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客人 | 注册特产屋 | 登录特产屋
手机版  二维码  | 领先的旅游特产门户网站 齐全的中国各省市县特产、国外特产,登记查询销售求购特产
东北特产:
辽宁特产 吉林特产 黑龙江特产 内蒙古特产
华南特产:
广东特产 广西特产 海南特产 台湾特产 香港特产 澳门特产
华北特产:
北京特产 天津特产 山东特产 河北特产 山西特产
西南特产:
四川特产 重庆特产 云南特产 贵州特产 西藏特产
华东特产:
上海特产 江苏特产 浙江特产 安徽特产 福建特产
西北特产:
陕西特产 甘肃特产 宁夏特产 青海特产 新疆特产
华中特产:
河南特产 江西特产 湖北特产 湖南特产
国外特产
亚洲特产 欧洲特产 非洲特产 北美洲特产 南美洲特产 大洋洲特产 南极特产
特产大全网 特产大全网
特色文化
www.tcdqw.com
用户名:
密   码:
          


特产大全网的第一个拼音字母 tcdqw 就是域名,记住下次登录哦!
   特色文化 — 特产  —  特产 —  特产   

10261.粤北排瑶:岭南文化的奇葩


推荐人:-特产屋   分类:     
相关查询:     特产店地图     特产店地图        旅游     旅游

   
    在今年公布的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连南瑶族长鼓舞在歌舞类别中榜上有名,这是该县继耍歌堂后的第二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连南排瑶是粤北山区古老的少数民族,保留了较原始的自然和文化生态,是广东岭南文化中颇具个性特色的文化遗产,是一束绚丽多彩的山花奇葩。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保护、继承民间文化成为媒体、学者关心的焦点。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只有人民群众热爱自己的文化,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才有希望。所以,全民的保护才是真正的保护。
     瑶族是我国较为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绵长绚丽的文化。瑶族人民以勤劳、勇敢、强悍著称于世。
     瑶族的历史源远流长,远古为尤人,九黎、三苗族群部落联盟的主要成员,距今四五千年前,生息、活动在黄河及长江中下游、淮河上游一带,主要分布在今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安徽、江苏等地区。后来,炎黄部落联盟击败九黎集团,蚩尤被杀于涿鹿之野,余部南下,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三苗国”,后因三苗复九黎之德,屡犯中原,被大禹率部打败。后又“窜三苗于三危,放欢兜于崇山”,苗、瑶部族沿江汉、江淮流域大规模举族迁徙,其中大部南下古荆楚地域,形成古代“荆蛮”,主要分布在湘、鄂交界的武陵山区。秦汉以来,瑶族先民主要聚居在湖南的湘、资、沅、澧流域和洞庭湖沿岸一带,古有“武陵蛮”“五溪蛮”“长沙蛮”“衡山蛮”“零陵蛮”之说,后根据南朝刘宋范晔撰《后汉书》所述“盘瓠传说”,多学者又把秦汉至南北朝时期这一带蛮人归于瑶人先祖“盘瓠蛮”之后。
     瑶族的正统称呼始于北朝梁时,在隋唐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民族实体――莫瑶,其分布除湘西、湘中北、湘南外,还南及粤北和广西东部山区。当时的粤北熙平郡统辖今广东的连州、阳山、连南、连山、韶关、乐昌、南雄、怀集等县市,是广东瑶族主要聚居地。
     广东瑶族早在南北朝时期已有零星史记,但从何而来,说法不一。一曰从湖南入广东,再转广西;二曰从湘西入广西,再进广东;三曰直接从湖南过五岭分道入桂粤两省。
     粤北山区古老的少数民族,保留了较原始的自然和文化生态,是广东岭南文化中颇具个性特色的文化遗产,是一束绚丽多彩的山花奇葩。连南排瑶从史料和姓氏族谱考证,多属宋以来从湘南道州迁来(祖上居湖南辰州),亦有从广西迁来的,时跨千年。最早记载为唐宋之间的五代,距今有1000余年;至迟也在明中后期,距今也有400余年。
     连南排瑶号称八排二十四冲,分布在粤北的崇山峻岭中,人口近八万众。山地农耕为主,是典型的传统农耕文明社会形态,至今还保留着较为完好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和风土习俗。除了与汉族相同的春节、元宵、清明、中秋节外,还有本民族风情浓郁的“开春节”(三月三)“晒神节”“开唱节”“盘王节”“耍歌堂”等民俗节庆。如果把一些小节庆算进来,平均每个月都有喜庆活动。
     排瑶是一个热爱生活的民族,也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每年的“开春节”“开唱节”“盘王节”“耍歌堂”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和欢庆活动,尤其一年一度的“耍歌堂”,排瑶人都穿上各自绚丽多彩的服饰,欢聚禾堂或广场,号角声声,山歌阵阵,欢快的人群载歌载舞,热烈的长鼓舞让人眼花缭乱,绚丽多姿的民族服饰让人目不暇接,场景恢弘,风情浓郁。
