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客人 | 注册特产屋 | 登录特产屋
手机版  二维码  | 领先的旅游特产门户网站 齐全的中国各省市县特产、国外特产,登记查询销售求购特产
东北特产:
辽宁特产 吉林特产 黑龙江特产 内蒙古特产
华南特产:
广东特产 广西特产 海南特产 台湾特产 香港特产 澳门特产
华北特产:
北京特产 天津特产 山东特产 河北特产 山西特产
西南特产:
四川特产 重庆特产 云南特产 贵州特产 西藏特产
华东特产:
上海特产 江苏特产 浙江特产 安徽特产 福建特产
西北特产:
陕西特产 甘肃特产 宁夏特产 青海特产 新疆特产
华中特产:
河南特产 江西特产 湖北特产 湖南特产
国外特产
亚洲特产 欧洲特产 非洲特产 北美洲特产 南美洲特产 大洋洲特产 南极特产
特产大全网 特产大全网
特色文化
www.tcdqw.com
用户名:
密   码:
          


特产大全网的第一个拼音字母 tcdqw 就是域名,记住下次登录哦!
   特色文化 — 特产  —  特产 —  特产   

10492.生情系鹤山狮艺


推荐人:-特产屋   分类:     
相关查询:     特产店地图     特产店地图        旅游     旅游

   
    十年手写《南国醒狮》
     鹤山狮艺,由1852年出生于鹤山沙坪越塘大朗村的冯庚长所创。冯庚长自幼随其身为少林俗家弟子的父亲习武,有着深厚的武功底子,后师从在佛山开医馆、武馆的同乡冯了性,学武艺、狮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创立了鹤山派醒狮,遂与佛山醒狮成为代表南国醒狮的两大派。
   冯庚长的鹤山狮艺,一方面在鹤山本土传承,另一方面,由鹤山人带到新加坡传承。在鹤山本土,如冯庚长故乡的越塘村心村醒狮队,将狮子凶猛而又活泼可爱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上世纪80年代在鹤山的狮艺大赛中获冠军,是传统南狮的佼佼者;鹤山狮艺传入新加坡,在狮城发扬光大,鹤山狮成为狮王之王,并扩展到东南亚一带,在全世界都有一定影响力。现在鹤山狮艺发展分为鹤山本土与海外两大阵营。
   独树一帜的鹤山狮艺,既有狮子的雄强威猛,又具有猫的活泼可爱,技巧性和观赏性都很强,极具传承、保护价值。
   ●传承人剪影
   “1945年,八年抗战胜利,捷报传来,沙坪街头巷尾忽然蹿出了10几只醒狮,真是醒狮威武人欢腾!”今年74岁的冯昆杰老人对当年的盛况仍记忆犹新。冯昆杰是“广东狮王”冯庚长的四传弟子,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鹤山狮艺的传承人。
   他向记者讲述了鹤山狮艺昔日之盛,也讲述了今日传承之艰。这位老人为了更好地保存和发扬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结合自己半生的经历,用10年心血编写了一本200多页、超过5万字的手抄本,介绍鹤山狮艺,取名《南国醒狮》。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该书至今仍未付印。
   1 七旬高龄 雄风不减
   套上沉甸甸的狮头,扎开弓步,时而嬉戏、时而扑食、时而高蹿低伏……一只栩栩如生的狮子占据了记者视线。
   很难想像,舞狮头的竟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翁。“老狮威犹在!”对于记者的啧啧称赞,冯昆杰谦虚地说:“年纪大了,腿脚不如前,‘跳跃'、‘翻滚'这些动作很难耍得好了。”
   冯昆杰口中的“跳跃”、“翻滚”均是鹤山狮祖师爷冯庚长独创“狮形猫步”中的招式,此外还有“捕鼠”、“玩耍”、“捕鸟”、“高蹿”、“低伏”和“翻滚”,合共8种步法。据介绍,鹤山狮特点概括有三,“狮形猫步”为其一,其余两项为“狮艺八情”与“七星鼓”,均为“广东狮王”冯庚长所创。
   “动静分明,形象逼真,惟妙惟肖,这是鹤山狮艺最有价值的艺术风格,也是鹤山狮长盛不衰的主要因素。”冯昆杰告诉记者。
   据介绍,鹤山狮艺的“风光史”还不少。上世纪20年代初,鹤山狮艺在广州庆祝孙中山“大总统就职”的活动中名噪一时,引起省内外的轰动。1987年8月9日,是新加坡独立22周年的国庆日。在异地他乡的土地上,在旌旗招展的游行队伍中,悦耳的“七星鼓”、威武雄壮的鹤山狮,甚是吸引围观者的目光。追根溯源,这些在新加坡的鹤山舞狮者都是冯庚长的三传或四传弟子。
   2 九岁学艺 五旬著书
