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米饭”由来纯属偶然,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据说古代有一支农民起义军渡过黄河,驻扎在山西的一个小镇上。当地老百姓皆大欢喜,家家户户泡米为将士准备饭菜。谁知情况有变,起义军临时改变路线,绕道而过。而老百姓泡的米太多,一时半会儿吃不完,放得时间长了就发酸。老百姓舍不得扔掉,就用发了酸的米煮成米饭吃,发现并没有影响其食用价值。后来人们便故意将糜米泡酸做米饭食用,慢慢发现这种酸饭能开胃健脾,护肤美容,味道更是妙不可言。有人研究发现“酸米饭”中含有一种乳酸菌,食后可帮助消化,增进食欲,能使人体得到更多的维生素。 
      明末清初,“酸米饭”随着山西大批“走西口”移民长途跋涉,渡过黄河上中游分界处最大的水旱码头———河口埠,辗转传到托县,受到当地人民的青睐。说“酸米饭”是黄河两岸特有的,因为这里盛产的糜子,出皮后就是做酸米饭的原料,用大米是做不出来酸米饭的那种独特味道的。在我小时候,记忆中几乎每家每户的锅台上都放着一个擦得黝黑发亮的陶瓷罐,称之为“浆米罐子”,里面放着一些“酸浆”,这种“酸浆”如果经常使用是不会坏掉的。制作酸米饭的方法很简单,只要将淘洗干净的糜米放入预先准备好的“浆米罐子”里,放在热灶头上,经过一晚上发酵就可以了。如果想换口味也可以放入一些土豆或红薯,等煮到半熟,就可以把发酵好的米下锅了。焖煮一段时间后,把多余的米汤舀出一些来,再不停地搅动,这样,煮出来的米饭筋道。等看不见米汤,这样用不了半个钟头,一锅地道的酸饭就煮好了。然后再调上点辣椒油,往米饭上一抹就可以下箸了,这酸米饭还就这么个特点,菜越清淡越可口,如果你用大鱼大肉下饭,反而倒没什么意思了。 
      吃酸米饭有两样好处,一是非常耐饿,解渴。农民们早上吃酸饭,在田里干半天的活,既耐饿也不会觉得渴,那滋味简直是美妙无比,特别爽口。另一个好处是糜米经过发酵以后,做出来的酸饭不容易发馊,即使是炎炎夏日,在没有冰箱的年代里,隔一天也能吃,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也许才是酸米饭起源的真正原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资极大丰富,各种美食花样百出,应有尽有,但人们仍然对酸米饭情有独钟,它已登上了各家宾馆饭店“大雅之堂”。近年来,人们回归自然,回归田园的情愫日益浓厚,托县的酸米饭与炖黄河鲤鱼、山野菜等纯正的农家风味菜肴,吸引城里人远离都市喧嚣,来品味乡村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