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国药传承的大旗
在今年的两会提案当中,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大学教授解士杰提出要从产业资源入手保护“国宝”阿胶,一时之间将阿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放到了媒体的聚光灯下:阿胶,中医药的一大文化符号,要实现长久的传承与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产业链问题,这需要行业领军品牌的带领作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对此,“阿胶传统制作技艺”的唯一代表性传承人、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秦玉峰也颇有感慨:保护产业资源、传承阿胶文化,任重道远。东阿阿胶作为阿胶行业和阿胶品类的领导者,更应自主承担起传承和弘扬阿胶文化产业的历史使命。2008年,东阿阿胶制作技艺被选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人更感到了身上沉甸甸的责任和压力。为了让阿胶这一国药瑰宝实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东阿阿胶一直在推行两大战略布局:第一,文化布局,第二,产业布局。
文化布局:价值回归重塑“国宝”地位
作为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滋补圣药,阿胶身上有着丰富的医药文化和历史文化积淀,一直与鹿茸、人参并列“滋补三宝”。可是随着历史的变迁,现代人对阿胶的认识却是单一而且模糊的:阿胶就是女人补血的中药,阿胶“滋补国宝”的地位被埋没在历史烟尘之中。
对此,秦玉峰提出了文化布局战略:要重塑阿胶“上品圣药”的历史地位,恢复人们对“滋补国宝”的全面认识――这就是东阿阿胶内外人人称道的“价值回归工程”。为此,秦玉峰从2006年开始做了三件文化大事:第一,梳理关于阿胶的医学典籍、验方和历史记载,整理出近60万字的珍贵资料;第二,建设阿胶历史博物馆、中国阿胶养生文化苑,全面系统地展示阿胶文化历史;同时恢复古阿胶生产线,并以古生产线熬制极品阿胶――九朝贡胶;第三,打造一年一度的冬至阿胶节,积极宣传阿胶文化,并推动与阿胶密切相关的膏方文化、冬至文化等。
价值回归的过程也是文化营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东阿阿胶销售额从3亿元增长到7亿元,品牌形象和品牌忠诚度大幅度提高,创造了中医药行业的奇迹。接下来,东阿阿胶还将继续推进价值回归工程,深入“营销文化”,以各大城市的东阿阿胶养颜养生馆为依托,致力于从产品提供者向“健康养生方案提供者”的角色转变,大力弘扬中医药养生文化,真正回归东阿阿胶“滋补国宝”、“国药圣品”的历史地位。
业内专家点评道:中医药具有5000多年的历史,具有丰富的文化积淀,然而国内大多数中医药企业对自身文化梳理和传播的不够。殊不知文化正是企业进行“商战”最大的利器之一。东阿阿胶的价值回归工程和文化营销所产生的巨大效益,可以视为这方面最有说服力的实证。
产业布局:养驴产业创新发展之路
价值回归工程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全面认识阿胶的医药价值和文化价值,可是驴皮资源紧缺,限制着阿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也是作为山东人的解士杰委员提出要保护阿胶产业资源的初衷。其实,东阿阿胶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早就意识到要让阿胶产业做得更大更强,靠传统的路子是行不通的,必须突破原料限制,贯通产业链,走创新发展之路。
为此,东阿阿胶实施“以肉谋皮”战略,发展养驴基地,形成具有资源优势的产业链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秦玉峰在采访中表示:“传统的养驴业,根本谈不上规范科学管理体系及商业模式。我们从2001年开始在这方面进行摸索,基本形成了一整套模式,如扶贫基金模式、合作社模式,保险担保模式,上游输入种子和技术,下游保证市场,以此确保养驴产业的更好发展。”将近10年中,东阿阿胶投资2亿元先后在山东无棣、辽宁阜新、新疆岳普湖、云南大理建立13个养驴基地,带动养驴基地及周边毛驴存栏量增长20%,基地所在地养驴农户年增收1亿元,而东阿阿胶已经掌握了全国90%的驴皮资源。 在大力发展养殖基地的同时,东阿阿胶还加大研发力度,通过生物技术提高驴的自然繁殖率。据东阿阿胶集团副总经理李世忠介绍,最近东阿阿胶研发的“驴细管冻精技术”已通过省级鉴定,可将驴的情期受胎率提升至51%,在驴品种改良与受孕率方面填补了国内空白。养驴产业链的延伸,对于确保阿胶2000多年的文化延续具有重要意义。
在秦玉峰看来,文化与产业两大战略布局还是一个开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要真正发扬阿胶文化、做大阿胶产业还要走很长一段路。但我们已经看到,他已经开启了一个美好的开始,随着战略的深入,相信他还将向所有人呈现一份更加圆满的“答卷”。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