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客人 | 注册特产屋 | 登录特产屋
手机版  二维码  | 领先的旅游特产门户网站 齐全的中国各省市县特产、国外特产,登记查询销售求购特产
东北特产:
辽宁特产 吉林特产 黑龙江特产 内蒙古特产
华南特产:
广东特产 广西特产 海南特产 台湾特产 香港特产 澳门特产
华北特产:
北京特产 天津特产 山东特产 河北特产 山西特产
西南特产:
四川特产 重庆特产 云南特产 贵州特产 西藏特产
华东特产:
上海特产 江苏特产 浙江特产 安徽特产 福建特产
西北特产:
陕西特产 甘肃特产 宁夏特产 青海特产 新疆特产
华中特产:
河南特产 江西特产 湖北特产 湖南特产
国外特产
亚洲特产 欧洲特产 非洲特产 北美洲特产 南美洲特产 大洋洲特产 南极特产
特产大全网 特产大全网
特色文化
www.tcdqw.com
用户名:
密   码:
          


特产大全网的第一个拼音字母 tcdqw 就是域名,记住下次登录哦!
   特色文化 — 特产  —  特产 —  特产   

10517.宋体>


推荐人:-特产屋   分类:     
相关查询:     特产店地图     特产店地图        旅游     旅游

   
       
 “高原奇葩”――青海省专场
 “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活动”系列报道(二)
     青海省地处华夏民族的摇篮――黄河、长江的源头。这里生活着藏族、土族、撒拉族、回族等众多少数民族,他们共同创造了丰富独特、灿烂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次专场演出由“情满雪域”、“天籁之音”、“欢歌劲舞”、“花海飘香”和“彩袖飞虹”五个部分组成,其中既包括“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又包括入选“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这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形式将为观众呈现出一朵充满少数民族风情的绚烂的“高原奇葩”。
     此次演出顾问:吉狄马加;总策划:曹萍、王建平、马文彪;策划:邓福林、颜宗成、桑太本、刘桂莲、杨晓华;艺术总监:刘桂莲、德措、杨晓华;音乐统筹:何明钧;解说词:师守成;字  幕:华青多杰;前台总监:刘桂莲、杨晓华;后台总监:马佳宁、银措吉;主  持:李卫;背景、节目单:兰生忠;服装、道具:赵兰、付晓光;剧务:闫高文、朵红。
 一、情满雪域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614号
 玉树藏族民歌
     演  唱:白玛永西
 
 被誉为“民歌之乡”的玉树,是“藏族民歌”的富矿区。“玉树民歌”的历史悠久,传统意义上的“玉树民歌”从“勒”、“拉伊”、“闯勒”、“吉莫”,以及歌谣类的“琼勒”即酒歌,“均勒”即夯墙歌,“哟啦”即收割打场歌,以及婚礼曲、迎宾曲、挤奶曲等种类构成。
  “勒”的内涵比较丰富,除忌男女爱情外,广涉天上人间、万事万物,无所不包。“拉勒”即山歌,拉勒都用地名或部落名来命名曲调,以歌唱家乡风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要内容。
 “闯勒”主要反映游侠自由放浪,四处漂泊的经历。“古莫”即卦情歌,以传递爱慕信息进行的情感交流,是男女青年用来占卜爱情的歌。不同种类的玉树民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音域开阔、意境深远。
 该项目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689号
 藏族螭鼓舞:《螭鼓舞》
     表  演:仁青加(省级传承人)  道吉才让  吉合太本等
     辅  导:马晓红  朵红  李毛才仁
     演出单位: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道帏乡宁巴村
 
