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人之方言,意为吉祥面具舞,汉语俗称“十二相舞”。它源于白马人崇尚“万物有灵”的原始时期,是氐羌文化与藏文化的融合体,带有一定的祭祀性。其拟兽舞蹈的特征说明它应是远古“百兽率舞”的遗存之一。
  ?舞一般有七、九、十一人表演。其舞蹈组合的第一套动作叫“纽”,一般在大型的祭祀活动和神灵面前表演,包括祭祀祖神和祀山;第二套动作叫“尕”,一般在场坝里表演;第三套动作称“央”,是一套祝福的舞蹈,多用于走村串户、礼拜长辈、互道祝愿。
  “阿里尕”,汉语俗称跳小鬼,它是双人舞,代表一公一母,其中“母”的这一方为男扮女装。整个舞蹈展演了白马人男欢女爱的情景。
  ?舞的领舞戴号称百兽之王、森林之王的狮头面具,其余舞者所戴动物面具按俗规依次为牛头、虎头、龙头、豹头、蛇头、鸡头、俩小鬼、俩大鬼。其舞蹈对原始拟兽舞蹈的溯源、发展、演变及舞蹈仪轨的形成极具研究价值。
  ?舞的舞蹈组合以圈舞的点踏步、穿花的踮跳步为基本表现形式,舞蹈的基本动律以蹉步、小腿划圈蹲步、左右跳转圈为主,结合粗犷、神秘的上肢动作,栩栩如生地表现了所扮动物的形态,体现了白马人独有的审美意识。
  ?舞的整体仪式充分体现了白马人对大自然的崇拜,传达了维护当地祥和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