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客人 | 注册特产屋 | 登录特产屋
手机版  二维码  | 领先的旅游特产门户网站 齐全的中国各省市县特产、国外特产,登记查询销售求购特产
东北特产:
辽宁特产 吉林特产 黑龙江特产 内蒙古特产
华南特产:
广东特产 广西特产 海南特产 台湾特产 香港特产 澳门特产
华北特产:
北京特产 天津特产 山东特产 河北特产 山西特产
西南特产:
四川特产 重庆特产 云南特产 贵州特产 西藏特产
华东特产:
上海特产 江苏特产 浙江特产 安徽特产 福建特产
西北特产:
陕西特产 甘肃特产 宁夏特产 青海特产 新疆特产
华中特产:
河南特产 江西特产 湖北特产 湖南特产
国外特产
亚洲特产 欧洲特产 非洲特产 北美洲特产 南美洲特产 大洋洲特产 南极特产
特产大全网 特产大全网
特产介绍
www.tcdqw.com
用户名:
密   码:
          


特产大全网的第一个拼音字母 tcdqw 就是域名,记住下次登录哦!
   特产介绍 — 青海特产  —  黄南藏族自治州特产 —  尖扎县特产   

2382.麝香


推荐人:-多赞特产屋   分类:渔牧养殖     
相关查询:     青海特产店地图     尖扎县特产店地图        青海旅游     尖扎县旅游

   
    青海产马麝,体形较形林麝大,吻较长,全身呈棕色,通常仅颈部有少量模糊黄点,颌颈下和腹部呈黄白色。雄麝上颌犬齿发达,露出唇外,向下微曲,俗称“獠牙”;脐部有香腺囊,囊内包含 香。雌麝上颌犬齿小不外露,也无香腺囊。
     
     麝的视觉发达、听觉灵敏、行动轻捷,但性胆怯,常于晨昏单独活动。栖居在海拔较高的灌木林或针、阔叶混交林地方的麝一般毛色较深;生活在青山有小块草地环境中的毛色较浅,但毛的下部均呈灰白色,向上颜色逐渐转深并有光泽。麝毛微呈波浪状,十分轻软,可制高级藏式垫子或枕芯。
     
     阴干的麝香囊即为“整麝香”,又称“毛香”,为扁圆形或椭圆形的囊状体,重量依年龄不同而异。囊内的麝香仁有浓烈香气,为猪肝色或紫红色大小不等的颗粒和粉末。但幼雄麝囊内分泌物呈脓状,不能作药用。颗粒状的麝香仁习称“当门子”,多呈紫黑色,油润光亮,质量最佳。麝香的主要成分为麝香酮,约占麝香纯干品的0.5%-2%,此外尚含有多种雄(甾)烷衍生物以及麝吡啶等。
     
     麝香性温,味辛,开窍,通络,辟秽,散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为小剂量兴奋,大剂量抑制;有兴奋呼吸、加速脉搏、升高血压和强心的作用;对子宫呈明显的兴奋作用,因此孕妇忌用;麝香还有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等,能治中风不醒、痰迷心窍、心腹暴痛、痈疽肿毒,跌打损伤等症,并是一种高级香精原料。
 
