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客人 | 注册特产屋 | 登录特产屋
手机版  二维码  | 领先的旅游特产门户网站 齐全的中国各省市县特产、国外特产,登记查询销售求购特产
东北特产:
辽宁特产 吉林特产 黑龙江特产 内蒙古特产
华南特产:
广东特产 广西特产 海南特产 台湾特产 香港特产 澳门特产
华北特产:
北京特产 天津特产 山东特产 河北特产 山西特产
西南特产:
四川特产 重庆特产 云南特产 贵州特产 西藏特产
华东特产:
上海特产 江苏特产 浙江特产 安徽特产 福建特产
西北特产:
陕西特产 甘肃特产 宁夏特产 青海特产 新疆特产
华中特产:
河南特产 江西特产 湖北特产 湖南特产
国外特产
亚洲特产 欧洲特产 非洲特产 北美洲特产 南美洲特产 大洋洲特产 南极特产
特产大全网 特产大全网
特色文化
www.tcdqw.com
用户名:
密   码:
          


特产大全网的第一个拼音字母 tcdqw 就是域名,记住下次登录哦!
   特色文化 — 特产  —  特产 —  特产   

10678.年画上的杨柳青(魅力名镇)


推荐人:-特产屋   分类:     
相关查询:     特产店地图     特产店地图        旅游     旅游

   
    人民网记者  尹  婕  
   
 
    杨柳青年画代表作《连年有余》  资料图片  
   运河边的杨柳青镇  马婧婧摄  
   一双青筋暴起、骨节突出的手有力地挥舞着锄头,暮色中,身后刚刚翻好的土地还带着湿气。临近晚上8点,74岁的农民老汉王学勤扛起锄头向家走去。吃过晚饭,洗了洗手,王学勤走进自己的画室。无论多忙,这是他从不落下的功课。
   不足20平方米的画室里,墙上固定着20多张画板,灯光下,王学勤握着毛笔的手灵活轻盈,每年都能描绘出2000多幅年画。这些让他获得“民间艺术家”称号的年画,取名自离他家不远的杨柳青镇。
   古镇杨柳青,在天津市区以西20公里,得名于依依杨柳,当地出产的木版彩印年画让它早已显赫于世。
   重现古镇街景盛况
   与众多历史文化名镇一样,历史上的杨柳青有着天然的交通便利,南依京杭大运河,北靠大清河、子牙河,三河环绕下的杨柳青曾是北京以南最重要的驿站。明代,京杭大运河重新疏通,苏州桃花坞年画及雕版艺人北上,在其影响下的杨柳青,年画生产渐成风尚。清中叶即达到全盛,“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并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一个巨型的“连年有余”福娃娃塑像矗立在镇里,金光灿灿,有着典型的杨柳青年画风格。2002年建成的明清街,是一个仿古建筑群,为的是给杨柳青年画提供一个集中经营与艺术交流的场所。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这里已经聚集了60多家大型画店。在戴家胡同、健隆胡同中穿行,身边的游客络绎不绝,其中许多是从各地赶来的商客。建立明清街的初衷正在成为现实,古镇商贾云集的街景盛况重现。
   2003年,天津市西青区政府又投资建成了杨柳青年画馆。在杨柳青年画馆的展厅里,杨柳青木版年画的悠久发展史被清晰地勾勒出来。和许多其他民间艺术一样,杨柳青年画有过辉煌,也曾几近衰亡。
   镇上的“玉成号画庄”成立于1926年,是唯一一家坚持经营下来的老字号年画作坊。年过六旬的霍庆顺师傅是杨柳青木版年画的第六代传人,谈起年画就十分兴奋,主张传统技法的他,严格遵照着勾线、刻版、印刷、彩绘、装裱的五道工序。1992年,为振兴年画,霍庆顺兄弟恢复“玉成号画庄”作坊。在“玉成号画庄”的院子里有年画制作的房间,游客不仅可以参观制作现场,还能当一回年画师傅,在画师指导下,在雕刻好的木版上涂墨、拓印。
   如今的杨柳青镇上,除了“玉成号画庄”,还有“年画张画庄”、“古柳祥画庄”等大型年画作坊。将年画与旅游业相结合,让更多的公众了解杨柳青年画,增强这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成为当前杨柳青镇考虑许多问题时的出发点。
   杨柳青的老艺人们
   提起杨柳青年画,许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就是“娃娃抱大鱼”的形象,一如杨柳青镇里的那个巨型塑像。事实上,年画的题材众多,包括界画、朝衣大像、娃娃样、时样节景、财迷样、十样锦、吉祥富贵图、戏出故事等。不仅有“耕织全图”、“五谷丰登”等反映农民自身生活的,也有来自小说、戏曲的“完璧归赵”、“水浒忠义堂”等,还有“李白醉酒”、“孔夫子周游列国”等歌颂杰出历史人物的,当然,也有“连年有余”、“麒麟送子”等包含着吉祥寓意的。