    “藏族螭鼓舞”流传于青海循化地区,是一种藏族原始宗教祭祀舞蹈,有较为固定的表演形式和风格。历史上由于这里远离西藏政治中心,交通不便,因而这一地区在宗教、语言、风俗、民间艺术等方面都较多地保留了藏族古老的传统文化。这一带在历史上也受到了吐蕃文化以及吐谷浑文化、西夏文化、蒙古文化和汉文化等多元文化影响。
 “螭鼓舞”经世代流传演变,已形成较为固定的表演形式和风格。其中循化道帏乡宁巴村的表演程式保存的较为完整,动作和队形丰富多变,极具代表性。“螭鼓舞”为多段(套)体例,结构完整严谨,动作整齐划一。舞蹈内容上,表现请神、敬神、送神、降魔等,反映了当地藏族的宗教信仰、劳动和生活情趣及审美观念。
     该项目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演者道吉才让、仁青加为“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122号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123号  
 玉树卓、依:《雪域欢歌》
     表  演:折尕永措  达哇才仁等
     辅  导:扎西昂江(省级传承人)   高英
     音乐整理:仁青战德
     演出单位:玉树州民族民间土风歌舞团
 
     玉树卓舞流传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西南部的玉树藏族自治州一带。卓舞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玉树卓舞中至今还保留着很多远古时代的痕迹,随着藏族六大氏族的形成,玉树卓舞逐渐以部落、部族和区域文化的形态发展起来。
 玉树卓舞种类繁多,其内容以对家乡、自然风光等的歌颂为主,同时广泛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完整的演出分祭奉神佛的序舞、表现广泛内容的正部、祝福吉祥的尾声三个部分。玉树卓舞按功能可分世俗性较强的普通卓舞和宗教色彩很浓的“法”卓(藏语称“曲”卓)两类,整体结构由从慢到快两部分组成,以载歌载舞的形式进行表演。玉树卓舞的动作主要围绕甩袖来进行,表演时常常有几十人、上百人共同参与。舞者的袖子很长,全都拖在地上,男子舞蹈甩袖幅度大,动作优美潇洒,手臂旋转自如,运动路线变化多样。
 
 藏族民间古典舞蹈“白龙卓舞”主要发源和流传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称文镇白龙村的空格、布热、上、下开哇和东郭四个村寨里。“白龙卓”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白龙卓”作为一种藏族民间传统的古典舞蹈,早在远古时期它只在祭祀、迎宾和寺庙节庆上演出,并且只允许成年男子参加。
 
 玉树“依”的产生比“卓”早。旧石器晚期原始人为了表达内心情感、传递住处根据日常劳动呼声、劳动节奏,发现原始音乐,随藏族语言的出现和发展,继而产生了歌,后又有谣,随着它们的发展和完善,便产生了“依”这种自娱自乐的舞蹈形式。“依”是歌必舞,舞必歌,二者不可分割。
 其唱词内容多为赞美自然、宗教、劳动,歌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产资源,赞颂勤劳智慧的人民,以及歌颂党、歌颂社会。“依”的舞蹈动作和技巧都来源于生活,从骑马、狩猎、赶羊、打场、挤奶、剪毛、打酥油等生产劳动姿态中吸取动作发展提炼而成,是反映玉树藏族人民生活风貌的百科全书,有笛子、牛角胡等器乐简单的伴奏,亦可无器乐伴奏。 
 二、天籁之音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785号
 青海平弦
     演  唱:马佳宁
     演出单位:青海省平弦剧团
 
 “青海平弦”亦称“赋子”,是青海省地方曲艺的一种,主要流传在以青海西宁为中心的湟中、湟源、大通等湟水流域的回族、土族、汉族等地区。它是一种“联曲体”的坐唱艺术,演唱形式古朴。由一人演唱,数人伴奏,特别是“拉稍子”(即帮腔)时,演唱者、伴奏者和听众一起放开歌喉,同声歌唱,气氛十分热烈和谐,令人陶醉。
 
     该项目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主要表演者马佳宁为国家一级演员。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花儿:青海“花儿”组合
     演  唱:马明山(省级传承人)  昝万亿  马占龙等
     辅  导:杨晓华
 
 “花儿”也称为少年。是广泛流传在我国西北青海、甘肃、宁夏、新疆四省(区)回、汉、东乡、土、撒拉等八个民族人民中间的一种独特民歌。它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曲调优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高原风格,深受当地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在我国民间歌谣百花园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堪称为珍贵的口头文学遗产。
 
