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客人 | 注册特产屋 | 登录特产屋
手机版  二维码  | 领先的旅游特产门户网站 齐全的中国各省市县特产、国外特产,登记查询销售求购特产
东北特产:
辽宁特产 吉林特产 黑龙江特产 内蒙古特产
华南特产:
广东特产 广西特产 海南特产 台湾特产 香港特产 澳门特产
华北特产:
北京特产 天津特产 山东特产 河北特产 山西特产
西南特产:
四川特产 重庆特产 云南特产 贵州特产 西藏特产
华东特产:
上海特产 江苏特产 浙江特产 安徽特产 福建特产
西北特产:
陕西特产 甘肃特产 宁夏特产 青海特产 新疆特产
华中特产:
河南特产 江西特产 湖北特产 湖南特产
国外特产
亚洲特产 欧洲特产 非洲特产 北美洲特产 南美洲特产 大洋洲特产 南极特产
特产大全网 特产大全网
特色文化
www.tcdqw.com
用户名:
密   码:
          


特产大全网的第一个拼音字母 tcdqw 就是域名,记住下次登录哦!
   特色文化 — 特产  —  特产 —  特产   

10823.南京云锦“凤还巢”


推荐人:-特产屋   分类:     
相关查询:     特产店地图     特产店地图        旅游     旅游

   
    20年前,南京人王六林带着几台织机和一身绝活,来到妻子刘菊红的老家涟水县李庄办起了云锦厂;20年后的今天,在已拥有65台织机、150多名娴熟技工,年产值有望破千万元的时候,王六林却一门心思想着把云锦厂从涟水搬迁到南京。
   日前,国家有关部门出台规定,对云锦的制作工艺、等级和产地等进行了规范,将南京市玄武区、白下区、秦淮区、建邺区、栖霞区认定为云锦产地。也就是说,这5个区之外任何地方产的云锦,都是“冒牌”的。
   对王六林来说,搬回南京成为不二选择。搬迁,无疑会伤筋动骨,但王六林对记者说:“回归,也是我多年的夙愿。”
   20年前,从南京到涟水:是保护,更是传承在梅园新村附近的南京天宫云锦专卖店里,记者听王六林说起当年搬迁至涟水的经过。
   上世纪70年代末,栖霞区尧化门王子楼云锦厂招来10个小学徒,18岁的王六林就是其中之一。他跟着老艺人从最初接线头开始,学成了一身云锦织造技艺。“当时厂里生产的云锦定向供应,不愁销售。后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厂子越来越不景气,到1986年,几乎到了人去楼空的地步。”
   王六林对云锦倾注了很深的感情。当初的10个小青年,只剩他和另外一个人仍在坚守。王六林就在那时把厂子接了下来,“也就几台设备,人都走光了。”当王六林准备在南京招兵买马重振云锦辉煌时才发现,人工成本太高,根本招不起工人。妻子刘菊红提议,不如回她的娘家涟水发展,能省不少钱呢。
    于是,1989年5月,王六林带着几台织机,和妻子来到涟水,成立了“南京织锦厂”,并注册了天宫云锦商标。苦熬两三年后,织锦厂逐渐步入正轨。如今,厂里有65台大型花楼织机、150多号熟练技工,成为国内最大的云锦生产厂家之一。王六林和他的伙伴们还用创新技术给传统云锦添彩,他为故宫复制的“天衣无缝”龙袍,深受好评。
   今年八、九月份,受瑞典王室成员邀请,王六林将一台织机搬到瑞典,现场展示云锦织造工艺。这样的交流不是头一回了,荷兰、新加坡、日本……他去过10多个国家,也带回了络绎不绝的订单。
   然而,就在企业发展势头红火之时,王六林却在考虑搬迁――国家相关部门对南京云锦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于今年10月1日正式生效,规定中,将南京市玄武区、白下区、秦淮区、建邺区、栖霞区认定为云锦产地,也就是说,王六林在涟水生产的云锦,成了“冒牌货”。
    搬回南京,成了他的不二选择。
     今天,从涟水到南京:是生存,更是发展
   这次搬迁,对王六林来说无疑是“伤筋动骨”的。但他告诉记者,早在4年前,他就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这个规定2004年就出台了,但一直以来,云锦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所以没有正式执行。”王六林还透露,近几年,南京一些云锦生产和研究单位负责人为制订云锦质量标准积极奔走,他也是其中之一。
   记者了解到,《规定》中将云锦定义为,以生丝、金银线和孔雀羽绒线等为原材料,采用独特的传统工艺技术,使用花楼提花木织机等传统设备,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用手工制作的多重纬色织提花丝织物。《规定》还对云锦制作工艺有了详细规范。“在具体操作中,有关部门会根据云锦厂织机的数量,按相应的年生产能力发放适度配额的‘身份证',不在保护之列的厂家没了‘身份证',其产品自然无法作为正品来销售。”王六林解释说,这样做是为了规范市场,保护云锦品牌。
