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一: 
      相传北宋时的文学家苏东坡在杭州做刺史时,曾为民排忧解难,做了许多有益于老百姓的事,尤其是他曾发动20万大军疏浚西湖,将挖掘出来的湖中泥土筑成沟通南北的长堤——苏堤,从而大大改善了交通。更重要的是使西湖增加了蓄水量,消除了水灾,并利用湖中水灌溉良田,使杭州地区年年获得丰收,这一带的老百姓十分感激苏东坡,人们私下相议,用什么来报答自己的恩人呢?后来有人打听到,太守喜欢吃猪肉,他还写了一首关于猪肉的诗呢!于是人们为了报答苏东坡的功绩,每逢农历过年时,各地老百姓都要抬着猪肉给他拜年。这样一来,苏东坡每年都要收到许多猪肉。面对如此多的猪肉怎么办呢?他叫人将所有的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按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花名册每家发送一份,当地老百姓感激不尽,便将这种肉称为“东坡肉”。有位有眼识的饭店老板,一眼看到了商机,便挂出“东坡肉”的牌子专卖红烧肉,生意顿时十分兴旺。后来“东坡肉”成了杭州的名菜。 
      典故二: 
      又有一说,苏东坡被贬官后,回到了杭州,整日在家闲着无事,常亲自烹制各种菜肴。有一次,家中来了客人,他烧了一锅肉招待客人。他将肉下锅后,便与客人下起棋来,棋下了几个小时,才想起锅中有肉,他以为肉又烧焦了,不料,肉不仅没烧焦,而且香气扑鼻,色泽红润。他尝了尝,味道美极了,连忙端上桌,客人赞美不尽。苏东坡还写了首有趣的炖肉歌:“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苏东坡的“炖肉歌”在湖北地区广为传颂,不少人慕名向苏东坡求教,有的是来向他学文章,有不少人是来向他求教如何做东坡肉的。人们用他在炖肉歌中所说的方法烹制肉菜肥而不腻,味美可口,并将这种红烧肉称之为“东坡肉”。除了杭州外,湖北黄州、四川、江西和云南以及全国各大中城市都可品尝到东坡肉,制作方法各有千秋,其色香味各有所长。 
  东坡肉
      制作原料:
      带皮五花肉750克,笋片150克,荷叶夹10只,盐1克,料酒20克,冰糖20克,葱70克,姜片30克,酱油40克,胡椒粉2克,味精2克,鲜菠菜3棵。 
      制作方法: 
      将带皮五花肉切成方块,每块肉上剞十字刀纹。将肉块放入清水中煮至五成熟时捞出。 
      将锅底放一层姜片,将肉块摆上沙锅内(皮朝上)。肉上面放笋片,加料酒、酱油、冰糖、清水,先用旺火煮沸,再用小火久焖2小时,至肉酥烂味透时加入味精起锅装盘,肉皮朝上。将炒熟的菠菜放入肉盘的两端,两边摆上蒸熟的荷叶夹,撒上葱花、胡椒粉即成。 
      特点:
      其形方正,肥瘦相间,其色红亮剔透,肥润油亮。其味香酥,软烂可口,荤香扑鼻。吃起来糯而不腻,咸甜适中,风味独特,为可饭可酒之佳品。对大多数少荤多素的中国人来说,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