 青海是“花儿”的故乡,青海东部河湟地区,是花儿最为流行的区域。河湟花儿的特点是曲调丰富,以抒情见长,文词优美、朴实、生动、形象,结构严谨。演唱也比较自由,并且以独唱为主,也有对唱和联唱。其曲调悠扬、高亢、奔放。其中的曲谱(民间称为“令儿”)有百种之多,广为流传的也不下四十余种。
 
     2009年,该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三、欢歌劲舞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690号
 贵德尚尤则柔
     表  演:银周措毛  才项加等
     辅  导:张静
     演出单位:海南州贵德县河西镇下排村
 
     “尚尤则柔” 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西镇的下排村。“则柔”种类繁多,内容以对家乡、自然风光等的歌颂为主,并广泛反映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充分抒发思想情感。它不但表现出强烈的自娱性,而且含有非常浓厚的庆典性、仪式性和高超的表演技能。由于尚尤则柔具有广泛的民众性和社会基础,风格独特,表现丰富,在藏族舞蹈艺术中有广泛的代表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该项目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52号
 藏族拉伊
     演  唱:卓玛才让(省级传承人)
     演出单位:海南州同德县唐谷镇美日民间艺术团
 
 “拉伊”是藏族民歌中的一支奇葩,与藏民族的成长历程同步,在三大藏族聚居区之一的“下部多康”之安多藏族聚居区广为流传,深受广藏族群众喜爱,有着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它的分布以青海湖环湖地域和黄河流域(以海南、黄南两州)为中心向四方辐谢。
 该项目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藏族舞蹈《袖》
     表  演:索南卓玛  更松求忠  郭娟
 演出单位:青海省民族歌舞剧院
 
 “袖”舞体现了“袖”之柔美。飘逸的长袖,展示藏族舞蹈的奇妙瑰丽,再现了民间古朴的踏歌风格。舞蹈以舞蹈者舞动的长袖而得名。演员在挥舞长袖的瞬间回首顾盼,长袖似波浪飘舞,不断飞舞流动的各种线条所组成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形象生动,似乎在无形之中与舞者融为一体。
 
 “袖”舞出了韵律,舞出了激情,舞出了喜悦。舞蹈动静结合,动时如行云流水;静态中又饱含着一种自然的动感,也颇居妖媚之美。“袖”舞形式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强弱结合,对比恰到好处,一顿、一流动更为彰显古典舞的神韵,表现了藏族少女喜悦的心情和对家乡、对草原的深深眷恋之情。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630号
 藏族扎木聂弹唱
     表  演:多杰才排  尕尔玛(省级传承人)等
     辅  导:南夸才让
     演出单位:海南州同德县唐谷镇美日民间艺术团
 
 “扎木聂弹唱”广泛流传于青藏高原,是青海藏族聚居区影响较大,流传久远的弹唱艺术。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扎木聂”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藏族弹拨乐器。藏语“扎”是声音,“聂”为悦耳好听之意,“扎木聂”意为悦耳的琴声。扎木聂为四度关系音域琴,有三弦琴、四弦琴、六弦琴和八弦琴等种类。
 扎木聂弹唱以独有的艺术形式记录了近、现代藏族社会的历史,在民族语言、音乐、演唱、舞蹈动作上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充分体现了近现代藏族社会的人文精神、艺术品格、生存状态和社会风貌,在文化人类学、民族艺术学、民族宗教学方面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
 该项目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花海飘香
 撒拉族舞蹈《撒玛尔汗》
     表  演:索南卓玛等
     演出单位:青海省民族歌舞剧院
 
     撒拉族的先民原是中亚西突阙鸟古斯部的撒鲁尔人。经历史的多次周折,大约于十三世纪初居住中亚撒马尔罕。元代又东迁,途经天山北路,河西走廊、宁夏、天水,后又折西而返,到洮州又进到今青海省循化县境内定居,在九百年的历史变迁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
 