   从存放醒狮器械的仓库回来,冯昆杰拿出了他的《南国醒狮》给记者看。这是一本记载了鹤山狮艺完整内容与作者半生经历的手抄本,共200多页,5万余字。记者看到,手抄本封面上方有毛笔手写“南国醒狮”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下方则画着两只栩栩如生的鹤山醒狮。为了保存好封面字画,作者用透明胶布把封面贴起来,以免颜料掉色。 
   老人不停抚摸着手抄本的封面说:“这里很多内容都是我的亲身经历,流传下来对后人了解鹤山狮艺文化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今年74岁的冯昆杰9岁开始学习醒狮,10岁就参加醒狮队的巡游表演。老人师承冯祯,结合师傅的教授和表演心得,力求演绎出自己的醒狮特点,并且不遗余力地保护与传承鹤山狮艺。
   上世纪80年代,冯昆杰在沙坪中学任教,组织了该校第一支少年醒狮队,得到了校方和同学们的积极支持,器材由关心狮艺的老板赞助。冯昆杰回忆,他和参加醒狮队的同学利用周末和寒、暑假的时间训练,由于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狮艺进步得很快。
   “鹤山撤县设市的时候,我们还被邀参加表演呢!”冯昆杰自豪地告诉记者。
   可惜,1992年冯昆杰退休以后,由于再没有可以传授狮艺的教练,这支本来很有希望的少年醒狮队就此解散。 
   1988年,当时年过半百的冯昆杰将积数十年心血收集到的资料,结合自己半生经历,开始编写《南国醒狮》。该手抄本内容主要分两部分,其一介绍鹤山狮艺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其二则介绍了作者生平拜师学艺和参加舞狮大赛的经过。
   据了解,以前冯昆杰有个经商的弟子曾想出钱帮他出版此书,但是当时冯昆杰并没有答应。近年来,听说鹤山市政府有意成立龙狮协会,冯昆杰表示,只要政府需要,他会将他收集的资料和一生的心得无偿献给政府,帮助政府发展鹤山狮艺。
   3 鹤山狮艺 路在何方
   采访中,冯昆杰提起自己的毕生憾事,乃是一位英年早逝的徒弟。“他才十几岁,年纪轻轻,已经颇得我的真传,最难得的是他对鹤山狮艺的热爱是由衷的,不顾一切阻力学艺,可惜死于一场交通事故。”虽已事隔多年,老人依然十分感慨。
   一项技艺与文化传统的传承,需要有足够多认同并积极参与的人,就好像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虽然醒狮对鹤山民众来说依然耳熟能详,但是真正熟悉狮艺并能全身心投入到这门技艺中的年轻人已经不多了。”谈起鹤山醒狮的前途,冯昆杰还是显得颇为忧虑。 
   醒狮表演的收入并不高,而且缺乏持续性,冯昆杰也承认,把舞狮作为一项职业和主要生活来源,在现阶段是不现实的。他说:“过年的时候,镇、村组织舞狮,‘采青'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醒狮队基本开支和器材更新;商铺开张时邀请舞狮表演的出场费虽然较高,但却不稳定,往往很长时间都碰不上一次。”
   正因如此,冯昆杰现在所在的鹤山越塘村心村醒狮队虽然拥有队员30多名,但是能够经常参加训练和表演的成员却不到一半。除了醒狮队成员不能经常参加活动以外,冯昆杰还有别的担心:“时代在变化,年轻人喜欢新鲜玩意,狮艺对他们的吸引力恐不如从前了。”
   不过,近年来这一情况逐渐有所好转。冯昆杰告诉记者,鹤山及周边城市乡镇、企业开始重视重拾狮艺这门传统艺术文化。他们经常邀请冯昆杰及醒狮队成员前往担任教练,教授鹤山狮艺。“这几天我和几个徒弟经常往顺德跑,为那里的乡镇醒狮队或企业醒狮队上课,听到有人要学鹤山狮艺,我的心里可高兴了。”老人说这些时不禁喜上眉梢。
   对于鹤山狮艺发展的现状,冯昆杰也曾费心思量。他说:“以前舞狮是靠师傅手把手地传授给徒弟,这样能够接触到的人自然很少,而且效率也低,往往一个师傅一辈子只能带出两三个徒弟。”针对这一情况,冯昆杰认为应把鹤山狮艺的历史文化和技艺整理成文字,并付印出版,让更多年轻人有机会接触鹤山狮艺,并在逐渐了解的过程中喜欢上这项传统文化艺术。
   此外,冯昆杰认为,政府的支持也是很重要的。他说:“只有政府加大支持力度,鹤山众多的醒狮队才有更多机会参加演出和比赛,而这些活动,对于各醒狮队之间交流切磋,提高技艺是很有好处的。” 
   ●问策专家
   增加“露脸”机会很重要
   针对鹤山狮艺的传承问题,记者致电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张来仪教授进行了解。张教授表示,鹤山狮艺存在被遗忘的危险,如何让其精髓被更多人了解、喜爱是其传承的重中之重。而如何增加其“露脸”的机会,则是必须尽快解决的一个问题。
