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荞酥-制作方法        
  威宁荞酥
  原料:
  苦荞细粉1千克  红糖粉60克  白糖粉40克  熟菜籽油20克  猪油150克  鸡蛋3个  白矾6克  苏打8克  白碱5克  熟苦荞粉300克  火腿1000克  玫瑰糖50克  洗沙300克  桃仁50克  冰桔30克  苏麻50克  瓜条20克  椒盐25克
  制作方法:
  1.先将适量红糖加水煮沸,熬成红糖水,停火后,放入菜油(为面粉重量的20%左右),再依次加入碱、小苏打和白矾水,搅匀后加入荞面、鸡蛋,将面团和好后从锅内取出,晾8~12小时作为面粉。
  2.将红小豆煮烂,洗成沙,加入红糖,煮至能成堆时,加入熟菜油出锅,即成馅料。
  3.将面团分若干剂子,擀成皮,包入馅心,在印模内成型,入炉烘烤,至皮酥黄即成。
  工艺:
  先用细筛筛出最细的荞面,按一定的比例加红糖、鸡蛋菜油及少量白矾、苏打、白碱等拌匀。馅料主要是小豆,其次是芝麻、玫瑰糖、瓜条、红糖和熟菜油。制作时先将红糖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另外加入菜油,再一次煮沸,然后加入白碱、苏打、白矾混合均匀后,放入荞面、鸡蛋,拌好放在案上晾一天左右,直到面料完全凉透为止。准备馅料时,要把小豆先煮好,打成粉末,加入红糖再煮,待水将干时,加入菜油拌匀,最后包心、压模、烘烤而成。其形状有扁圆和扁方形两种,正面刻有清晰花纹,由于它颜色金黄,人们又称之为金酥。 
  威宁荞酥-历史传说        
  荞麦花威宁荞酥初产于明洪武年间,传说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年做寿,奢香夫人特意吩咐厨师采用当地土产荞面拌糖做成一种既精美别致又有地方特色的糕点。可是多次试验都没有成功,眼看寿期临近,奢香夫人心急如焚,到处颁布告示,如有人做成此种糕点愿出重金奖赏。有个叫丁成久的重庆人揭了告示。他反复琢磨,对照传统糕点,并各取所长,终于制成了一种非常精致的糕点取名“荞酥”。"荞酥"每块重8斤,上面刻有九条龙,九龙中间刻有一个“寿”字,象征九龙献寿。令奢香夫人非常满意。朱元璋品尝后大为赞赏,称为“南方贵物”。后来“荞酥”历代相传,现在已不是八斤一块,而是一斤八块了。制作方法也很特殊,先筛出最细的荞面,按比例加红糖、鸡蛋、菜油做主料。馅料主要由小豆和芝麻、瓜条搭配而成。造形呈扁圆和扁方,并刻有清晰花纹。由于"荞酥"颜色金黄,香甜爽口,又称为“金酥”。花色也增加到水晶、玫瑰、火腿等十多个品种了。
  威宁荞酥-饮食文化        
  威宁荞酥包装
  威宁属高寒山区,盛产苦荞、甜荞,常以荞粑为主食。苦荞味苦,但用苦荞粉精心制作的荞酥却甜美芳香,为众多黔点中的姣姣者。
  自古以来,荞麦是彝家人的主要粮食作物和惯于食用的主食,在彝族包含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时至今日,各类营养丰富的荞麦制品仍同彝族人民相伴。在彝家山寨,无论婚丧喜事,逢年过节,还是宗教活动,饮食祭祀都离不开荞麦食品。彝族人民熟制的荞麦食品有“千层荞饼”、“荞年糕”、“荞凉粉”、“虫荠饼”、“蛇荞饼”、“荞麦饭”等多种。而以清香甜酥著称的贵州威宁荞酥为最上乘。 
  威宁荞酥是贵州彝族的传统名嘱点心。约5千克一个,是用荞面、红糖、菜油、小豆、芝麻、玫瑰、瓜条等原料精制而成的带馅糕点。有扁圆和扁方形两种,正面刻有花纹,色泽金黄,具有清香甜脆,美味独具的特点。据说这种点心早在明朝初年就已负盛名,传说是由明代贵州彝族女士司奢香的厨师丁成久创制的。始为专供土司奢香夫人食用,上刻有九龙捧寿的图案,曾在朱元璋生日时进献,被列为贡品之一。后来才慢慢变为民间大众的食品。 
  威宁荞酥-营养价值        
  荞麦、荞粉的蛋白质高于大米和糯米,富含碳水化合物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苦荞碱性较重,有健胃、消火、降压的功能,常食对肺结核患者有辅治作用。
  荞麦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同时还含有烟酸和芦丁(芸香甙),芦丁有降低人体血脂和胆固醇、软化血管、保护视力和预防脑血管出血的作用。它含有的烟酸成分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解毒能力,还具有扩张小血管和降低血液胆固醇的作用。荞麦含有丰富的镁,能促进人体纤维蛋白溶解,使血管扩张,抑制凝血块的形成,具有抗栓塞的作用,也有利于降低血清胆固醇。荞麦中的某些黄酮成分还具有抗菌、消炎、止咳、平喘、祛痰的作用。因此,荞麦还有“消炎粮食”的美称。另外这些成分还具有降低血糖的功效。祖国医学认为,荞麦性味甘平,有健脾益气、开胃宽肠、消食化滞的功效。
  威宁荞酥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