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师,一直致力于广绣的传承、创新,被誉为“现代广绣”奠基人陈少芳正在手把手的教自己的学生。
  
     ?当年的状元坊,曾经是广州刺绣行扎堆的地方
  ?明代起成皇家礼品,英女王在宫中建广绣作坊
  ?广绣针法易学,但现在懂设计能创新的人难找
  每个老广州的脑海中,或许还依稀有关于粤绣的记忆。当年的状元坊,就是刺绣行扎堆的地方,垂下的重重帷幔之间,看得见潮绣中斑斓艳丽的戏服,或者绣着“花开富贵”图案的广绣披肩,一针一线中散发着岭南的气味。但粤绣离我们的生活,确实是越来越远了,新一代广东人更喜欢素净淡雅的颜色,喜欢“低调”的装扮,“状元坊”变成了蕾丝裙和卡通T恤的代名词;我们乐意在牛仔裤上钉几串珠片、涂几笔鸦,但在衣服上绣一处“花开富贵”,总让人觉得有点怪诞。  
  所以今年一月,陈家祠珍藏的一件清末民初的女式丝织背心被时光腐蚀,丝线松散、色彩剥离的时候,请来修补的是苏绣的绣娘――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的高级修复专家黄俐君。包括广绣传人陈少芳在内的艺匠,看过这件服装,都只能遗憾地摇摇头,“绣可以,补不了。”
  该如何告诉年轻人粤绣之美啊?跟他们说粤绣是中国四大名绣?说粤绣曾经贵为皇家贡品?说粤绣正和苏绣等以“中国刺绣”的名义并肩申请“世遗”?这弥漫着旧时气息的一方布帷,比起面包、房子、口红,好像显得遥远而没有必要。
  艺术总是存活于生活之中的,即使是最高深、最精美的艺术,也得与人们的生活和情感发生关系才能留存并流传。罗曼?罗兰老师这么说过:“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明清时期,粤绣与“苏绣、湘绣、蜀绣”并称四大名绣,正是因为从最隆重的婚嫁,最神秘的祭祀,最豪华的戏装,到日夜相伴的枕巾、永相记忆的荷包,粤人用针线织造出他们对于生活的热情和深藏于心的情感。那时的广东,刺绣是日常生活中最实用最常见的装饰品,尤其是广州和潮汕,家家户户都会纺织刺绣;潮汕女子到了十一二岁,其母即为预制嫁衣,绣工精致需耗几年之功。那时的粤绣,也因民间巧手进入庙堂殿宇,16世纪,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期间,也曾专门派人到广州订绣耶稣像和国王像,还在宫廷中建立起广绣作坊;清代宫廷曾收藏有明代“博古围屏”等8幅粤绣,1928年,朱启钤在《存素堂丝绣录》里发出他对于这些绣品之美的赞叹,“铺针细于毫发,下针不忘规矩”,图案工整,“针眼掩藏,天衣无缝”。
  这些离我们似乎还是有点远。跟一个人天花乱坠地说熊掌好吃,不如告诉他熊掌比他小时候最爱吃的虾饺还要好吃。那么,就让我们这么说吧:粤绣比那些塑料珠片,比那流行的十字绣,要好看很多倍。我很小的时候,素净的白衬衣拿过来,就要哭闹,非得保姆在领子上绣一两朵小红花,或者在口袋上绣只小鸭子。曾经,我以为这绣上红花的衬衣是世上最美的衣服。
  大约是广东人总是追随新事物的步伐,当这种装饰不成为必须时,粤绣也几乎被弃之不用了。也不能全怪广东人这种性格,要知道,因为江南刺绣出名,又多产丝绸,清代皇家特在江南设置了三所织造所。宫中所用刺绣产品,均由宫中造办处“如意馆”画人绘制花样,经批核后再发送江南织造。这让苏绣形成了顶尖的“宫庭绣”技术人才。宫庭绣繁衍至今仍未失传,北京奥运会礼仪小姐所穿的旗袍上那著名的“青花瓷”图案,就是多位江南老绣娘按“宫庭绣”的针法绣出的。
  “承包”宫廷刺绣用品,给予了苏绣新生的力量与空间。刺绣人才自不必说,由宫廷画师设计的图案、调配的色彩、描摹的人物,自然比民间艺人的手笔来得精细生动。
  当苏绣以其优雅清淡登上大雅之堂,吉祥如意的民间审美还牢牢束缚粤绣的手脚。大红大紫、金碧辉煌、华贵大方,这种“绚烂”的风格,明清社会大众很爱看,当时的西方国家对东方艺术的想象也大抵如此,但要今天的人们再去爱那富贵的图案,就像要他们放弃宽大敞亮的落地窗而选择传统岭南建筑中狭窄阴凉的窗户。这几年,广绣仅剩的工艺大师陈少芳独创了“丝线色彩构成法”,在作品中融合国画和油画的色彩运用,远看过去如油画般细腻;但愿,她的革新,能转变粤绣带给人们的审美印象。
  当年全国四大名绣,现在苏绣一枝独秀。如今江浙一带设立了众多的苏绣、刺绣和丝绸研究所,既能循着历史的脉络,修补古代的精品,也能按照时代的步伐,演化出新派苏绣,一幅作品卖上10万元,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人家考虑的,已经是如何进行“规模发展”的问题了。相比之下,陈少芳更担心的,不是怎样复制苏绣“发达”的经验,而是如何培养凋零已久的人才。
  “广绣的针法易学,但要懂设计的人难找。”陈少芳曾许多次说出这样的担忧,“如果粤绣能让人们看作是艺术作品,与油画、国画等拥有相同的社会地位,又何患其不能发展呢?”粤绣需要的,不是空谈保护或者政府投资,而是从一针一线入手,从设计绣工开头,升华其满足现代人审美需要的艺术价值。
  但愿有一天,我们给外地人介绍状元坊时,不再说那里有便宜的衣服可以批发购买,而是说:“去那里买粤绣吧。”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