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客人 | 注册特产屋 | 登录特产屋
手机版  二维码  | 领先的旅游特产门户网站 齐全的中国各省市县特产、国外特产,登记查询销售求购特产
东北特产:
辽宁特产 吉林特产 黑龙江特产 内蒙古特产
华南特产:
广东特产 广西特产 海南特产 台湾特产 香港特产 澳门特产
华北特产:
北京特产 天津特产 山东特产 河北特产 山西特产
西南特产:
四川特产 重庆特产 云南特产 贵州特产 西藏特产
华东特产:
上海特产 江苏特产 浙江特产 安徽特产 福建特产
西北特产:
陕西特产 甘肃特产 宁夏特产 青海特产 新疆特产
华中特产:
河南特产 江西特产 湖北特产 湖南特产
国外特产
亚洲特产 欧洲特产 非洲特产 北美洲特产 南美洲特产 大洋洲特产 南极特产
特产大全网 特产大全网
特色文化
www.tcdqw.com
用户名:
密   码:
          


特产大全网的第一个拼音字母 tcdqw 就是域名,记住下次登录哦!
   特色文化 — 特产  —  特产 —  特产   

10608.桐乡民间故事:高手辈出 期待焕发新生


推荐人:-特产屋   分类:     
相关查询:     特产店地图     特产店地图        旅游     旅游

   
    李晟中
     在我市凤鸣街道、龙翔街道一带,至今还有一些擅长讲民间故事的老艺人。他们所讲的故事都是由上几代人通过口耳相传流传下来的。这些故事经过无数次的润饰,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地方特色。从如今还健在的老艺人身上,我们仍可以领略到桐乡农村民间故事的魅力。
 
 民间故事艺人沈金陵在茶馆给农民讲故事
  
 
 部分民间故事精品被收录到书中
  
      凤鸣街道中群村曾是有名的“故事村”
        在凤鸣街道中群村,民间故事高手郑善方每天夜晚都会拿出一个记录本,在上面记下自己当天所听到、想到的故事段子。这些页面已经泛黄的记录本倾注了老郑数十年的心血。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些故事得以继续传播下去。村中另外几名擅长讲故事的老年村民也有此想法。
       在中群村一些老年人的记忆中,小时候,讲民间故事之风在村里比较盛行。那时,村里的老老少少都会讲上几个民间故事。大家常常在门前空地或田间围在一起,由一个口才好的村民带头,将自己的拿手段子说给大家听。故事主体讲完后,听得起劲的村民就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按自己的思路把故事接下去,接得“顺”的时候,几个小时大家都不会散场。那是村民最开心的时候,一天劳作的疲惫也在此氛围中消失。
       郑善方是村中颇具代表性的民间故事高手。平时,只要老郑在村上一露脸,一些老年村民就会叫住他,让他讲上一段故事解解闷。老郑从不推辞,张口就来:“今天,我给大家讲个‘呆头女婿邀老婆'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呆头女婿,他老婆回娘家做客已有好几天了。他准备到岳父家把老婆邀回来。路上他碰见两个人,一路上即兴说了几句俏皮话,他全都记在了心里……到了岳父家,一些村民来看热闹,看见他来了,不好意思地停止了嬉笑。他顺口说出学来的话‘一淘麻雀乱调调,见了穷爷勿敢受',让大家吃惊不小。小舅子搬来一条三脚凳给他,他又说‘独木桥、独木桥,害那穷爷掼一跤'。小舅子马上恭敬地给他换了一条四脚凳坐。吃中饭时,别人都是好酒,给他的却是‘酒脚'。他又说‘上爿田里清水流流,下爿田里浑水浊浊',岳父听后马上叫人换上好酒……半天下来,岳父对他刮目相看,盛情款待了他3天后,让女儿跟他一起回了家。”
       “虽然听起来只是一个逗笑的故事,但是其中含有教育人们不要嘲笑别人的意思。”老郑讲完故事还不忘点评几句。老郑讲得生动有趣,在场的村民听得也津津有味。
       如今,虽然以往讲民间故事流行的盛况不再,许多擅长讲故事的老人也已陆续去世,但仍有10多名擅长讲述民间故事的老人健在。除了至今仍能讲述100多个故事的郑善方,还有擅讲“簖上人不吃鲤鱼”等风俗故事的马福娥,以及以讲福严寺传说见长的张秋洪,等等。
 
