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山明水秀,园林毗连,艺术创作非常活跃,是吴派绘画中心,那里不仅聚集了众多士大夫文人书画家,也有许多职业画家与画工。由於在明代苏州已是版刻中心,画工与雕工结合,出现了精美的桃花坞年画,其画业明末已自成规模,在清?雍、干盛期,画铺将近五十多家,大部份集中在虎丘一带,以山塘河岸为最多,也有部份店设在桃花坞北寺塔一带。然而就这相隔不远的两地,年画制作风格却有着根本不同,山塘一带画铺以手绘见长,而桃花坞所产则以刻版为精,那时两处加起来年画年产近百万张,深受广大百姓喜爱,营销?滩冀?苏、浙江、安徽、山东数省,成为年节不可缺的张贴饰品,足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南北相埒。
     苏州在中国美术史上曾有过卓越贡献,明中叶沈石田、文征明、唐伯虎、仇十洲等明四家主要创作在姑苏一带,特别像唐伯虎、仇十洲细目弯眉、削肩瘦身、樱桃小口的仕女造型,很快被桃花坞画工所接受,用手绘或雕版的形式反映在年画上。除了吸收古代绘画技法,桃花坞还在民间色彩、民间题材上移花接木,迎合读者传统口味,如在晚清它善用粉红、粉绿等明丽诸色,鲜艳典雅。题材除历史故事、娃娃、美人、风俗以外。小说戏曲年画也蔚然而兴,内容上有不少是南下上海京剧班子所演的戏,如「三娘教子」、「铁弓缘」、「捉放曹」等。另外还有部分风景题材作品,像「西湖十景」、「姑苏万年桥」。
     清初在艺术形式上的积极革新,在桃花坞年画上也带有印记,如在构图、透视、明暗关系上,吸收了西方表现手法,出现了「凹凸丹青法」、「焦点透视法」,并运用铜版画中的线来表现明暗层次,故在一部分木刻年画上也标明「仿太西笔法」的字样。由於民间画师在那个时期,敢於打破陈规创发新格,有的画还远销到国外南洋等地,後期据说被人带去日本,对日本江户时代的浮世绘产生过影响,此说虽有待於实物及文献考证,但浮世绘的木版雕刻与套印上,与桃花坞的年画制作确有异曲同工。
     清代末年,太平天国与清军作战,苏州虎丘、山塘一带遭到破坏,年画铺的版片付之一炬,只有几家後来勉强开业,然已失去昔日的盛况。光绪年间,上海老校场有专门代销桃花坞年画的店铺「老文仪」,由於生意好,也尝试自已刻印,并请上海画师吴友如等为之绘稿,印成後又批回苏州销售。这些年画除保留桃花坞特色外,还掺入了石印风格。
     如今木版水印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九月,我以上海民间文艺家的身份参加了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开幕式,在展厅我亲眼目睹了上海朵云轩「镂象於木,印之素纸」的传统木版水印技艺,而且自已还动手拓印了彩色桃花坞年画,师傅特别强调,印制作品要细腻秀雅、古逸苍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回忆起前几年去苏州桃花坞社,见到一批传统作品,以及中年画家的新创作作品,不知近况如何?祝愿桃花坞盛世年开遍永不凋落的桃花。
 (来源:互联网/作者:戴定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