     识别特征 是麝属中体型最大的种类,体长80-90cm,体重10-15kg。雄性有发达的獠牙,裸于唇外。雄麝腹部有麝香腺囊,尾短而粗,仅尾尖有毛束其余裸露部分为腺体。全身沙黄褐色,后部棕褐色、成兽颈背有4-6个大型棕黄色斑块,后方有少量模糊斑点,颌白色,颈下纹浅黄或灰白色。 分布 国内主要分布于西部高原山地,包括青海、祈连山系、贺兰山、四川西部、西藏及云南北部高山地区。 国外分布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锡金和尼泊尔。 生境与习性 一般栖息于3300-4500m林线上缘的稀疏灌丛间,最高可上升到5000m左右活动。在兴隆山2000-3000m针叶林或落叶乔木林中密度很高。性孤僻,多在清晨和傍晚活动。以灌木及青草为主要食物,冬季羊齿类植物占11-16%,苔藓植物不超过10%。一般采食、排粪、标记及栖息都有相对固定的地点,受惊后,暂时逃离栖息地,不久又返回原地。每只马麝约有10个左右的标记物(油桩)。11月至1月发情交配,此时可见3-5只的小群。5-7月产仔,每胎1-2仔,哺乳期2-3个月。在6-8月产仔哺乳期间,雌麝有明显的领域性。领域范围约为26公顷;在青海尖扎县调查、马麝活动范围约为24公顷(郑生武等,1979)。甘肃兴隆山的麝,因受到较好的保护,针叶林和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麝的密度也很高,表明马麝上移到林线上缘也与人类活动有关。有较为稳定的家域,活动路线和排粪也有相对固定的范围,雄麝在发情季节用尾脂腺的分泌物在树桩,小树枝上涂擦标记其领域。马麝冬季也吃羊齿类植物。 种群现状 据中国药材公司1981年在青海调查时有18万只,到70年代只剩下3万只。据郑生武(1984)1973在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调查、估计该州灌丛地区马麝的数量约为15000只(每km2 0.4-7.4只);1982年下降为8800只。1993-1994年甘肃兴隆山调查,由于保护区马麝资源的保护重视,那里至今仍保持4000-5000只。每km2为23-51只。这是极其个别的保护较好的例子。青海省是我国马麝的重要产区,过去因宗教的关系,对保护麝和其他动物资源起了积极作用。当时马麝频繁穿梭于寺庙周围。受四川等地猎民影响,60年代开始捕麝,年捕杀量在20-30万只,麝香产量一连6年超过1000kg,1972高达1800kg(盛和林,1992)。以每头毛壳麝香20g计算,每公斤麝香相当于捕杀50只成体,如将误杀的幼体及雌麝计算在内,则相当于捕150只马麝,则总捕麝量约为15万只。90年代青海马麝最多已不过数万只。西藏年产麝香200-300kg,可能是我国野生麝资源破坏较轻的地区,估计仍有近10万只左右(盛和林,1992)。四川省是我国麝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但也是受破坏最严重的地区,从麝香产量估计,50-70年代的资源量估计在30-40万头,其中马麝约占1/3-1/4,至80年代,数量迅速下降。目前,全国马麝资源乐观的估计也不过十余万头。 饲养情况 四川理县养麝场曾饲养过几头马麝,但都未成功。四川马尔康养麝场也养过马麝,现在可能还有1-2头。90年代初,甘肃开始饲养,至1998年饲养种群约200头左右。80年代开始,华东师大从四川引种林麝,1995年从甘肃引进马麝,进行基础研究。 致危因素 一是环境改变。如青海民和、乐都、湟中、湟源和平安等县原来都有马麝分布的记录,由于农业的发展和人口日益增多而已绝迹;二是过量捕杀。由于麝香经济价值高,偷猎和乱捕滥猎极为严重,特别广泛使用钢丝套后,雌、雄、成、幼都会上套勒死。且钢丝套不易锈蚀损坏,常年起作用,危害极大。 生境改变:大面积森林采伐后,或栽经济果树林,或种植单一人工林,或沦为菜地或垦殖成农田。如青海民和、乐都、湟中、湟源和平安等县,原来都有马麝分布的记录,由于农业发展和人口增多而已绝迹(郑生武,1984)。麝栖息生境的破坏或改变,是很普遍的现象,导致麝分布区的缩小。 现有保护措施 马麝和其他麝都已列为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捕猎及麝香买卖已严禁。在马麝分布区内已建立了一些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不仅有效保护了大片森林,也对保护区内的马麝进行卓有成效的保护,管理局对偷猎者多次进行严厉打击,使保护区内4000-5000只的麝种群至今未受到严重损失。但尚有不少保护区对区内麝等动物资源保护不力,也有可能导致绝迹,这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保护措施建议 参见原麝记述。当前最主要的是开展全国麝资源现状的进一步调查。据此制订保护和持续利用的对策和行动计划。资源严重下降的地区,当考虑绝对保护禁猎若干年,同时应该严格保护麝的栖息地,以利逐步恢复野生麝的种群。
  
 


 


上一条:青海湖裸鲤 下一条:青海红景天




     分享到


    查看推荐人:-多赞特产屋的其它特产


我要留言    留言人: 更多评价
印象:
内容:
  验证码*  (* 请在左框中填写小图中字母或数字)
 

 
 
 
 
淘宝推荐相关特产销售
 
 
本网站所属权:特产大全网 Email地址: 444853730@qq.com 官方QQ: 444853730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特产大全网  渝ICP备08100157号
Copyright. ©2008 tcdqw.com, All Specialty in the site.All Rights Reserved
2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