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农耕时代,刺绣曾是中国妇女必备的一项“女红”技能,女性借助刺绣养家糊口、颐养性情、装点生活、传情达意,是她们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对自作自用的刺绣而言,其图样设计(选定、配色)与制作往往同是作为制作者的女子自己一人。    在当代,由于生产方式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变迁,大机器生产替代了绝大多数实用品的刺绣制作。当手工刺绣不再是女性生活的必要功课,作为一种文化商品的当代手工刺绣所表现的内容,在主流上也就不可能是其各自生活与个体情感的写照了,体现的是当代社会文化中大众文化的这部分。这样一来,包括挑选、确定从刺绣题材图形到与之匹配的工艺表现技法、材料,以及刺绣展示形式等方面内容的刺绣设计,就成为了尤其不能忽视的环节。如何通过手工刺绣的设计,在全球化的时代中既能表现民族地域特色,又不照搬旧样,表现自己时代的生活,显示当代的特征,成为了人们关注的内容。在艺术市场上发展势头不错,逐渐步入人们居家生活的欣赏类手工刺绣近年来的发展历程,既是传统手工刺绣与当代需求结合的摸索过程,也是帮助传统手工刺绣技艺重新定位的过程,设计在其中功不可没。    所谓欣赏类手工刺绣,通常是指以名家书、画等艺术作品为粉本的画绣。自宋代院体画兴起始,刺绣工艺逐渐被应用于制作这类纯欣赏类的作品,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在表现画绣的发展过程中,刺绣表现技法中最关键的内容――针法逐渐在原有基础上发展成直针平绣和乱针绣两大主要的语言体系。    笔者曾在有“中国民间刺绣艺术之乡”之称的苏州镇湖调研,当地的绣女曾如是告知:在镇湖,虽然很多绣女有几十年的绣龄,能熟练绣得一手平、密、光、顺的祖辈相传的传统直针平绣,在过去好技艺是受人称赞的,但如今大家往往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人们普遍以能将乱针绣绣好为荣,很多人开始学习乱针――这一她们过去完全不熟悉的针绣语言系统进行摄影和油画的刺绣。因为乱针绣适于表现的摄影等题材与现代人生活更加接近,与当代文化更接近,所以市场销路不错。同时乱针绣自由用线,看起来要轻松、灵活,比强调整齐排列线条,有些“匠气”,通常用于表现牡丹蝴蝶之类传统题材的平绣视觉效果要好。镇湖刺绣,是在农村家庭手工作坊的形式上发展成为今天的文化工业的,主要针对的是国内市场,其产品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化,当地部分绣女对直针平绣和乱针绣不同的态度,实际上也是当代社会大众文化需求造成的。    其实从根本上来说,平绣与乱针绣不仅本无优劣之分,而且强调工艺规范的平绣所具有的婉转丝光和密排其线的工艺美感,是乱针绣难以企及的,有着自身的独特魅力。市场化民间刺绣反映的大众文化对乱针绣的偏好情况,说明了一点,即刺绣必须通过设计,适应时代需要的发展,同时使表现技法与表现题材相互契合,才能在当代具有生命力。平绣与乱针绣各有其长,平绣蕴含自古以来人们观看方式中的思维方式特点,是工艺的必然,同时体现中国特有蚕丝绣线的天然美感色泽;乱针绣是近现代人们视觉思维方式提示给人的结构表现形式,二者的结合,是刺绣艺术创作研究在今天的必然趋势。一些优秀的刺绣艺术作品上,两种绣法并存一图并不鲜见。二者的融会贯通,创造时代新针法也成为刺绣艺术家们潜心研究、力求突破的课题。如绣娘卢建英等,中西画作,书法篆刻,甚至刺绣艺术的装裱及其展示方式,都可与当代其他视觉艺术等量齐观。    2001年苏绣研究所在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的指导下完成了一幅《金核子对撞科学图像》,作品使用特制的、在光照下能产生的闪烁动感的绣线新材料三叶异形丝,表现了金核子在加速中高速对撞、互相穿透形成的辉煌瞬间。李政道将他所精通的正弦理论联系到中国唐代怀素书法,南宋词人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词句,吴冠中与黄胄的国画中的线条,直到刺绣的丝线可以反映三维、四维世界的现象。他指出,在物理学中,超弦就是一根线,一根线可以表现所有视觉空间;苏绣也是一根线,苏绣生万物、生超弦,也可以表达空间和时间。    实际上,不只是苏绣,整个中国刺绣的成功探索必须与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艺术甚至是科学中的先驱人物合作,提升当代刺绣艺术设计的水平,才能使当代刺绣表现的内容跟上时代文化的步伐,适应当代的生活,刺绣才能发展,才有生命力,才能反映出今天越来越丰富多彩的世界。   (来源: www.ccdy.cn    作者:张朵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