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木雕起源于民间元宵节时盛行的"龙灯会"上木雕龙灯装饰的木雕小佛像。至清末发展成为以精细见长的优美的工艺欣赏品,供人们案头摆设。作品受清末文人画的造型风格和线条影响,具有刀法纯朴圆润,细密流畅,刻画人物形神兼备,结构虚实相间和诗情画意的特色。内容题材大多表现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如:八仙、寿星、关公、弥勒佛、观音等。建国后,全国黄杨木雕迅速发展,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在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技法上,又创造了"拼雕"、"群雕"、"镶嵌雕"等多种圆雕手法,并且将浮雕和圆雕巧妙地结合起来。最近几年,在人物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生肖与吉祥的动物类,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黄杨木雕自大足石刻形成以来,采用竹木设计模仿也有不少的年数,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也就形成了如下一些基本特征:(1).伴随着旅游业的大力发展与开放而形成对民间手工艺的依存性特征;(2).在长期的经济诱惑下,形成了专业技术性特征;(3).随着改革开放下海淘金潮流,直接纳入了牙雕技术和石雕与竹木雕技术的结合, 形成了多源性特征;(4).既有本土石雕和竹木雕技艺,又有外来牙雕技艺的融合,长期并用,因而形成了本土和外来技艺的共存性特征;(5).不仅种类繁多、品种齐全,而且拥有近千个品种,使其内容形成丰富性特征;(6). 黄杨木雕对生产、生活中的客观事物,采用模仿制作,而构成相应的多个品种,因而形成雕刻技艺中的摹拟性特征。
 
     具有上述特征的黄杨木雕艺术品,将在整个重庆雕塑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重庆雕塑的一朵奇葩。发展、抢救、保护黄杨木雕艺术品,其价值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学术价值:在中国艺术史上的雕塑类,常见的有北京的牙雕、福州的立体木雕、东阳的浮雕以及广东的镂空牙球等.而重庆的大足石刻技艺的手工竹木雕刻之黄杨木艺术品却不见经传.作为重庆的手工雕刻工艺品的发展、抢救和保护将带动和促进整个重庆的旅游市场的发展和文化领域的弘扬.它以丰富内容和据本土文化的特征,及其传承史在重庆艺术领域中实属罕见.发展、抢救和保护手工竹木雕刻,不仅对丰富和完善重庆艺术史,乃至对中国的艺术史的丰富和完善,都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欣赏与收藏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黄杨木艺术品的人兴趣也越来越浓,成为收藏界的最爱,而作为突显本土文化特色的黄杨木艺术品,如走亲访友和接待外宾以及政府部门会议时的最佳礼品选择,更能促进当地的文化交流。
 
 (三)实用价值:发展、抢救和保护手工竹木雕刻之黄杨木艺术品.对重庆地区乃至全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和老百姓的文化生活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也促进了人们的全面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重庆黄杨木雕刻工艺起源于重庆市大足县龙水地区,是以黄杨木为原料,运用五金小刀雕刻制作物品或艺术品的传统手工技艺。
 
  黄杨木雕因所雕刻木材是黄杨木而得名。黄杨是一种矮小的常绿灌木,生长缓慢,其质地坚韧,纹理细腻,硬度适中,色彩黄亮,适合于精雕细磨。重庆黄杨木雕在动物花鸟题材的雕刻方面独树一帜,寓情于理,生动地表现了动物和花卉植物的生命情态。雕刻技法上讲究写实与夸张的结合,细腻质地与自然肌理的结合,艺术格调清新有韵致。
 
  “重庆黄杨木雕”已入选《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柯愈
 
  柯愈 ,汉族,籍贯重庆,1949年生,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多年来,他用黄杨木为雕刻材料创作了上百件作品,在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他坚持面向生活,选材上不落俗套,长于雕刻青蛙、莲蓬等事物,情景交融,自然清新,为黄杨木雕这一古老的民间工艺注入了新的活力。主要获奖作品有:《卡尔马克思》、《三口之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