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客人 | 注册特产屋 | 登录特产屋
手机版  二维码  | 领先的旅游特产门户网站 齐全的中国各省市县特产、国外特产,登记查询销售求购特产
东北特产:
辽宁特产 吉林特产 黑龙江特产 内蒙古特产
华南特产:
广东特产 广西特产 海南特产 台湾特产 香港特产 澳门特产
华北特产:
北京特产 天津特产 山东特产 河北特产 山西特产
西南特产:
四川特产 重庆特产 云南特产 贵州特产 西藏特产
华东特产:
上海特产 江苏特产 浙江特产 安徽特产 福建特产
西北特产:
陕西特产 甘肃特产 宁夏特产 青海特产 新疆特产
华中特产:
河南特产 江西特产 湖北特产 湖南特产
国外特产
亚洲特产 欧洲特产 非洲特产 北美洲特产 南美洲特产 大洋洲特产 南极特产
特产大全网 特产大全网
特色文化
www.tcdqw.com
用户名:
密   码:
          


特产大全网的第一个拼音字母 tcdqw 就是域名,记住下次登录哦!
   特色文化 — 特产  —  特产 —  特产   

10141.九鲤灯舞”与“惠洋十音”:莆田民间艺术的两朵奇葩


推荐人:-特产屋   分类:     
相关查询:     特产店地图     特产店地图        旅游     旅游

   
    莆田素以“文献名邦”著称,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传统文化积淀丰厚,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日前,黄石镇沟边村的九鲤灯舞和惠洋十音分别被收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至此,我市共有5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九鲤灯舞民间艺人陈文水、陈金文以及惠洋十音民间艺人方元往、吴元林也被选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九鲤灯舞?国珠       千年古风古韵――九鲤灯舞 
   8月10日,莆田黄石沟边兴元亭文化宫操场围满了前来观看“九鲤灯舞”表演的村民,格外热闹,男女老少们的笑声和着古朴、激烈、活跃的鼓点,3支由沟边村自己组成的“九鲤灯舞”舞蹈队正举着鱼灯旋转起舞,只见他们“端腰曲膝半马步、定臂摇肘足尖行”,“耳听鼓点移阵式、眼观六路八卦游”。开始时,音乐节奏缓慢,舞者双手不停地摆动鱼灯,在广场中,作随波逐流的动作,随着音乐节奏的加速,舞队开始变换程序和阵法,时即穿梭游戈,时即跳跃涌动,其动作明快、粗犷。只有最后一只金鱼的动作,表现迟缓、呆笨、缓进快退,因抢不到龙珠,随时横冲直撞,令人逗笑…… 
   黄石镇沟边九鲤灯舞是莆田市民间舞蹈中一朵独有的奇葩,它源于唐代“百戏”,亦称“散乐”,是一种“俳优歌舞杂奏”的丰富多彩杂剧和歌舞表演,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九鲤灯舞又源于正月元宵节千姿百态的节灯而分化出来的“九鲤灯”舞,它成于宋元,盛在明清。经代代民间艺人沿袭传承,不断完善,已日臻完善,形成一套完整的舞蹈表演形式。舞蹈语言丰富,所使用的道具和舞蹈表演形式全国少有。据九鲤灯舞的代表性传承人陈文水介绍,《九鲤灯舞》的鱼灯名称、形状、制作技术用料加工、舞技程序、技巧、阵法、身步、打击乐的口诀及《九鲤灯舞》特定规法通过家族的口授身传保存下来,而且从不外传。至今“九鲤灯舞”只幸存在沟边村北的家族式自然村里。 
   沟边“九鲤灯舞”曾于1992年5月参加《福建省民间舞蹈集成精品》展演,荣获由福建省文联、文化厅颁发的“弘扬民族文化传统、保存民间舞蹈精华”锦旗,其独特、稀有的“九鲤”道具,丰富的民间舞蹈语汇和表演程式,受到专家和学者高度评价。参加演出的陈文水至今回想起来还非常激动:“我们的节目是在后面的,看着前面的那些外地市的精彩节目,观众的反应还只是平平,我们就很担心,心想这回完了,他们节目那么精彩怎么大家都没什么反应呢?想不到当我们节目刚出场,观众们就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我们,直到我们表演结束退场,掌声还不断呢!” 
   “九鲤灯舞”以舞弄九种鱼灯而得名。所谓九鲤,并非都是鲤鱼,而是九种不相同的水族:包括龙(蛟)、鳌、鲈、鲡、鲤、鲫、花鱼、金鱼等九种。莆田沟边九鲤就是根据这九种水族的特定外形扎制成九种不同的鱼灯。每种鱼灯肚下中间装上木把,灯内点上洋油蜡烛,舞者着古装,脚穿草鞋,双足裸共系四只小铜铃(足动铃响),手持鱼灯,另有五个人手持5支火把,四个人肩扛龙门一座待后,随着打击乐的节奏,按规定的套路起舞。陈文水告诉记者:“制作这9条鱼要6个师傅花整整一个月的时候才能作成。而且现在舞鱼灯不用穿草鞋了,改穿运动鞋或者表演鞋,鱼灯里的蜡烛也换成矿灯了。” 