   每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均有其精髓,鹤山狮艺从冯庚长传承至今,历经百余年,底蕴深厚,艺术风格独特,这是必须牢牢抓紧的。鹤山狮艺作为一项表演艺术,如果不能为群众喜闻乐见,则会失去生命力。如何在保持其精髓不“变味”的前提下,创新其表演形式,是有关部门和传承人应该积极思考的一个问题。
   对此,张教授以西北民歌为例说明。他说:“原来流行于陕北一带的信天游民歌,其实外人很难欣赏,但是经过表演艺术家们的加工,既保留其浪漫、奔放的特点,又悠扬动听,很快就风靡大江南北。”
   张教授强调鹤山狮艺要增加“露脸”的机会,因为这既有利于其不断提升表演魅力,也有利于更多群众近距离接触狮艺表演。他说:“政府的扶持很重要,如各类庆典,除了考虑明星出席以外,是否也为这些地方艺术瑰宝‘露脸'留一席之地?”
   对于冯昆杰不遗余力传播狮艺的行为,张教授予以高度肯定。他说:“传承人顾名思义,乃是‘非遗'承上启下之人,他是一个‘非遗'项目最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人,其一举一动至关重要。”张教授认为,《南国醒狮》的出版发行,可能不赚钱,但是对于传承鹤山狮艺,却具有重要的意义。
   ●政府思路
   筹备龙狮协会打造文化品牌
   据了解,近年来,鹤山市委、市政府把鹤山狮艺这一历史悠久、名扬天下的文化珍宝提到十分重要的高度来认识,明确要求“十一五”期间加强对鹤山特色文化资源的整理、开发和保护,进一步发掘鹤山咏春武术、鹤山客家和鹤山狮艺三大特色文化的内涵,把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组织有关力量专门调查研究。
   同时,还计划筹备鹤山市龙狮协会,进一步推出对发展鹤山狮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一系列活动,以此精心打造鹤山狮艺这一文化品牌。
   ●记者手记
   “年轻”的鹤山狮艺与传承人
   鹤山狮艺从祖师爷冯庚长“创派”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其传承人冯昆杰也已过古稀之年,对于人们有限的生活记忆来说,不可谓不“老”,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却时时感受到,鹤山狮艺与其传承人的“年轻”。
   这似乎是一个矛盾的命题,事实却并非如此。举例来说,农历春节有上千年的历史,然而人们依然爱过。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农历春节中也加入了越来越多的现代元素,焕发出青春的力量。
   一个文化现象的“老”与“年轻”,不在于其年龄,而在于其内在的生命力。鹤山狮艺虽经百余载沧桑,却在始终前进,从以前的农村消遣节庆节目,到社会盛事的锣鼓助势;中间虽有沉寂、彷徨,如今又在日益兴盛的民间企业和乡镇特色文化中萌发新芽。
   鹤山狮艺的“年轻”还表现于其形式,卸掉历史的包袱,今日的鹤山狮虽仍保留冯庚长时的精华,招数却更加丰富,表演套路更新鲜。当然,这些都离不开那“年轻”的传承人冯昆杰。
   说冯昆杰“年轻”倒不是说他能返老还童,但是那依旧威武的身姿、坚持教授狮艺的活力、著书立说的热情,哪一点“老”了?“年轻”的鹤山狮艺让冯昆杰充满活力,“年轻”的冯昆杰又让鹤山狮艺现新姿。记者认为,这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传承人之间微妙的“化学关系”。
   尽管鹤山狮艺和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样,仍然面临传承上的许多困难,但是记者相信,有传承人的不懈努力、政府有关部门的积极扶持、广大市民的热心关注,一只只生猛的鹤山狮,一定能活跃于我们的视野内,再次抖出“狮王”的雄风。
 (来源:江门日报/作者:谢礼鸣 王文瑛)


 






     分享到


    查看推荐人:-特产屋的其它特产


我要留言    留言人: 更多评价
印象:
内容:
  验证码*  (* 请在左框中填写小图中字母或数字)
 

 
 
 
 
淘宝推荐相关特产销售
 
 
本网站所属权:特产大全网 Email地址: 444853730@qq.com 官方QQ: 444853730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特产大全网  渝ICP备08100157号
Copyright. ©2008 tcdqw.com, All Specialty in the site.All Rights Reserved
2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