   目前除南京外,涟水有3家较大的云锦厂,苏州、杭州、湖北等地也有规模不等的云锦厂和小作坊。《规定》的出台,对这些大大小小的企业都将产生影响。对王六林来说,“不搬,就意味着无法生存。”
   王六林告诉记者,这些年,他的云锦在得到市场认可的同时,也受到质疑――南京云锦,为何产地是涟水?他不得不一遍遍解释。而在南京,云锦发展势头越来越好:第3次被文化部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名单;政府高度重视,每年拨专款保护其传承与发展;更多市民接触并消费云锦产品……这些都让王六林一直在考虑回到南京。
   不过,和20年前的搬迁相比,这次代价要大很多――涟水10亩多的厂房闲置了,一些拖家带口的员工只能选择离开,还有,在南京要找到合适的厂房,并非一朝一夕的工夫。“还好,栖霞区相关部门已经帮我联系了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具体洽谈正在进行中。”王六林说。
   王六林并不后悔当初离开南京,“从南京到涟水,是为了保护和传承云锦;如今从涟水到南京,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发展。让云锦回归南京,从这个意义上说,搬迁,也是我多年的夙愿。”他最后说道。
     [专家观点]
     抓住契机把“巢”筑大
   南京市文物局原副局长陈平多年来一直为抢救云锦积极奔走,即使退休后,她仍然关注着云锦。她告诉记者,南京云锦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后,其传承和发展迎来了很好的契机。
   目前,南京和云锦相关的生产与研发单位共9家,包括南京云锦研究所、南京才华文化艺术公司、金梭云锦织造研究所、金文云锦大师工作室等。“云锦研究所这些年的努力大家有目共睹,此外,民间云锦的发展也令人欣慰。”陈平说,“比如才华文化艺术公司成功复制失传已久的清代妆花绒大花楼织机,并用此织机为故宫博物院复制清乾隆年间的妆花绒珍品,这是云锦研究的一大进展;金梭云锦研究所的祥云牌云锦也逐渐打开市场,他们的产品得过3个全国金奖……”
   云锦本来就是集中民间大众智慧的,陈平希望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但她再三强调,要做云锦,就必须有一定的质量标准和行业标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对此做了详细规范。现在云锦产品良莠不齐,有的很糟糕,在市场形成负面效应。再加上有人想出了用机器代替人工的法子,虽然还是原来的纹样,但是魂已经没有了。真正的云锦应该是完全手工的,大师们织出来的就是一幅很美很漂亮的作品。每一幅云锦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陈平看来,南京云锦是传承下来了,但迫切需要更高的设计水平和创造性的发展。“眼下云锦的纹样、产品还不能跟国际接轨,有的作品还不能跟现代的艺术观靠近。保留传统技艺是对的,但云锦图案应该有所变化。如果老是龙啊、麒麟啊,用到现代服装上,就不一定合适。而且看多了,难免会造成审美疲劳。云锦需要更符合时代要求的作品、国际化的作品。”
   陈平认为,云锦要继续发展,当务之急是继续挖掘民间的遗存。“云锦不仅仅靠织工,还有扎染、扁丝。康乾年间,有近30万人以从事云锦和相关产业为生,拥有3万多台织机,是当时南京最大的手工产业。从事云锦生产在当时是不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几百年下来,云锦的花纹、图案在民间流散了很多,当时织云锦时的一些说唱、口诀、传说、染色法也都散落在民间。”
   她目前最希望的就是南京云锦能有个集中展示地,“像金线牡丹、九龙壁这些优秀的云锦作品,很多人无缘见一面就被买走了,这让我觉得非常遗憾。其实,应该把各家最好的云锦产品都保留下来、展示出来,留住技艺,留住传统,留住文化。”
 (来源:艺博网)


 






     分享到


    查看推荐人:-特产屋的其它特产


我要留言    留言人: 更多评价
印象:
内容:
  验证码*  (* 请在左框中填写小图中字母或数字)
 

 
 
 
 
淘宝推荐相关特产销售
 
 
本网站所属权:特产大全网 Email地址: 444853730@qq.com 官方QQ: 444853730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特产大全网  渝ICP备08100157号
Copyright. ©2008 tcdqw.com, All Specialty in the site.All Rights Reserved
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