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奇葩令人称奇 
  20世纪20年代,山东籍著名民间艺人王殿玉改坠胡而成雷琴,演奏方法独特,音色与人声相似,让众人称奇。2008年,天津市还将雷琴艺术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雷琴的有效弦长为125厘米,演奏难度很大,演员不仅需坐着用一根手指弹奏一根弦,还要高高地伸出左手在弦上定音。因此,学习雷琴演奏很难。时至今日,全国会演奏雷琴的,也只有十多个人,专业从事雷琴演奏的新人根本没有。 
  我区的王华杰经过多年探索,创新了雷琴的演奏技法,丰富了雷琴的艺术表现力,并创作了《穆斯林的婚礼》、《农家乐》,其中《穆斯林的婚礼》被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收入“中国民乐大系”。
     雷琴相伴苦为乐 
  今年69岁的王华杰出生在山西,从小就显现出音乐天分,对各种民族乐器也非常喜欢。15岁时,王华杰与雷琴创始人王殿玉的儿子同在天津一所学校就读,王华杰在一次学校组织的活动中给王殿玉的儿子伴奏。借此机会,王华杰拜王殿玉为师。那时的王华杰对雷琴演奏有了基本掌握,并能演奏出曲目。 
  1958年,王华杰加入支宁的队伍。经过长途跋涉,从天津来到宁夏。王华杰起初在宁夏杂技团做学员,月工资只有27元,经常上山下乡忙于演出。当时宁夏交通落后,王华杰记得每次演出,经常喝浑浊的水,坐牛车,睡在老乡家土炕上……在这段艰辛的岁月里,王华杰以雷琴为乐,鼓舞自己树立追求生活的信心。 
  1960年,在兰州大剧院,王华杰第一次面对观众演奏雷琴,引起强烈反响。从此,王华杰在西北小有名气。王华杰常说,那个年代,是雷琴让他忘记了一切艰难险阻,并使他的艺术之路开始走向成熟。从那时起,王华杰因雷琴不仅成了宁夏的红人,在全国也是名声赫赫。近年来,王华杰走出宁夏,到北京、上海等地演出,还去美国、加纳、法国等国家演出过,而且场场爆满。 
  终成正果不言悔 
  为让雷琴艺术广为人知,王华杰尽可能找机会让人们了解雷琴。他曾找到国内音乐领域著名专家宋飞等人请教,探寻发展雷琴出路。2001年,王华杰还曾在报上刊登收徒广告。广告一出,有不少年轻人慕名而来,但由于雷琴表面上简单学起来难,王华杰最终也没有找到适合演奏雷琴的徒弟。按他的想法,徒弟最好来自宁夏。“我50多年都在宁夏工作、生活,宁夏养育了我,宁夏是我的第二故乡,宁夏有我的子女有我的事业,如今我有一门特长,我希望能传授给宁夏的儿女。”王华杰说。 
  王华杰招徒的想法一直没有放弃。他继续与国内相关领域的乐器专家一起探讨雷琴普及。他相信,只有知道的人更多,发现人才的机会才更大。经过中国音乐学院领导和国内民族乐器多位专家的帮助,今年10月28日,王华杰和两位师兄在北京举行第一届全国雷琴艺术培训,还举行了雷琴音乐会。音乐会后,很多学生对雷琴入了迷,纷纷要求王华杰传授技艺。 
  在中央音乐学院攻读音乐美学的硕士研究生徐瑞就也观看了音乐会,而且徐瑞就是宁夏人。徐瑞被王华杰看中,两人结成了师徒。下一步,王华杰表示,他要抓紧时间编创出一批新曲目让雷琴紧跟时代,和另外两位在外省区的师兄将恩师传授的雷琴技艺永远流传下去。
 (来源:宁夏网/作者: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