 文艺工作者来到民间艺人家中搜集民间故事
 
 孩子们围坐在民间故事艺人身边听其讲故事、唱民谣
       龙翔街道曾是讲故事高手辈出的地方 
       过去的龙翔街道农村,可以说是一个民间故事高手辈出的地方。多年钻研龙翔民间文学的程家琪对此深有体会。“1987年,桐乡县开展民间文学普查,我负责带领龙翔普查小组,在对本地的民间故事进行搜集时,发现了许多讲故事高手。”老程说,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到正福村走访钱桂洪。那时正好有许多村民围在钱桂洪身旁听他讲故事。老钱从鬼故事、生活趣闻、到当地传说,可谓滔滔不绝。老钱接连讲了3天,程家琪每天必到。老钱3天中所讲的故事,没有一次出现雷同或重复,让程家琪大开眼界。
       今年70岁的原皂林村村支书周庆福,也是讲民间神话故事的高手。“很久以前,当地有条毒蛇成了精,专害老百姓,天上的雷公菩萨想除掉它,但毒蛇能嘴巴朝上喷毒气,一时难以下手……”老周说着两手一摊,作无奈状,“……刚好,有一位猎人路过,看到这种情况后朝毒蛇开了一枪,雷公乘此机会马上闪电……最后蛇精被打死。”百姓为了纪念这位勇敢的猎人,在此建了一座桥,起名“蛇平桥”。这就是老周常讲的蛇平桥的传说。其他如“龙翔寺的传说”、“ 落水鬼与张渔夫”等故事,老周也说得绘声绘色。“讲民间故事,关键要记的故事多,而且噱头要好。只有这样,才能把故事说好,吸引村民来听。”老周说。
       擅长讲“坏秀才车子秀”、“与我勿搭界”和“东坡肉”等故事的单桥村村民徐金坤,在村里很有名气,尤其是他说的笑话很吸引人。“有一个人,碰到事情总说‘与我勿搭界'。有一次他腿上长了一个疮,有人对他说:‘你腿上长疮了'。他说:‘与我勿搭界'。过了几天,有人对他说:‘你腿上的疮开始烂了'。他仍然说:‘与我勿搭界'。又过了一段时间,又有人对他说:‘你的疮已烂得臭了'。他还是说:‘与我勿搭界'。不过他嘴上这么说,其实自己也嗅到了气味。于是他想了个办法,叫家里人把墙打个洞,把烂腿伸到别人家里,让别人去臭,这样就真正‘与我勿搭界'了……”老徐刚一说完,周围的听众已经“东倒西歪”笑成一团了。
       “能讲100个故事以上的人,村民就称其为故事高手。”程家琪说,不同故事高手讲述的故事内容不同,各个村流传的民间故事各具特色,如金牛村和董家村以讲鬼怪故事多一点,正福村的神话传说多一些,单桥村则是幽默笑话比较流行。 
     民间故事是农村原汁原味的精神食粮
       “桐乡农村流传的民间故事,是我市农民原汁原味的精神食粮。”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徐春雷说,这些民间故事,起源于“大头天话”,开始时只有短短的几句话,多是一些小笑话,后经一代又一代故事人不断传承、补充,才逐渐发展为一则则比较完整的民间故事。目前,民间故事在我市各地农村都有流传,但说故事的好手在凤鸣街道和龙翔街道比较集中一些。
       我市民间故事的形成和盛行,和当时的农村环境、农民生活状况有关。过去,许多村子地方偏僻,交通不便,农民的生活圈子只限于本村,他们的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农民通过讲故事、听故事这种形式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当然,民间故事在我市农村的流传,也与故事高手的带头作用有着紧密关系。过去,几乎每个村都有数名讲故事高手,通过他们的传播和影响,村民们大多也能说上几个故事,从而使民间故事在农村得以广泛流传。
       和其他民间艺术形式不同,我市流传的民间故事不借助任何道具,它之所以有较旺盛的生命力,主要在于具有贴近性和趣味性。这些民间故事往往来自于人们的生活积累,内容亲切生动、吸引人。而擅长讲民间故事的村民,更善于渲染,讲故事时语气生动,肢体动作自然。再加上一些语言技巧的灵活运用,如在讲故事间隙加上几句《十稀奇》的俏皮话,如“一头小猪生出一头母猪”,“麻雀驮野鸡”,“两岁孩童出胡须”,“三岁姑娘大肚皮”,“八十岁老阿太坐在摇篮里”等趣味横生的话,气氛很容易感染当时文化生活贫乏的听众。
       农民创作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故事,它的魅力不可小瞧。采访中,徐春雷说起了一件趣事。1982年,他到乌镇采风时搜集到民间故事“乌镇姑嫂饼”,并在报刊上发表。不料,这则小故事在各地产生了不小影响。姑嫂饼在市场上一时热销起来,恰如给当时销售不太景气的姑嫂饼注入了一支强心针。第二年,《浙江日报》又发表了朱掌声采写的“一则故事救活了乌镇姑嫂饼”新闻,不久,《人民日报》又予以转载,使得乌镇姑嫂饼名扬江浙沪,销售量猛增了100多倍,现在,姑嫂饼已经成为乌镇景区的重要旅游产品。
   如何让民间故事重新焕发生命力 