     撒拉族人民勤劳、勇敢、坚毅、强悍、酷爱歌舞,独特的舞蹈,洋溢迷人的风情。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617号
 回族宴席曲《白鹦哥》  
     表  演:安宝龙(国家级传承人)马成海  马俊成等
     辅  导:马学智  朵红
     演出单位:海北州门源县窑洞庄村演出队
 
     “回族宴席曲”是流传于回族的民间艺术。“宴席曲”由于是在婚礼宴席上演唱,并有动作相伴,同时它由宋代宫庭的《宴乐》(燕乐)这一名称转化而来,故也叫“宴席舞”、“菜曲”。其表演形式活泼灵便,既歌又舞,有说有唱,很受群众欢迎。经初步调查,流行在门源地区宴席曲的曲令有一百余种,一般一词一曲,曲调优雅婉转,曲曲感人。
     该项目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主要表演者安宝龙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安全刚为“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五、彩袖飞虹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504号 土族婚礼
 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召舞  
 土族婚礼、安召
     表  演:李延海(省级传承人)  张守生等
     辅  导:闫国良  孙晓莉  银措吉
 演出单位:互助土族自治县东沟乡土族农民歌舞队
 互助土族婚礼习俗是土族人民独特的人生礼仪习俗,是土族传统文化最突出的表现形式。整个婚礼过程是在说、唱和舞蹈艺术中完成的,堪称是一部优美的歌舞剧。说唱种类近20种之多,内容包含天文、地理、历史、神话、童话、民俗、礼仪、先人伟业等,抒发了土族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可以说土族婚礼也是土族民间文化中说唱艺术精华的集中体现。分为迎亲、戏骂纳信、哭嫁、改发换装、送亲、拜天地、谢媒、转安召等礼仪议程。
 
 迎亲
 娶亲的队伍就要来了,阿姑们在村口焦急地等待着,他们怎么还不到呢?
 
 泼水
 纳信――娶亲人到了,阿姑们向他们泼上吉祥水,洗去他们一路的几尘,同时考验一下纳信娶亲的诚意,告诉他们要娶到漂亮的新娘可不是容易的事。
 
 戏骂纳信
 
 纳信的回答没有让阿姑们满意,她们拿起了擀面杖吓唬纳信,不让他们进门。机智的纳信冲破了阿姑们的围堵,进了女方的家门。
 
 祈祷
 重大节日和有重要仪式的早晨,土族老人点燃撒有青稞炒面的松柏树枝煨桑祈祷,祈求顺利吉祥。
 
 哭嫁
 新娘要出嫁了,想起父母的养育恩情,不由哭出声来。姐妹们依依不舍,也都纷纷落泪。
 
 改发
 土族人以三为吉祥数。新郎自己从下往上倒梳三下,给新娘从上往下顺梳三下,然后把新娘代表少女身份的单辫改为已婚女身份的双辫。
 
 换装
 新娘脱下了姑娘家时穿的红“贴弯”,姐妹们拿出了新娘亲手缝制的美丽服饰,为她穿上七彩花袖衫,戴上精美盘绣的大包腰带,改为已婚妇女的服饰。
 
 送亲
 在纳信的带领下,新娘坐上白毡,绕院槽三圈,上马到男方家去了。
 
 拜天地
 
 谢媒
 乡亲们给媒人敬上吉祥如意三杯酒,把酥油抹上他的额头,给他喂食炒面,表达对他的谢意。
 
 转安召
 乡亲们围着院槽,转起了吉祥的安召舞。祝贺新人的幸福结合。
 “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活动”系列报道(三)
 (来源:www.ihchina.cn)


 






     分享到


    查看推荐人:-特产屋的其它特产


我要留言    留言人: 更多评价
印象:
内容:
  验证码*  (* 请在左框中填写小图中字母或数字)
 

 
 
 
 
淘宝推荐相关特产销售
 
 
本网站所属权:特产大全网 Email地址: 444853730@qq.com 官方QQ: 444853730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特产大全网  渝ICP备08100157号
Copyright. ©2008 tcdqw.com, All Specialty in the site.All Rights Reserved
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