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客人 | 注册特产屋 | 登录特产屋
手机版  二维码  | 领先的旅游特产门户网站 齐全的中国各省市县特产、国外特产,登记查询销售求购特产
东北特产:
辽宁特产 吉林特产 黑龙江特产 内蒙古特产
华南特产:
广东特产 广西特产 海南特产 台湾特产 香港特产 澳门特产
华北特产:
北京特产 天津特产 山东特产 河北特产 山西特产
西南特产:
四川特产 重庆特产 云南特产 贵州特产 西藏特产
华东特产:
上海特产 江苏特产 浙江特产 安徽特产 福建特产
西北特产:
陕西特产 甘肃特产 宁夏特产 青海特产 新疆特产
华中特产:
河南特产 江西特产 湖北特产 湖南特产
国外特产
亚洲特产 欧洲特产 非洲特产 北美洲特产 南美洲特产 大洋洲特产 南极特产
特产大全网 特产大全网
特色文化
www.tcdqw.com
用户名:
密   码:
          


特产大全网的第一个拼音字母 tcdqw 就是域名,记住下次登录哦!
   特色文化 — 特产  —  特产 —  特产   

10111.闪耀绚丽光彩的徽州三雕


推荐人:-特产屋   分类:     
相关查询:     特产店地图     特产店地图        旅游     旅游

   
    瓜瓞绵绵砖石雕 清 安徽省博物馆
 
 这是古民居门楼上的一块明代砖雕作品《吉祥如意图》。 
 徽派木雕《清明上河图》。
    徽州三雕,是具有徽派风格的砖雕、石雕、木雕3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统称,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庙宇、园林等建筑的装饰,以及古式家具、屏联、笔筒、果盘等的工艺雕刻。徽州三雕源于宋代,至明清而达极盛。明代初年,徽雕已初具规模,雕风拙朴粗犷,以平面淡浮雕手法为主,借助于线条造型,强调对称,富于装饰趣味。到了清代,徽州雕刻更是日益细腻繁复,构图、布局吸收了新安画派的表现手法,讲究艺术美,多用深浮雕和圆雕,提倡镂空效果,有的镂空层次多达10余层,亭台楼榭、树木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虫鱼集于同一画面,玲珑剔透,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栩栩如生。
   近年来,随着安徽省黄山市旅游业的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更随着徽州三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徽州三雕艺术得以复苏,一批古园林施工企业相继成立,老艺人重新开始带徒授艺,徽州三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徽州三雕艺人的聪明才智更是得以充分发挥,他们将建筑三雕与工艺美术结合,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之路。
   古民居上的徽州文化
   
