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汶川地震,重创羌族。 
  20多万人口的羌族,仅在北川就有约2万人遇难。同时碉楼、古墓葬群、土陶、瓷器等难以计数的羌族文化遗产遭到毁损。
  更为严重的是,羌寨被埋,走出深山的羌人面临传统汉化问题;并且能口授羌文化的6位老释比遇难2人,使得依赖口口相传的羌文化出现传承危机。
  目前,文化部成立工作组部署抢救工作。学者冯骥才也入川调查。保护羌文化的运动正渐次展开。
  在羌族文化中,饥荒,疾疫,天灾,所有意外灾难的幕后黑手都是毒药猫。
  毒药猫是一种会变化并且害人的人,他们的小口袋里,装有各种动物的毛。平日里,毒药猫和常人无异。当夜晚毒药猫要害人时,就把手伸进口袋,摸到什么动物的毛,在地上打个滚就变成这种动物,然后把走夜路的人吓到悬崖下去。
  毒药猫们是有组织的。每到群聚开会时,他们会骑上灶台旁的柜子,飞到秘密据点,商量下一个谋害对象。
  这是羌寨里最为常见的民间传说。据说早年,几乎每个村都有被毒药猫害死的人。
  释比是和毒药猫做斗争的人,他们身披法衣,口诵口口相传的释比经为山寨祈求平安。他们是羌族中最有权威的文化人,肩负着传承和保存本民族宗教经文乃至本族文化的重任。
  羌文化研究专家孙宏开教授从国家民委获悉,有两位老释比在地震中丧生。而在整个羌族中,能够主持祭山会的释比只有6个人。
  5月30日,北京召开四川羌族文化抢救与保护座谈会上,一北川官员说,20多万人口的羌族,仅在北川就有约2万人遇难。而且使其口口相传数千年的文化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
  绵阳市文物局局长王锡鉴曾对媒体说,如果再不采取紧急抢救措施,中国羌族文化有可能成为绝响,这种口口相传的文化可能从中国消失。
  三羌人聚居地受重创
  羌族的主要聚居地汶川、北川、茂县皆在地震中遭遇毁灭性打击
  现代羌族,主要聚居地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以及北川羌族自治县。其余散居阿坝州松潘、黑水等地。
  其中,北川已成死城、汶川是震中所在,茂县、亦遭重创,理县受灾较轻。
  汶川县城是羌族的文教中心,传授羌语的威州民族师范学校和阿坝师范专科学校都在此。因此,汶川县城所在威州镇被海内外羌族学者视为羌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本土研究和推广中心。
  地震导致的次生灾害已严重威胁到汶川城的“生命”。该县县长廖敏说,“汶川已经是活着的死城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抗震救灾规划专家组驻阿坝州组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尹稚的报告指出,“汶川县城已不具备适宜人居的环境”。
  目前,阿坝州已向四川省递交报告,考虑将县城整体搬迁。
  由汶川县城沿岷江北去,徒步约小半天便可抵达茂县。茂县是目前羌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也被认为是最典型的羌族地区。
  比起威州镇,这里更具有少数民族色彩。6月2日记者在震后的茂县街道上仍然可以见到身着民族服饰的羌族妇女。地震中,茂县的黑虎寨,松平沟等传统羌族山寨遭受重创。
  由茂县越土地岭梁子,经土门往东下河谷,即进入北川县。北川县是中国目前唯一一个羌族自治县。地震后一个星期,北川便成死城。
  地震中,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整栋大楼被埋没在一个山体里面,记录羌族文化历史发展演变的大部分历史遗迹和珍贵文物遭到损毁。
  幸运的是,地震前夕,北川的120多件文物去年经过认定级别后,送往绵阳市博物馆馆藏,这才幸免于难。
  但有些东西无法挽回。
  羌笛何须怨杨柳。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馆长高泽友告诉记者,北川县会吹奏羌笛的人仅有几十人,有相当一部分在地震中遇难。其中包括一名研究羌笛乐曲的专家。
