目前古村落保存困难主要是因为以下几方面因素。 首先,盖新房、建楼房的大拆大改大建导致古村落古民居遭到破坏。随着农村经济的繁荣,乡村传统建筑被认为是“土气”,村民纷纷营造新房或旧房翻新,使一些有文化价值的乡土建筑永久消失。 其次,过度旅游开发,古村落商业化严重。当古村落成为“景区”后,餐饮设施、宾馆和道路交通建设破坏了古村落独有的儒雅和幽静。 第三,原住民纷纷搬迁,古村落名存实亡。古村落的价值不只体现在凝固的建筑上,而且体现在传统民风民俗中。但现在许多古民居人去屋空,尘烟不再,失去了人脉。天然社会连接纽带正在瓦解。 加强对这些古村落的保护,对于研究我省历史以来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历史、文化、建筑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如果一个村庄铲除了,一大段历史就消失了,消失的不仅仅是古村落,而是深厚的文化与记忆。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