 古雅的徽州民居
 
 
 雕刻在古建筑上的艺术品 
     “徽州三雕让这些徽州古村落走向了世界,走向世界的徽州古村落则成为徽州三雕的最佳推广渠道。”      青山蜿蜒,层峦叠翠,绿水环绕,色碧清幽。在依山傍水的黄山市城乡,处处可见粉墙黛瓦,檐牙高琢,清幽古巷,似井宅墙。这,就是人们所赞誉的“山水图画里的村庄”――――徽州民居群。再走近一些,你则会惊讶地发现,在这些古老的建筑艺术品的主体上,还有一幅幅繁丽多姿、精美绝伦的古典装饰艺术雕刻佳作,它们或砖或石或木,玲珑剔透、错落有致,向人们展示出别样的民俗风情。它们,就是本文的主角――――徽州三雕。
   历史上,黄山市,与安徽宣城绩溪、江西婺源合称为徽州。徽州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区,古称新安,自秦朝置郡县以来,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自古就是中国经济文化重地。
   古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商界300多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徽商现象赋予徽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绚丽丰富的民间文化,其中的徽州三雕,便是徽州文化的杰出代表。
   徽州三雕是徽州古代建筑长期使用的一种装饰手法,其历时持续已达六七百年。在构图布局上,徽州三雕吸收了新安画派的表现手法,讲究艺术美,多用深浮雕和圆雕,提倡镂空效果,有的镂空层次多达10余层,亭台楼榭、树木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虫鱼集于同一画面,层次分明,栩栩如生。
   “说到徽州三雕,就不能不提贾而好儒的徽州商人。”对徽学颇有研究的黄山市徽州区宣传部副部长胡清泉告诉记者。
   明清时期,徽商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在商界称雄数百年。徽商致富后,将大量金钱投入家乡的祠堂、社屋、牌坊、园林、书院等建筑。地方志谓“商人致富后即回家修祠堂,建园第,重楼宏丽”,“无宅不雕花”。
   “说到徽州三雕,更不能不提‘争为第一流人'的徽州工匠。”胡清泉介绍道。
   古徽州建筑业发达,工匠很多,由于师承制,工匠们具有技术上的共同特点,从而为徽州古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国画大师黄宾虹形容徽州雕刻“多奇杰异能之士”,并且“一技一能,具有偏长者莫不争为第一流人”。
   这些“争为第一流人”的徽州工匠,成为继徽商之外又一个徽州象征。徽州三雕作品不仅在徽州1府6县中随处可见,更随着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扩展到邻近地区,甚至一些通都大邑中。著名古建筑和园林艺术家陈从周在《扬州园林》一书中如是描述:“随着徽商的到来,又来了徽州的建筑匠师,使徽州的建筑手法融合在扬州建筑艺术之中。”此外,一些重要工程也经常抽调徽州匠师参加施工,明弘治十三年孔庙大修时,就征调徽州工匠刻制曲阜孔庙大成殿的雕龙石柱。新中国成立后修缮故宫博物院和建筑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工程中,也都随处可见徽州工匠的身影。
   商人们雄厚的资金,为徽州三雕提供了物质支持,推动了徽州三雕技艺的发展;徽州数以万计的住宅、祠堂、牌坊、园林,则成为徽州三雕的生动载体。
   世界文化遗产黄山市黟县宏村的承志堂,就是中国古代徽派木雕的特色和技艺的集中体现。
   承志堂建于1855年前后,为清末盐商汪定贵住宅。在承志堂正对中门的前厅横梁上,雕有一幅“宴官图”,展示一群官员在花园中宴酒的情景;“宴官图”两边的额坊上,雕了“元宝”与“金钩钓鱼”图;中门上方阁楼护板上,有“渔、樵、耕、读”4根木雕立柱,下面是“南北财神”,再稍下,4块斗拱上雕了4出《三国演义戏文》;中门上方面临厅堂的正中处雕有“百子闹元宵”图。后厅是父母、长辈的居所,因此每根柱子的基石上,都刻有一个“寿”字,梁坊间还雕有“郭子仪上寿”及“九世同堂”图,以此表现主人对父母的孝敬之意。这些木雕,层次繁复,人物众多,且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石雕、砖雕也各有佳作流传。黟县西递的“松石”、“竹梅”姐妹石雕漏窗,是徽州石雕的杰出代表,姐妹石雕漏窗左右各一,成双成对,达到了“无字诗、画意对”的艺术佳境;砖雕的代表作则是屯溪滨江长廊里的“五百里黄山图”大型砖雕,无论从入画景点之多、画幅面积之大、透视层次之众和雕刻手法之全来看,都是登峰造极的作品。
   “徽州三雕让这些徽州古村落走向了世界,走向世界的徽州古村落则成为徽州三雕的最佳推广渠道。”黄山市文化局副局长胡建斌告诉记者,“去年,黄山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801.3万人次,其中主要以徽州三雕为特色的古村落、古民居景点接待量占所有旅游景点总接待量的63.74%。”
   从建筑装饰到文化传播
 
 
 
 
 