  孙宏开教授告诉记者,2006年,全国唯一一个由政府主导的“羌族文化研究中心”在北川县挂牌成立。而汶川大地震彻底勾销了该研究中心已有的研究计划和研究成果。羌文化研究专家谢兴鹏也在本次地震中遇难。
  最传统羌寨小学被埋
  羌族文化保存最完整的村落之一阿尔村的耕田被毁,另小寨子沟、黑虎羌寨、萝卜羌寨等损毁严重
  6月2日上午,86名山里少年离开他们的故土,前往深圳。他们是目前国内惟一一个羌语少年合唱团。他们的家,原本在汶川县龙溪乡阿尔村,位于龙溪乡一座大山的半山腰上。
  羌族村寨大多位于半山腰上。据说当年诸葛亮评定羌族的叛乱后,许诺羌族头领“高官你尽管做”,但因为方言,头领听成“高山你尽管住”,于是,带着族人迁徙到川北的群山之上。
  阿尔村是目前羌族文化保存最完整的羌族之一。全村800多人,均能用传统羌语交流,村里也保存有完整的羌族传统宗教。
  阿尔村的村委会主任朱金龙说,地震导致的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已经严重威胁到全村的安全。“并且,以前的耕地已经全部毁坏,村里小学也被山石覆盖,必须整体搬迁。”朱金龙说,这是村里孩子整体搬到深圳读书的原因。等村民被安置到安全地方,孩子们再迁回来。
  阿坝州宣传部副部长陈顺清向记者介绍了阿坝州汶川、茂县的高山上的羌寨受滑坡泥石流威胁的情况,他说,“羌族生存的基础被动摇了。”
  陈顺清所说的“羌族生存的基础”是指耕地、饮水等物质条件。
  记者获得的官方资料显示:汶川县原有耕地106500亩,地震导致灭失土地42000亩,严重损毁48000亩,仅存1万多亩耕地。如果将居民就地安置,其生存基础已经丧失,吃饭和饮水都将面临严重困难。
  不仅汶川的羌寨面临此种情况,理县的桃坪羌寨、茂县的黑虎羌寨、汶川的萝卜羌寨、北川的小寨子沟等羌寨遭受毁灭性破坏,其他羌族民居也大多数倒塌,几乎毁损殆尽。
  羌文化会被同化?
  身处大山让羌族传统避免同化,震后走出深山的羌人如何保持文化传统将是个新课题
  四川省有关方面已经注意到,以朱金龙的阿尔村为代表的传统高山羌寨,在地震后所面临的生存危机。离开世居的土地,他们将转入城市或其他地区。目前搬迁已提上议事日程。
  阿尔村这样的羌寨搬离深山后,如何在新的聚居地传承羌寨原生态文化、维持传统宗教,将是新的课题。
  首先,羌族的一些传统文化便是与他们生存千百年的大山联系在一起。据羌族史诗《羌戈大战》记载,“白衣女神”曾用雪山帮助羌人始祖挡住追兵,让其脱险。
  地震后,汶川的萝卜羌寨、阿尔村、茂县的黑虎羌寨,已经不适合继续居住。他们要离开曾经保护自己的大山了。
  学者王明珂曾研究发现,这些羌族山寨比如黑虎羌寨,每一个组(生产队),都信奉自己的菩萨或者山神,敬山神是各自敬各自的。同一个山沟里,“白家一个山神,谢家一个山神,李家一个山神,徐家一个山神,都在高山上。”
  王明珂在他的《羌在汉藏之间》一书中说,羌族传统习俗能比较完整地保存,与他们身处高山羌寨之中有关。曲山、威州等城镇羌民,其实已经放弃了一些传统文化。
  可以想象,当黑虎羌寨搬迁之后,各村之间的社会群落重新调整,他们的山神信仰将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村里的寺庙全被震倒了。”阿尔村的村委会主任朱金龙告诉记者。但是,对于他而言,目前仍然没有精力来考虑这些问题。他首先考虑的还是,村里的800多人,怎么平平安安地搬到一个安全的新的聚居点。
  一级文物被摔成七块
  碉楼、水利系统、古墓葬群等大量羌族文化遗产被埋,有官员称若不抢救,羌文化或成绝响
  地震的时候,70岁的羌族老人李世宣正在北川公园里散步,躲过一劫。他至今仍暂住在绵阳九洲体育馆内的难民聚居点。
  为了成立一个羌族民俗博物馆,2007年9月份,北川县文化旅游局委托这位有着40年收藏史的民间收藏家开始在茂县、北川的羌寨里搜寻羌族文物。
  “我们一共收集到300多件羌族文物,包括羌族传统武器、传统丝织品、马家文化以及齐家文化时期的土陶、羌族传统的瓷器和木器,原本打算在羌历年前开展,但这一下子全没了。”李世宣惋惜地告诉记者,“尤其是一件羌族的弩,是孤品。”