   你可别小瞧这9把“九鲤灯”,它每把都是十多公斤重,要舞起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有很好的臂力、腰力、腿力以及眼力。所以每场表演下来,舞者都是大汗淋漓。小陈刚刚开始学“九鲤灯舞”几个月,由于打小就看着家里人舞,所以学得也快:“当知道九鲤灯舞被收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我们全村人都很高兴,觉得非常骄傲,所以我们一些在外打工年轻人就回来学起‘九鲤灯舞',虽然辛苦,但是为了传承祖辈们留下的技艺,值!” 
   陈文水介绍说,“九鲤灯舞”的舞技动作,按现有仅存的舞蹈形状是九鲤在双龙珠的诱引下分为:嬉游、觅珠、围珠、抢珠、跳龙门等五个程式。它的全套舞蹈过程都是在锣钵鼓打击乐的指挥下完成特定动作。舞间还杂以禾火鞭炮,情趣无穷,场面热闹。解放前,九鲤灯舞一般是12年中的“龙年”才举行一次,或者某地发生重大旱情、瘟疫或有特殊的庆典事项时,才破例举行,而且将“鱼灯”舞后于元宵节焚化。解放后,这些旧规都被破除,舞后鱼灯进宫庙并常年奉藏,而且应用在各项节日喜庆、祭祀、文艺赛事、调演等活动之中。 
   “九鲤灯舞”在整个莆仙地区歌舞艺术中占有独特的重要地位,它是莆田、福建省乃至全国的民间歌舞优秀文化艺术,是宋元南戏活化石的遗存。黄石沟边九鲤灯舞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过不断的演化和变革,具有江南柔媚姿势的舞技,又有北方阳刚气势的艺术,黄石沟边九鲤灯舞作为民间舞蹈的精华,它的丰富多彩的内容以及传承历史在全国其他歌舞艺术中实属罕见。 
   福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之一、现年85岁的陈金文作为九鲤灯舞第六代传人,他激动的说:“我们要继续将九鲤灯舞一代代传承下去,让后代知道我们祖宗还留下如此珍贵的东西。” 现沟边村召开多次“九鲤灯舞”艺术研讨、论证座谈会,组织传承人辅导、培训男女“九鲤灯舞”队,并多次在我市的重大民间艺术表演中展示这一稀有民间舞种的风采。据荔城区文化馆黄金梅馆长介绍,九鲤灯舞是从民间挖掘出来的,是一种民间民俗舞蹈,是一种原生态的舞蹈,与现代舞蹈截然不同,它起源于民间老百姓,参与表演者都没有进行专业的舞蹈培训,“十几位着装鲜艳手持‘鲤鱼'等道具,随着锣鼓的节奏时疾时缓忽高忽低左盘右旋,并穿越龙门,其使用的道具和俯仰有致的表演形式,涉及民俗、考古、武术、艺术诸多领域,很有看头,是我市民间舞蹈的一朵奇葩。我们将做好一切的抢救、挖掘、整理、传承和保护工作,建立健全‘九鲤灯舞'资料档案,立足创新、提高、丰富‘九鲤灯舞'的舞蹈语汇,以满足现代需要。”   “九鲤灯舞”历经千年,它完整地保留着初创的古风古韵,一代代的表演者依旧踩着八卦步,弓着身体,举着“九鲤灯”继续讲述着那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方元往,惠洋十音的第五代传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正在表演他的拿手好戏――笛子。
   千年余音缭绕――惠洋十音 
   当着装整齐古朴的老人们在你面前吹拉敲弹《古台序》《荔枝楼》《北台妆》等优美轻快的民乐时,仿佛把你带到梦幻般的江南风光中去……这就是惠洋十音。近日,记者慕名来到惠洋,感受这千年古音。 
   莆田的民间音乐古色古香,“十音” 古称“十番”,是一种器乐、声乐和表演的综合艺术。这一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乡土韵味极浓,以黄石镇惠洋村的十音器乐演奏最为经典。惠洋十音是莆田十音的发源地,始于唐代,历经千年,在整个莆仙地区音乐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有“江南丝竹”的音乐艺术风格,又有北方粗犷的音乐特征,是“闽中雅乐”的缩影,是“太古遗音”、“南曲活化石”的遗存,也是莆仙地区优秀的民间音乐文化。 
   “十音”在古代多为迎神赛会和婚丧喜庆时演奏,早在宋代就十分流行,经代代沿袭传承,至今保留一批传统古老的器乐和曲牌。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普遍性的群众文娱活动。其演奏技巧和艺术是我国古典音乐中的一朵奇葩。根据史料记载:莆田十音“集盛唐古典之精英,留霓裳羽衣之遗响,采宫廷教坊之荟萃,取山村田野之歌调”,称之为中华民间音乐艺术的一大瑰宝。至今还流传着“后洋十音独占北辰宫首席”的故事,惠洋十音独占鳌头,“首席”的殊荣世袭相传。黄石镇惠洋重视十音演奏,至今仍沿袭古制,当作立村之本。 