 美丽的雕刻中蕴涵着浓郁的人文气息
   “技法可以不断发展,工具可以改良更新,造型可以学习仿制,但是徽州三雕中所蕴含的文化是没有办法模仿的。因此,只要我们雕的东西能保留住徽州的人文气息,它就是徽州三雕。”
   徽州三雕精致繁复,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然而,与很多传统技艺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徽州三雕技艺的传承步入了尴尬的境地,面临生存的危机。
   “徽州三雕技艺要求从事者远离浮躁,静下心来,使得当今不少年轻人望而却步。同时,又由于劳动回报的微薄,一些原本从事三雕技艺的民间艺人中途也放弃了,那时候,从事徽州三雕技艺的人寥寥可数。”说起30多年前徽州三雕的状况,安徽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黄山市徽派雕刻研究所所长曹篁生感慨万分,“不过,现在情况好多了,这都要感谢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打开了黄山市旅游发展的窗口,同时也让徽州三雕获得了新生。
   随着黄山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游客不仅仅满足于观赏徽派建筑的雕梁画栋、砖雕石刻,他们希望能把三雕艺术品带回家慢慢欣赏。然而,以往的徽州三雕作品大多是建筑组件,或者是桌椅家具,移动携带很不方便。这让很多来黄山旅游(14.63,0.31,2.16%)的游客倍感遗憾。
   “只有雕在徽派建筑上的是徽州三雕吗?”面对记者的疑问,曹篁生笑了笑,摇了摇头,“徽州三雕的特点是人文气息浓厚。”
   他告诉记者,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在徽州文化的影响下,徽州人重视文化教育,诗书传家,“十户之村,不废诵读”。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徽州工匠,雕刻的作品人文气息非常浓厚。徽雕在设计构图上善用谐音寓意,例如用荷花螃蟹比喻“和谐”,用荷花青蛙象征“合鸣”等。此外徽雕还强调社会教化功能,重视审美中的情感体验与道德伦理的自然融合。
   “技法可以不断发展,工具可以改良更新,造型可以学习仿制,但是徽州三雕中所蕴含的文化是没有办法模仿的。因此,只要我们雕的东西能保留住徽州的人文气息,它就是徽州三雕。”
   曹篁生是这么认为的,也是这么做的。2001年,他筹资200万元创立了黄山市徽派雕刻研究所,从事徽派木雕工艺品等的研发生产,对传统徽州雕刻艺术“学习其精华,服务当代创作”。徽雕艺术走下亭台楼阁,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和旅游工艺品。
   随着黄山市旅游业的兴旺发展,徽雕工艺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一个个家庭式徽雕小作坊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来过黄山市的人都会发现,在不少公路沿线和古街上,放眼望去,尽是徽雕作坊。
   此外,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下,徽雕作品也开始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徽文化产品。
   在黄山市“谢裕大”茶博物馆中,精美的黄山毛峰礼盒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些由黄山徽州竹艺轩雕刻有限公司制作的木制礼盒造型古朴,盒面雕满祥云。精美的木盒配上中国10大名茶之一的黄山毛峰一品珍茗,让人们在品茶的同时,还能欣赏到徽州木雕的独特魅力。
   如今,各种徽雕艺术品正有力地传播着徽州文化,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学习徽州三雕艺术的行列中。
   活态文化谱写传承文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文化,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将内容与市场需要相结合,才能与社会同步发展,永续传承。”
   在黄山市徽州区,有一个名叫潜口民宅的特殊博物馆,这个博物馆的所有建筑都是异地搬迁来的明清古徽州民居,创造了被国家文物局及文物界称为文物保护“潜口模式”的异地拆迁保护成功范例。
   据介绍,潜口民宅博物馆的建设工作历时23年、耗费1800万元,园内建筑全部按照“原拆原建、集中保护”原则建设而成,让跨越明、清两代,跨度达500多年的古徽州建筑艺术得到集中展现。
   黄山市以潜口民宅博物馆为载体,打造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安排了方新中、王金生、洪建华等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驻基地,集中展示技艺。
   凑巧的是,当记者在潜口民宅博物馆参观时,正好遇到了刚回园的徽州砖雕国家级传承人方新中。
   方新中从事砖雕工艺创作有25年,除了传承人这个头衔外,与共和国同龄的他还是黄山市新中艺术砖雕厂的厂长。他曾先后参与南京净觉寺等处的砖雕图案绘制和制作;承制了德国法兰克福市徽派园林建筑春华园内全部砖雕;承制主雕黄山市大型砖饰壁画《徽州胜景图》;为杭州新建雷峰塔内自行设计、绘图、主雕砖饰壁画《水漫金山》;参与和设计、绘图、主雕江西省婺源县江湾永思祠八字墙的砖饰砖雕;为黄山市徽州故里大酒店大型砖雕画《走进徽州》进行图案设计并主雕。在2007年时,他还带领徒弟们历时数月,设计雕刻完成安徽省图书馆由29位安徽历史文化名人和37位院士的砖雕人物像组成的古色古香的“名人长廊”。