       如今流传下来的民间故事,大多与我市的蓝印花布、羊肉、蚕桑、菊花等特产,以及凤鸣街道福严寺、乌镇古镇等名胜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有关福严寺的传说,如“福严寺宝之阴阳宝镜”、“福严寺宝之漏沙镬子”和“三个铜钿造福严”等故事就有很多。而有关乌镇水阁、访卢阁、乌将军庙、昭明太子读书处等各种传说更是多不胜数。
       一些民间文学工作者认为,桐乡民间故事是一笔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间文艺传承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价值在于,这些民间故事大多是倡导孝敬长辈、多做善事,并对社会丑恶现象予以揭露,能起到较好的教育作用。而且,这一民间艺术表现形式,较清晰地反映出过去桐乡农村百姓的生活状态、农村风貌以及独特的审美情趣。同时,它对我市各地的旅游开发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但令人担忧的是,由于过去文人普遍认为民间故事低俗,难登大雅之堂,不愿去搜集记录,因此,民间故事在各种桐乡方志中都没有记载,而是一直由农民代代口耳相传下来,如今,许多讲故事高手已经去世,一些优秀的民间故事也因此失传,这对这笔遗产的保留增加了难度。
       同时,民间故事缺少传承人,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走访中,一些年老的民间故事高手表露出担忧:现在,农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看电视、唱卡拉OK……许多人对听民间故事已不太感兴趣,更别说传承这门民间艺术了。
       对处于濒危状态的民间故事,我市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逐步进行挖掘和保护。当时,全国开展了一次民间故事、歌谣和谚语普查活动。我市也组织了大批人员进行大范围的搜集,共采集到民间故事1587篇,歌谣337首,谚语4000多条,最后由时任县文化馆民间文学专职干部的徐春雷执编,从中整理选取了民间故事230篇,歌谣124首,谚语900条,编成《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浙江省桐乡县卷》,约40万字左右。2004年,我市又开展了民族民间艺术普查活动,对民间故事、歌谣和谚语进行了进一步调查。2008年,我市又开展了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整理出600多种民间文学项目,民间文艺特别是民间故事被提到了更高的文化地位。近几年,我市还逐步建立了一些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组织中小学校学生到基地参观学习,加强他们对民间文艺的认识,并对具有代表性的传承人予以保护,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同时对他们的生活给予资助。
       许多民间文学工作者认为,对民间故事的保护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他们呼吁,我市应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提高群众对民间故事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唤起社会各界的保护意识,并创新保护手段,比如开展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完善保护平台,多渠道解决保护工作中的资金问题,使民间故事这一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来源:嘉兴日报)


 






     分享到


    查看推荐人:-特产屋的其它特产


我要留言    留言人: 更多评价
印象:
内容:
  验证码*  (* 请在左框中填写小图中字母或数字)
 

 
 
 
 
淘宝推荐相关特产销售
 
 
本网站所属权:特产大全网 Email地址: 444853730@qq.com 官方QQ: 444853730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特产大全网  渝ICP备08100157号
Copyright. ©2008 tcdqw.com, All Specialty in the site.All Rights Reserved
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