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征集中东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两个多月中我们马不停蹄地奔波。虽然起早贪黑、路途颠簸、疲惫不堪,然而这种工作和生活,带给我的却是无限的收获和留恋。身临其境,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博大精深使我惊叹不已。每一天都有新的发现和惊喜,每一天对少数民族的感情都在不断加深。广东、广西,是我们征集壮族和瑶族服饰的重点地区,我们将两广瑶族各个支系的服饰几乎都征集齐了,真是不枉此行。一路行程,许多事到今天还记忆犹新。那天,我们去了慕名已久的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这里山清水秀、梯田众多,是瑶族红瑶支系的聚居地,因她们身穿刺绣得斑斓绚丽的红色上衣而得名。走进村子,当征集服饰的消息传出后,手提竹篮,身着红瑶服饰的瑶族老、中、青妇女很快挤满了小屋。她们争先恐后地将亲手制作的挑花服饰、挑花腰带、手工银饰品不停地往我们身边的桌子上堆放,使我们眼花缭乱。
  红瑶服饰极有特点,蓝靛染织的黑色土布无扣交领刺绣红色上衣,纱粗布厚。红色挑花边条沿颈口直至前襟下角,两侧开衩,穿时前襟左右叠压,用刺绣红色花腰带将衣服扎紧。两袖外侧各钉结一片菱形纹挑花绣片,贯通颈口前后胸背的一大块挑绣像是一块附着衣体的长方形披肩,前面略短,后背略长,齐至腰间,下有两个与之呼应的独立长方形挑花图案。后襟底部边缘用挑花带收边,并有龙纹浮游其上。下着至膝百褶花裙,系黑布围裙,由下往上黑布绑带 ,到膝盖下时用白布带系紧,平时脚穿绣花鞋。发盘髻,年轻姑娘和已婚但未生育的妇女都用中心和四角各有一颗菱形图案的黑布巾包头,把发髻全包在头巾里,前露菱角而不露发髻;生育孩子后则不再包发髻了。
  瑶家姑娘十二三岁开始学习针线活,到出嫁前,针法、绣法、图样穿插组合等技艺都达到了十分精湛的水平。姑娘们用情郎赠送的定亲之物――丝线,全身心地投入刺绣,一件精致的嫁妆绣花衣,往往要花费一年时间。所以红衣是中青年妇女最珍贵的服饰。
  红衣制作工序十分复杂,刺绣时必须按布料原来的经纬线条进行,才能准确计针数纱挑花,精心制作。挑花绣,又称“挑织”、“架子花”、“十字绣花”,属于刺绣的一种方法。挑花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十字针法。一般说来,挑花的图案纹样都受到十字针脚的限制,必须严格按照布的经纬线交织点用针,因此,造型必须概括、简练,使图案形体“几何化”。精细复杂的图纹全凭刺绣者的想象力。图案一般为对称,图案内容千姿百态、寓意深刻,红衣上水纹托着船形的图案,船上还载着若干人,这正是瑶族祖先迁徙的场景:“漂洋过海又过江,开船走了三月久,行船还在海中央,想着离开无奈何,人心惶惶无主张,又怕天风吹翻船,万般无奈想盘王……最终盘王显灵,保佑人们平安”。传说中的瑶族始祖盘瓠是一只五彩斑斓的龙犬,时时刻刻保佑着瑶族人民,瑶族人民遇到困难时,总要默念始祖盘瓠。所以总要在衣服上挑绣五彩图案,以示不忘祖。红色的挑花图案,就是一行行整齐的文字,反复向人们宣读着瑶族生命的历程,激发着瑶族于困境中开创希望。妇女们用民间美好的视觉形象去表达世间难以如实描写的事件或概念,使造型艺术超越了物质世界的真象,又恰如其分地图解了真相的本质。当然,绣在衣上的如画图纹,并非是一时就可读懂的民族史诗。(来源:中国民族报,作者:祁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