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客人 | 注册特产屋 | 登录特产屋
手机版  二维码  | 领先的旅游特产门户网站 齐全的中国各省市县特产、国外特产,登记查询销售求购特产
东北特产:
辽宁特产 吉林特产 黑龙江特产 内蒙古特产
华南特产:
广东特产 广西特产 海南特产 台湾特产 香港特产 澳门特产
华北特产:
北京特产 天津特产 山东特产 河北特产 山西特产
西南特产:
四川特产 重庆特产 云南特产 贵州特产 西藏特产
华东特产:
上海特产 江苏特产 浙江特产 安徽特产 福建特产
西北特产:
陕西特产 甘肃特产 宁夏特产 青海特产 新疆特产
华中特产:
河南特产 江西特产 湖北特产 湖南特产
国外特产
亚洲特产 欧洲特产 非洲特产 北美洲特产 南美洲特产 大洋洲特产 南极特产
特产大全网 特产大全网
特色文化
www.tcdqw.com
用户名:
密   码:
          


特产大全网的第一个拼音字母 tcdqw 就是域名,记住下次登录哦!
   特色文化 — 特产  —  特产 —  特产   

10613.井陉拉花:六旬夫妇的拉花梦


推荐人:-特产屋   分类:     
相关查询:     特产店地图     特产店地图        旅游     旅游

   
    井陉拉花是一种风格独特的民间舞蹈。凭借其特色鲜明的音乐与舞蹈,井陉拉花入选了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优美的民间艺术离不开优秀的传承艺人,为了发展拉花艺术,数代井陉人在揣摩、学习中前行。井陉县城安五生、胡素姐夫妇既是拉花艺术的爱好者,也是其传承人,从2006年开始,夫妇俩开始为普及拉花而努力,迄今为止,他们教出的学生达200余人。“上到九十九,下到蹒跚走,井陉拉花遍地扭。”这是他们的梦想,也是众多井陉人的追求。     讲述:拉花艺人的陈年故事
     “梅开五福地,花绽七彩虹;乡韵曲之本,乡风舞中魂;乡音不绝万年欢,陉山奇秀腊梅红。”一边哼唱,一边舞蹈,已近花甲之年的安五生左手擎伞、右手执扇,即兴扭起了拉花。其动作飘逸洒脱,灵动活泼,将拉花艺术的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2月23日上午,记者在井陉县城韩信公园见到了正和朋友们切磋技艺的安五生。“了解拉花,就必须了解其历史。”坐下来休息期间,安五生打开了话匣子。
     据安五生介绍,拉花艺术的形成,与井陉县的地理环境、经济历史紧密相连。井陉县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楚汉相争,韩信“背水一战”大败赵军。其特殊的地理环境,让历史上的井陉人民备受天灾兵祸之苦。《井陉县志》记载,“元末明初,天下大乱,井陉民存者仅十之四五”,加以交通闭塞,山险水恶,是一个既“无服物采章之异”又“无葩卉奇珍之选”,连“衣食赋税”都“不足取办”的穷僻山乡。每遇天灾人祸,男女老少便结队外出逃荒,一路上男女相扶,虽然辛苦,坚强的井陉人民却从没有失去希望。“拉花就是逃荒途中形成的舞蹈”,虽然拉花的由来说法不一,但是安五生认为,拉花和历史上井陉人民逃荒的苦难经历不无联系。
     沉迷:“看到拉花就迈不开步”的老夫妇
     井陉民谚:“神过十五,人过十六”。十六日,“盛装美食,扮演文、武会出,鼓乐歌舞,经日不休。始在本村,继而数乡相约。文武会出,交相往来,俗称‘走会',至二十一、二始止”(见民国23年《井陉县志》风土篇)。
     ”看到拉花,几乎无法迈步。”安五生的老伴胡素姐告诉记者,就像东北人喜欢二人转一样,井陉人对拉花也有着特殊的喜好。看到别人在场上表演,她和众多围观者一样,都用崇拜的眼神去打量表演者。早在十几年前,她把拉花当作业余爱好学习揣摩,2000年退休后,她更是沉迷在拉花表演当中,2006年,她索性组织了一帮老姐妹,从县文化馆请来专业老师,开始学习拉花,越学越觉得拉花之精妙。胡素姐说,几个月后,她们就可以上场表演,在之后的日子里,她不断揣摩、请教老艺人,逐渐对拉花有了进一步领悟。
    在老伴的带动下,安五生也学会了拉花。每次表演,旁边都围满了人群,舞者往往扭得满头大汗,观众还说看得不过瘾。由看到表演,老两口迈进了拉花艺术殿堂的大门。
