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溪川明参,产于四川省苍溪县龙山及周边片区,是中药材中的佼佼者,为滋阴补肺,健脾中药,具有润肺化痰、和胃、生津、解毒等功效。注治肺热咳嗽、热病伤阴、虚损、虚寒、闭经等症。2000年5月经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分析表明。川明参含有异虎耳草束,白当归脑,氧化前胡素水合物、芸香瑞亭等具有药用活性的香豆素和芦丁,从苍溪所提供的化验样品中,首次从川明参中分离得到天然界罕见的4,5,6,7-四取代苯并-,其结构为4-羟甲茎-5 -( B-丙酸甲酯茎)-6 -甲氧基-苯并--7-O-B-D-葡萄糖甙,经水煮提取后的黄色粉末,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丁立教授、王明安博士等将其命名为川明参甙。
  苍溪川明参除了具备良好的药效功能外,同时与各类肉食品掺和搭配成色鲜味美的川明参系列菜谱,是宾馆、饭店、酒家、家宴广泛采用的美味佳肴。礼品袋装、盒装、川明参泥、保鲜川明参更是馈赠亲友、慰问老人佳品。
  苍溪县川明参的种植历史可追溯至明代。相传公元1390年(明洪武二十三年),武当派开山祖师张三丰云游至苍溪县云台观,与云台观道长一见如故,张三丰将道长引荐给朱元璋第十一子朱椿,道长将苍溪所产优质“土人参”送给朱椿,朱椿遂将其作为贡品献给皇帝,皇帝敕令“土人参”为“明参”,视为明朝佳品,因苍溪县隶属四川,故名“苍溪川明参”。
  苍溪川明参,四川省苍溪县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苍溪县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地形气候非常适宜中药材的生长,总面积、产量位居全国第一。所产川明参通体黄亮白润,形状细长规整,质地坚实硬脆,断面呈角质状花纹,粉质充足细腻,味甘淡,品质优良。
  川明参喜凉爽、湿润的气候,较能耐寒,但不耐高温。幼苗期喜稍荫蔽。最怕强烈阳光。川明参喜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以腐殖质土及夹沙土为好。在砂性大的土壤中生长,其根的质量差。粉性小,不充实。在黏重、潮湿和含砾石多的土壤上栽培。根畸形,并易分叉。
  可药、食两用,根供药用,《本草纲目》记载,川明参可用于肺热燥咳、阴虚劳嗽、 干咳痰粘、气阴不足、烦热口干等。其食用味道鲜美,具有质嫩、粉足、汤鲜等特点。由于川明参不仅药用价值高,而且食用价值也高,常年用量较大,因此种植川明参效益较高且稳定。
  苍溪川明参的食用方法:
  取苍溪川明参适量,用清水浸泡8-12小时至透心,洗净与烹料同炖同蒸即可。其味纯鲜,回味无穷。
  苍溪川明参
   四川
   苍溪县经济作物技术指导站
   广元市苍溪县辖区域内的龙山镇、双河乡、河地乡、运山镇、文昌镇、岳东镇、白山乡、彭店乡、石马镇、东溪镇、高坡镇、黄猫乡、龙洞乡、石灶乡、月山乡、歧坪镇、白驿镇、漓江镇、土鲤乡、元坝镇、石门乡、唤马镇、中土乡、龙王镇、三川镇、新观乡、雍河乡、五龙镇、永宁镇、鸳溪镇、白鹤乡、浙水乡、陵江镇、东青镇、八庙镇、禅林乡、白桥镇、亭子乡、云峰镇等39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5°43′-106°28′,北纬31°37′-32°10′
   AGI2010-05-00318
  苍溪川明参产地范围为四川省苍溪县龙山镇、运山镇、河地乡、双河乡、岳东镇、文昌镇、东溪镇、高坡镇、歧坪镇、白驿镇、漓江镇、月山乡、白山乡、彭店乡、石灶乡、龙洞乡、黄猫乡、桥溪乡、石马镇、元坝镇等20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苍溪川明参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苍溪川明参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