   年逾七旬的著名民俗专家张仲先生对杨柳青年画有着深入的研究和深厚的感情:“植根于农耕文明中的杨柳青年画,是‘活化石',是中国文化的沉淀物,又是反映民俗生活的一面镜子。”
   跟张仲一样,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的眼中,杨柳青年画有着极高的价值。农民王学勤画了几十年的年画,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王学勤的年画引起了冯骥才的注意。那是一种被称为“缸鱼”的年画,“蓝绿的底子上,一条肥头大尾的大红鲤鱼游弋其中,绿叶粉莲,衬托左右,那股子喜庆劲儿,活泼气儿,讨人欢喜的傻头傻脑的样子,特别惹眼。” 
   缸鱼年画是贴在水缸边的墙壁上的,如今水缸淡出人们的生活,缸鱼年画也随之失去市场。作为会画缸鱼的乡间艺人,王学勤无疑是最后一代了。白天下地干农活的王学勤,创作时也能够保持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他对年画起稿、刻印、手绘无不精通,还经常跑到乡镇各处,搜寻流落民间的珍贵年画遗产,有着独到的文化眼光。
   在冯骥才“跑画”的经历中,还曾遇到一个能画“五大仙”的老太太,她的画全是手绘的,因为年岁大的缘故,即便过年的时候,也仅能拿出两三张来卖。碰到时,冯骥才就会全部买下来。对待这些老艺人留下的珍贵作品,这也是许多人选择的保护方式。
   走进冬宫的年画
   “对待文化遗产,顶要紧的是,一无功利之心,二有责任之感。当然还得是性情中人。可是人在哪里?”一个俄国人把冯骥才的目光引向了国外。
   1907年5月30日,圣彼得堡著名的汉学家阿克列谢耶夫乘火车由北京抵达天津。随后,乘船顺大运河南下,到达古镇杨柳青,开始他的“年画之旅”。后来,阿克列谢耶夫根据此次经历写就的《1907年中国纪行》,成为国际汉学界的一部名作。正是这本书向我们展现了一个1907年的杨柳青镇,以及那时年画的繁盛景象。当时的杨柳青,画工就有6000人,每年可生产2000种年画!“说实在的,我不知道世界上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国人民一样用如此朴实无华的图画充分地表现自己。这里描绘了他们多彩的生活、神奇的世界,有讲述传说、寓言、神话的;有进行道德教育、针砭时事的;有漫画、桃符、画谜;还有张灯结彩和披红挂绿的年画。”这样多如花似锦的年画深深吸引了阿克列谢耶夫,他当场大量购买。其时的木版年画十分廉价,即便是一张“贡尖”(当年杨柳青人对专门进贡给皇宫的年画的称呼),也不过三分钱。
   跟随阿克列谢耶夫的指引,冯骥才走进圣彼得堡,见到了几百幅珍藏的杨柳青年画,这让冯骥才惊叹不已。它们虽历经百年,犹然如新,画面鲜活,人物繁多,色彩华美,有些画上还有数百字的题跋,可见当时杨柳青年画在艺术上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根据统计,阿克列谢耶夫收藏的中国年画达4000幅,其中包括大量绝版作品,如今全部保存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里,而这批年画是天津艺术博物馆的收藏所无法相比的!阿克列谢耶夫到达杨柳青镇的时候,正是中国木版年画的辉煌时代,不仅品种浩繁,而且制作精美。阿克列谢耶夫当年的个人行为为我们保存了一笔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飞仪
                    


 






     分享到


    查看推荐人:-特产屋的其它特产


我要留言    留言人: 更多评价
印象:
内容:
  验证码*  (* 请在左框中填写小图中字母或数字)
 

 
 
 
 
淘宝推荐相关特产销售
 
 
本网站所属权:特产大全网 Email地址: 444853730@qq.com 官方QQ: 444853730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特产大全网  渝ICP备08100157号
Copyright. ©2008 tcdqw.com, All Specialty in the site.All Rights Reserved
3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