     心愿:普及拉花成夫妇俩的目标
     “井陉是拉花之乡,会拉花者也不少,但普及程度却有待进一步加强。”安五生说。
     安五生和老伴表演时,总希望观众也参与进来,但能共同扭拉花的人并不多。虽然有“井陉拉花遍地扭”之说,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在一系列拉花汇演受到肯定之后,老两口也开始教拉花。拉花有自己特有的服装与音乐,为了吸引学员,老两口自费买来音响设备,并掏钱购置了服装,免费供学员们使用。每天晚上,附近的韩信公园就成了学习拉花与表演拉花的露天舞台。
     在老两口的不懈努力下,拉花在周边逐渐普及开来,安五生夫妇的拉花表演团队也开始壮大,晚饭之后去韩信公园看拉花也成了周边居民的一大享受。
     成立了老年拉花队,安五生夫妇并不满足,他们又走进幼儿园、特教学校。幼儿园的孩子理解力差,特教学校的聋哑孩子们又听不到声音,这给夫妇俩的教授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安五生说,那一年他们早晨去幼儿园,下午骑自行车赶到几公里外的特教学校,晚上还要将音响设备搬到公园去组织大家练习与表演拉花,三个多月时间,老夫妇俩累得四肢浮肿,胡素姐整整瘦了5公斤。“一分钱不挣,何必这么辛苦!”看到夫妇俩疲惫不堪,许多人看不过去。但是老夫妇俩没有放弃,愣是让幼儿园和特教学校的孩子们学会了拉花的基本功,看着孩子们在各种比赛中捧回来的奖状,老两口感到莫大的满足。在扭拉花的过程中,孩子们也树立了自信心,拉花艺术的精神也开始在孩子们的心里扎根。
     传承:为“井陉拉花遍地扭”而努力
     老夫妇俩如今教出的学生达200多人,他们还在为“上到九十九,下到蹒跚走,井陉拉花遍地扭”而努力着。如今的井陉拉花早已不再只是男女表达爱情和逃荒生活的体现,生活富裕的井陉人早已将拉花这门古老的艺术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安五生和他的拉花舞伴们将家乡的美景与崭新的精神面貌也写进了唱词里,扭进了舞蹈里,他们在传承着拉花艺术的精粹,也在传承中不断地创新。
     省民俗文化协会会长袁学骏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我省民间文化保护上,井陉拉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如果没有几代拉花艺术家们的接力赛似的共同努力,这别具一格的拉花艺术可能早已像许多民间艺术一样消亡了。”
     相关链接:井陉拉花
     井陉拉花产生并流行于井陉境内,类属北方秧歌,见于民间节日、庙会、庆典时的街头广场演出。主要动作有“拉”、“推”、“蹲”、“翻”、“拧”和“倾”等,这些动作共同形成了它以刚为主、刚柔并济的艺术特点,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是我省乃至全国颇负盛名的民间舞种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井陉拉花搬上了舞台,1957年进京参加了“全国第二届民间舞蹈汇演”为中央首长做了专场演出。改革开放后,井陉拉花曾多次在文化部、省、市的文艺汇演中屡获金奖,并参加了各级的大型演出活动,享誉国内外。
 (来源:燕赵都市报)


 






     分享到


    查看推荐人:-特产屋的其它特产


我要留言    留言人: 更多评价
印象:
内容:
  验证码*  (* 请在左框中填写小图中字母或数字)
 

 
 
 
 
淘宝推荐相关特产销售
 
 
本网站所属权:特产大全网 Email地址: 444853730@qq.com 官方QQ: 444853730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特产大全网  渝ICP备08100157号
Copyright. ©2008 tcdqw.com, All Specialty in the site.All Rights Reserved
3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