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冰亮膘锣鼓”是一种民间社火形式,同时也是一项祭祀活动,起源于古老的河祭,表演者全是男性,光膀赤腿,每人背一块冰,再背一铁棍,上插花束。手提锣鼓,边走边打,山村外到村里。据当地的乡民讲,如果农历二月初二,也就是我国民间的“龙头节”,又叫“青龙节”或“春龙节”这天的“背冰”活动搞得热火朝天,顺利通畅,就能感动龙王爷,那么本年的四季便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因此,每逢新春佳节,当地的乡民们都很重视这一“背冰”活动,将其搞得声势浩大,气势壮观。这里的青壮年汉子们身着短裤,头裹红巾,手敲大鼓撇着大锣,肩背冰块,效仿着古代作战的队形变换进行表演。凛冽的寒风中,汉子们胸部、胳臂、腿上的肌肉裸露在外,溶化了的冰水顺着他们的躯体直往下滴,可汉子们依然雄赳赳,气昂昂,给人以粗犷激越的野性感,有一种古朴的意境。故人们又称“炼铁骨”。
     每当“背冰”活动进入高潮,锣鼓声愈发高昂激越。人们在震天的鼓乐声中翩翩起舞,极像一副动人心魄的荒诞剧。此时此刻,远古与现实,野蛮与文明,梦幻与追求,迷信与理智,相互撞击,相互融洽,交织成一幅幅光怪陆离的人类与大自然既和谐又抗争的绚丽画面,形成一道惊心动魄的健与美的风景。
      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永济县长旺村有个叫相福录的人,时任洪秀全农民起义军先锋官。1853年冬的一天,相福录率军攻打黄河边上的蒲津渡。清军为了阻挡起义军攻城布下了火龙阵,相福录带领一百多名勇士冒着刺骨的寒风,身背冰块,借着夜幕的掩护,冲破火阵,夺得了战斗的胜利。后人为纪念农民起义军的这一伟大壮举,每逢正月十五前后,永济、芮城临黄河一带村庄的青壮年汉子,都要沿着黄河,面对翻滚的冰凌,豪气冲天,背冰亮膘,再现黄河人的精神。
     “背冰”亮膘考验着人的体力,更考验人的毅力和意志。同时也是对黄河儿女挑战极限、挑战未来的一种古朴形式。也更是中国古老农耕文化中人们对勤劳致富的一中赞许和肯定。
     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背冰亮膘活动逐渐融入了体育锻炼的内容。参与者通过充分的热身活动,身背冻冰,起到人体血管操的效果。表演中,长时间的队形变换,则更是对人们体质、力量、抵御寒冷能力的严峻考验。当地人流传有“背冰亮膘常年不病”的说法,便是对这一活动增强体质、磨炼意志的印证。现在,运城人推出“风陵渡背冰亮膘艺术表演”,以拉动冬季旅游业的发展,让古老而神奇的背冰亮膘活动焕发出新活 力。
     今年正月十四,作者应一帮摄影朋友邀请,在运城百勤公圆目睹了一次由永济长旺村组织的背冰锣鼓社火活动,至今激动不已。我为他们的精彩表演大声欢呼,也被他们的勇敢精神所感动。我想,正是我们的这些黄河儿女,祖祖辈辈以倔强的性格,大无畏的力量,与天斗,与地斗,不断地创造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同时也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但愿我们的“背冰”民俗能够继续地发扬下去,越搞越好,使之成为一种振奋民族精神的力量。
 (来源: www.ccdy.cn 作者:畅民 孙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