  李世宣所参与的、由绵阳市专门拨款10万元搜集羌族文化遗产的行动,因为地震,导致羌族文物集体被毁。
  早在20世纪50年代,羌文化研究专家孙宏开也实地考察过川北的羌寨。对于当年走过的地方,那个村子有什么建筑,半个世纪后,他依然清晰记得。 6月10日,孙宏开给记者提供了灾后羌族物质文化遗产抢救的一个简单清单。其中包括碉楼、羌族水利系统、羌族桥梁(溜索)、羌族刺绣、羌族传统饮食、古代羌族墓葬群、释比。
  记者从四川阿坝州政府以及国家民委得到的资料显示,孙宏开所提及之羌族文化遗产各个方面,几乎都在汶川大地震中遭到破坏:
  北川永平堡石砌古城墙多处垮塌,城门开裂、变形。茂县勒石村聚居遗址、克枯栈道等无不遭到毁灭性破坏。茂县黑虎乡的黑虎鹰嘴河寨的碉楼有部分坍塌;撮箕山石棺墓葬群部分山体滑坡。另外,还有安乡石棺葬、牟托石棺葬、别立石棺葬等遗址因为震后交通中断,受损情况尚未统计。
  此外,两县的一些馆藏文物亦遭受破坏。汶川县文物管理所的国家一级文物瓦司差役碑被摔成7块;635件陶器损失40%。茂县羌族博物馆馆藏的7519件陶器瓷器有70%损坏。
  “北川几个民族手工艺作坊,也在地震中失去了。”在地震中失去妻子的北川羌族博物馆馆长高泽友说。
  而记者也从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了解到,已经有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地震中遇难。而具体的数字,还在统计之中。
  总理要求保护好羌文明
  文化部成立了羌族文化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开展抢救工作;冯骥才也带领民间力量入川调查
  目前需要耐心等待更久一些,才能明白羌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在汶川大地震中,到底失去多少文化记忆。
  “民族记忆片段的流失,让一个民族宛如没有皱纹的老祖母,年轻得可怕。”冯骥才著文论述地震导致羌族民族记忆消失的可怕后果。
  日前,他所带领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所组织的调查组,已经入川,计划开展地毯式调查,抢救羌族文化遗产。
  国家民委于5月30日,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四川地震灾区羌族文化抢救与保护座谈会,并启动了抢救羌族文化遗产项目。于此同时,文化部也成立了羌族文化保护工作领导小组。
  文化部要求,尽快摸清地震重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灾情况,掌握重灾区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和传承人的相关情况,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传习所等设施的受损情况。在组织专家实地考察论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设施重建和恢复传承规划,纳入灾区文化设施重建规划。
  而自此之前,5月24日,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温家宝在汶川映秀镇接受中外记者采访时要求,要保护好羌族古老的文化和文明。随后,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就地震灾区羌族文化抢救和保护工作做出了重要批示。
  在5月30日的座谈会上,许多专家提到,应该在四川震中也建立一个文化生态保护区。
  汶川县阿尔村主任朱金龙现在忙于新居住点的兴建。他说,估计也许半年以后,那些远赴深圳的羌族孩子就能回到父母身边。“那时,阿尔村应该已经在新的安置点居住下来。”
  但是,在孙宏开等专家看来,此次地震之后,到底能有多少民族的记忆留给这些孩子,则是更需要担心的问题。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