   方新中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文化,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将内容与市场需要相结合,才能与社会同步发展,永续传承。”他告诉记者,在黄山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通过潜口民宅传习基地宣传推介,他的客户如今遍布全国,2007年和2008年,砖雕工作室毛利润均超过10万元。
   潜口民宅传习基地只是黄山市委、市政府采取措施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缩影。“去年1月,经文化部批准,以清末徽州府行政区域的1府6县为基础,也就是现在的黄山市全境、宣城市绩溪县和上饶市婺源县成立了徽州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这是我国第二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保护试验区的成立,为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创了新的局面。”胡建斌告诉记者,黄山市委、市政府现正抓住徽州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契机,根据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采取不同的保护模式。
   对于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黄山市采取了抢救性保护措施。以建立4级体系为手段,以普查为契机,运用录音、录像及亲笔记录等方式,将其表演、技艺展示或生产过程等记录下来,整理分类、建立档案,积极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的区县还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编辑成文本,相继出版了一批相关书籍,做好记录式保护。
   对于那些具备活态传承客观条件的项目,黄山市则实施扶持性保护,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帮助其拓展市场,扩大宣传的辐射力,促进其健康发展。而那些仍然具有生命力,又有开发潜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山市则对其进行合理开发,以生产型的方式加以保护。在黄山市徽州区,现已有8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传统手工技艺企业,去年共实现产值23149万元,实现利润1843.8万元。
   此外,黄山市对古建筑、古民居的保护也一刻都没有放松过。去年,黄山市文博事业经费达1806万元,修缮、维护西递、宏村、许村古建筑群、棠樾牌坊群等徽派古建筑100余栋。黄山市还积极引进外资、接受民间捐赠等来加大古建筑保护,去年以来共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3800余万元,修复各类古建筑500余处。
   眼下,黄山市正积极编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规划和实施细则,制定保护制度和管理办法,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工作提供好政策保障。
    (来源:经济日报)
     相关链接一: 
 徽州三雕已呈濒危状况
     在徽州古民居群,当你抵近建筑物前细看,会惊奇地发现这些古老的主体建筑的细部,都有一幅幅繁丽多姿、精美绝伦的古典装饰艺术雕刻佳作。这就是被入选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徽州建筑三雕(石雕、木雕、砖雕)。        徽州三雕的代表作       木雕为黟县的承志堂和木雕楼,尤其是承志堂里的雕梁木雕“百子闹元宵”;石雕为歙县的棠樾牌坊群和黟县西递的“松石”、“竹梅”姐妹石雕漏窗,尤其是姐妹石雕漏窗,左右各一,成双成对,更达到了“无字诗、画意对”的艺术佳境;砖雕则为屯溪滨江长廊里的“五百里黄山图”大型砖雕,无论从入画景点之多、画幅面积之大、透视层次之众和雕刻手法之全来看,都是登峰造极的绝世佳作。
   徽州三雕的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戏文故事、花鸟瑞兽、龙狮马鹿、名胜风光、民情风俗、渔樵耕读、明暗八仙和博古吉图等。其雕刻技法,一般多为浮雕,杂有透雕、圆雕、线雕与多种技法的并用。    文革掉了不少“人头”
    歙县“博玩堂”古玩店的汪老板在和记者交流时,拿出一个纸箱,取出几件木雕和砖雕作品让记者仔细观察。这是几件精美绝伦的作品,在只有两个手掌大的木版和砖块上雕刻出了一副栩栩如生的宫廷图案。但每件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人物的头全都没有了。汪老板对记者说道:“这些三雕作品都是清代传下来的,雕功无可挑剔,保存的也较完整,但就偏偏遇上了十年动乱,作品中男男女女的头,都因除‘四旧'而被活生生的挖掉了。”“类似这几件无头的三雕在我们徽州这一代还很多,这对保存古徽州三雕来说实在是太可惜了。”    三雕价格日“贱”
     在离开歙县前往屯溪和黟县继续寻访徽州三雕的制作技艺时,记者不禁困惑起来:走了那么多地方,似乎看到的都是将徽州三雕作为古董来经营的店面,而制作出售徽州三雕的工厂、作坊却始终没有发现,就连当地文化部门也无法提供出制作三雕的具体地点。徽州三雕的雕匠们,你们哪去了?终于,记者还是在一家经营古玩字画的店里发现一名正在进行石雕的艺人。据这位艺人介绍,雕刻目前只是他的兴趣爱好了,主要经济来源还是靠经营古玩字画。他给记者算了一笔帐:“以木雕为例,完成一件普通大小的木雕工艺品需要15-20天时间,而木雕师傅一天的工钱就需要50元,还不算木料和工具的费用。但在市场上,这件成品木雕最多只能卖到200元左右,而且销路还不是很好。这样的事,谁还愿意去做?石雕比木雕的状况稍微好一些,但其中的利润仍然无法和经营其他东西相比;再说砖雕,只有去乡下才可能找到数几个会雕的农民,至于他们现在还愿不愿意雕,也要打个问号。”    三雕已呈濒危状况