     笔者从2001年至2007年6次走进连南瑶山,参加了两次盛大的“盘王节”耍歌堂,两次南岗古寨举行的“开唱节”和篝火晚会。连南原生态的瑶族文化、习俗、风情和服饰给笔者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是农耕文明留下来的经典文化形态,是远古时期以来生产方式繁衍出来的生活方式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古代男耕女织升华出来的一种农家乐的产物,亦是数千年流传沿袭下来的风土习俗中洋溢神韵的个性语言。它和与众不同的民族语言、歌舞、风俗一样,代表着民族的文化形象。
     男耕女织,载歌载舞,欢庆丰年,自古以来都是田园牧歌、小康社会的图景。可是,随着工业社会和现代文明的迅猛发展,传统悠久的农耕文明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边远山区刀耕火种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已接近历史的尾声。
     这几年,笔者多在云、贵、川、湘、粤、桂的民族村寨走访,除了云南、贵北、川西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尚保存着民族服饰和浓郁的风情外,湘南的郴州、常宁、祁阳、宁远、江华、江永等县市的瑶族百姓,基本不穿本民族的服装了。桂东的贺州、富川、恭城、荔浦、金秀等县,除边远山寨的老人还保留一点服饰外,年轻一代都着汉装。有的民族自治县几乎看不到穿民族服饰的人了。
     许多少数民族地区,除了民族服饰退出了人们的视野,连歌舞、习俗也在淡出社会生活。大量的年轻人外出打工,有的常年不归,不少地区村寨节庆活动因缺少年轻人的参与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激情和活力。如果民众与自己的文化生活日渐疏远,如果一代人对自己的民族情感日趋淡薄,如果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包括政府)漠视民族文化的保留和传承,传统的民族文化和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之间相关联的历史文化血脉就会断裂。如果一个民族的语言、服饰、习俗都失去了民族个性,这个民族文化的灵魂离迷失和消亡就不远了。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生命,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语言、服饰、民居、习俗、民间歌舞都是民族文化的形象特征,也是民族文化的形态和载体。那是从远古到今日的文化底蕴的信息积蓄和历史印记,是本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根植于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与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渊源和情感有着不可割裂的天然联系。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现代文明随着公路、电讯伸延和传递已进入山乡村寨,进入深山老林的边寨人家。但是社会进步、现代文明与民族文化不应是矛盾体,更不应是破坏因素,反之,绚丽的民族文化还应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是发展旅游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也是保存、弘扬、发展民族文化的契机和亮点。呵护和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应是粤北山区建设新农村和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文化建设工程之一。
     (来源: www.ccdy.cn)


 






     分享到


    查看推荐人:-特产屋的其它特产


我要留言    留言人: 更多评价
印象:
内容:
  验证码*  (* 请在左框中填写小图中字母或数字)
 

 
 
 
 
淘宝推荐相关特产销售
 
 
本网站所属权:特产大全网 Email地址: 444853730@qq.com 官方QQ: 444853730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特产大全网  渝ICP备08100157号
Copyright. ©2008 tcdqw.com, All Specialty in the site.All Rights Reserved
2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