   方元往,惠洋十音的第五代传人,十三岁起师承民国初著名民间十音演奏家方春杏,并在宗亲影响下,精通乐器演奏,原汁原味,及具有乡土音韵十音,尤其在笛子的吹法上有独特的技巧,他本人演奏十音至今50多年,对惠洋十音中演奏的拉、弹、吹等器乐,如:笛、胡、韵锣等有较深造诣,单奏技术全面,曲牌熟悉,尤其在笛子的吹法上有独特的技巧。他告诉记者,黄石镇惠洋十音源于唐,形成于宋,盛于明清,延伸至近代,已有千余年历史。演奏时,弓法齐整,音色甜美,韵律明快。气氛热烈,既有江南丝竹音乐的风格,又有北方粗犷的音乐特征。使用器乐独特,有:四胡、尺胡、老胡、单弦、八角琴、单弦小三弦、飘笛等。独特的主奏乐器四胡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 
   十音演奏种类繁多,曲目丰富,可分为十音演奏、十音八乐、组合演奏三种类型。由于莆仙语系独特,十音曲牌繁多,乡土韵味浓郁,据记载,曲目有大牌360题、小牌720题之称,广泛应用于十音、八乐、大鼓吹、提线木偶、莆仙戏曲演奏中。十音演奏应用广泛,它几乎渗透在莆田社会活动及群众生活的各个领域。首先是民俗活动,其次是婚娶、寿诞、新屋落成、节日庆贺等,现在各种会庆活动、赛事活动、商贸开业、项目成立、文娱晚会等也都会邀请十音参加演奏。 
   据了解,惠洋十音在长期的佛、道、儒信仰及礼俗活动中,根据活动不同阶段的内容进行演奏,形成了成套乐曲,既有唐代宫廷歌舞的继承,也有对教乐、民歌、民间小调的吸收,又有从戏曲、木偶戏、南戏等曲艺、乐曲中引进,具有曲目多源性;它的类别繁多,品种齐全,而且拥有近两千首的曲牌,具有曲目丰富性;莆仙语系属全国特有语言,流传的十音、八乐、戏曲等只有在莆仙两地所遗传,具有稀有性。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审美需求日渐提高,对十音演奏的兴趣愈来愈淡漠,对古老的十音乐器重视不够。而且十音演奏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变革,传统民俗日益淡化,传统节日逐步为现代节日代替;一些颇有造诣的十音能手,因年事高,退出舞台,有些绝技难以被传承,年轻演奏乐手技艺尚未成熟,不能独挡一面,处于青黄不接状况等因素,使十音发展举步维艰,濒危状况日渐突出。一些乐手改行,而且参加演奏活动的机会也愈来愈少,如有演奏活动,也是老年人居多,年轻人十分少见。十音发展举步维艰,濒临状况日渐突出。 
   因此,做好惠洋十音进行发掘、抢救和保护,对丰富和完善莆仙音乐和中国音乐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更好地保护这一千年古音,惠洋当地的老文艺工作者每年的暑假,在黄石后洋片的惠上村和惠下村中,把年纪在8-15岁之间的男女学生组织起来,成立了少年十音演奏队,利用节假日对他们进行免费培训,既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又使这一民间传统文化项目得到发扬。从根本上解决青黄不接,出现断层等难题。经过老艺人们的精心培训,现在这个少年十音演奏队已能够独立演奏“十音八乐”了。“我现在要好好学习十音,将来像爷爷师傅他们一样,为保护和传承我们惠洋十音尽自己的一份力。”方玉亭一个11岁的小姑娘,别看她年龄小才学艺3年多,说起话来和演奏十音那可是一点也不含糊。 
   “为了下一代,要把这些传统的东西做好。”吴元林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惠洋十音的第七代传人,不但精通十音乐器演奏,而且还能制作各种十音乐器。从事十音演奏40多年,对打、拉、弹等器乐,如四胡、尺胡、三弦、八角琴、老胡、韵锣等有较深造诣,单奏技术全面,曲牌熟悉,并能制作具有地方特色的全部十音乐器。如今他又积极投入各项民间民俗活动演奏及传授十音技艺,无私培养下一代。 
   当记者采访结束,坐车远离惠下村时,仍感余音袅袅,不绝于耳。
     (来源:侨乡时报)


 






     分享到


    查看推荐人:-特产屋的其它特产


我要留言    留言人: 更多评价
印象:
内容:
  验证码*  (* 请在左框中填写小图中字母或数字)
 

 
 
 
 
淘宝推荐相关特产销售
 
 
本网站所属权:特产大全网 Email地址: 444853730@qq.com 官方QQ: 444853730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特产大全网  渝ICP备08100157号
Copyright. ©2008 tcdqw.com, All Specialty in the site.All Rights Reserved
3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