   据黄山市文化局的材料显示,徽州三雕在近年出现了濒危状况,如果抢救稍晚,失传在即。
   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急剧变革,徽州建筑已基本完成转型,作为建筑附加艺术,徽州建筑三雕生长土壤逐步萎缩;随着建筑施工企业的改制,徽州建筑三雕艺人纷纷离开企业,人才严重流失,后继无人;三雕生产的半机械化,使传统工艺技术难以保持纯正、地道;由于经济发达地区三雕商业行为的冲击(如浙江木雕、福建石雕等),徽州建筑三雕市场急剧萎缩,地方特色逐渐消失;因为自然和人为破坏,传统建筑逐年减少,附属于建筑的三雕亦随之减少,加上传统建筑三雕走私、盗窃和违法买卖屡禁不止,遗存量急剧下降。徽州传统建筑三雕是三雕手工技艺的载体,由于以上原因,供研究借鉴和对比参照的实物越来越少。   (来源:中安网)
 徽州三雕:该如何创新?
     徽州三雕是指在古徽州一府六县(今安徽省的黟县、歙县、祁门、休宁、太平、绩溪和江西省的婺源县)的区域内,具有徽派风格的木雕、石雕、砖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三雕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世代相传,有完整的工艺流程,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明清时代,商界上成功的徽商为了光宗耀祖,乐善好施,回到家乡,将商道上的积累,用于大兴土木,建设自己的家园。为了追求建筑的气派、舒适与品位,对建筑工艺的要求越来越高,客观上推动了徽州三雕工艺向精深发展,并日臻成熟。
     徽州三雕的严峻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徽州三雕技艺的传承步入了尴尬的境地,面临生存的危机。首先表现在古徽州三雕艺术珍品的流失与日见减少。半个多世纪以来,徽州古建筑始终处于重视不够、保护不力的弱势下,致使许多珍贵的三雕艺术品离开了它的母体,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对象,有的还被大量运往外地,流入他乡。
     徽州三雕技艺要求从事者远离浮躁,静下心来,在清贫中从事默默无闻的劳动,这也使得当今的年轻人望而却步,少有问津。同时,又由于劳动回报的微薄,一些原本从事三雕技艺的民间艺人中途放弃了。当前,从事徽州三雕技艺的队伍已是今非昔比,寥寥可数。
     表现手法,新旧结合
     传统的徽州三雕,首先重视的是选材和选题。木雕用料大多选用产于当地的名贵树种,如檀木、银杏、红杨、榧树、石莲等。石雕的取材来源主要有青黑色的黟县青石和褐色的茶园石,色泽有别,观感亦有差异。砖雕的用料比较讲究,一般采用经特殊技艺烧制成掷地有声、色泽纯青的青砖为材料,雕刻前,还应将青砖细磨成坯。徽州三雕在选题上首先考虑的是建筑部位的需要与可能,其取材甚为广泛,有人物、山水、花卉、禽兽、虫鱼、云头、回纹、八宝博古等,主要追求的是吉祥如意、安康和谐、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其雕刻手法上大多采用平雕、浮雕、圆雕、透雕和线雕并用。
     笔者钻研三雕多年,认为在制作手法上,应该严格采用下面五种方法,即疏密冲点法、过度隐式法、阴阳表现法、粗细加线法、远近透视法。这五种方法,用的是辨证的观点,追求和讲究的是用对比、差异、错位的手法,使人的视觉审美达到轻松愉悦的效果和境界。
     手工制作与激光雕刻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的一些手工劳动逐渐被机器和电脑所代替,徽州传统的三雕工艺也不例外。一段时期以来,性能先进,功效颇高的激光雕刻机被广泛用于徽州三雕产品的制作,这从表面来看,是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但我认为,徽州三雕工艺之所以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核心和精髓就在于手工制作,三雕工艺的继承和传承形式,只能是用手工来完成,除此别无它途,也无捷径。
     传承创新三建议
     如何进一步做好徽州三雕工艺的传承与创新?笔者认为,首先政府应从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出发,建立机制,营造出从事三雕工艺制作大有可为的社会氛围,使民间艺人政治上有地位,劳动上有回报,生活上有保障。其次,要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第三,在继承的基础上,鼓励三雕工艺大胆创新。开发作品不能闭门造车,而要融入现实生活元素和情调,挖掘当地文化,不断研发制作出让消费者看得上、买得起、带得走、耐欣赏、可实用、想收藏、能升值的徽州三雕新作品。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


    查看推荐人:-特产屋的其它特产


我要留言    留言人: 更多评价
印象:
内容:
  验证码*  (* 请在左框中填写小图中字母或数字)
 

 
 
 
 
淘宝推荐相关特产销售
 
 
本网站所属权:特产大全网 Email地址: 444853730@qq.com 官方QQ: 444853730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特产大全网  渝ICP备08100157号
Copyright. ©2008 tcdqw.com, All Specialty in the site.All Rights Reserved
3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