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包米原为棕树籽实,因嫩时棕皮包裹,籽粒形似小米故名棕包米,它生产于陇川王子树、护国、邦瓦等山区,已经成为山区经济的一大支柱。产年值已达9至10万元。
  棕包米有苦甜之分,苦的称苦竹米,甜的称荆竹米;从形体上看,甜的体态宽肥丰满,苦的体态圆浑瘦长。
  棕包米是一种很好的菜果,营养丰富,兼有消炎清火及降血压的药用攻效,生熟都可吃,民间多为菜,有多种烹调方法,或炒肉丁,或炖鸡,或烧汤,辅以生姜、葱白、辣椒酸菜之类佐料,便是一道上乘的名菜。它不仅色美味香,且鲜脆栓爽口,吃了常令人口馋。更有 妙者,在炒肉丁中加点胡萝卜,即使以苦竹米为料,其味也会变得苦中有甘,甘苦回味。1985年《中国烹饪》杂志,曾发表原王子树中学炊事同张世浩撰写的《棕所米炒肉丁》的论文,给棕包米扬了名。如今,棕包米做为广大消费者喜爱的菜品,不仅在佳宾宴席上,有它的一锥之地,而且已成为山民们走亲访友的馈赠佳品。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棕包米的身价、派场都和从前不一样了。它不再是改革开放前那种不值钱,不起眼,不合人们口味的山旮旯货了。
  棕包米还具有其它蔬菜类不可媲美的特性。它供产期长,每年10月起至来年3月,都可买到鲜棕包米,在销售中易运输,易保管,耐腐烂,随你搁在地上,十天半月坏不了,因而商贩们最喜欢贩运。每年棕包米上市的季节,山区集市可热闹极了。山民们人背马驮喜气洋洋地来出售,常常放不稳驮子,棕包米就被抢购一空。有的商贩唯恐“抢”不赢别人,往往跑到赶集的半路口截购。
  近年王子树山区,靠种棕树脱贫的不乏其户,收入少的几百元,多的上千元。那邦村景颇族社员孙麻诺家便是其中之一。他家从六十年代开始栽棕树,先后在房前屋后园边地角种下500余株,年产值可达4000至5000元。他常对人们说“听共产党的话不会错,共产党叫我栽棕树,我栽了,现在棕树变成了 摇钱树”。原来,文化站党委书记王光卿同志,看到棕树全身都是宝,又是“懒庄稼”,便提出了 “让棕树站岗”的口号,从腾冲调来大量种子,号召群众在园边地角,荒沟坡脑栽种。孙麻若当时是社干部,他不仅号召群众种,自己也积极带头种植。如今,他年岁高了,不能再干重活,每年靠棕树收入,生活也过得乐呵呵。
  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繁荣和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需要,棕包树的种植与棕包米产量会有一个大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