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分布
  圭山山羊分布于云南彝族支系撒尼族聚居的路南、宜良、弥勒、泸西、陆良、师宗等县。
  品种特征
  圭山山羊头小而干燥,额宽,耳大灵活不下垂,鼻直,眼大有神,颈扁浅,髯甲高而稍宽。胸宽、深而稍长,背腰平直,腹大充实、尻部
  圭山山羊(3张)稍斜,四肢结实、蹄坚实呈黑色。骨架中等,体躯丰满,近于长方形。公、母羊梳子角占7.8%,排角占86.52%,前向螺旋角占5.67%。圭山山羊全身黑色毛者占70.21%,头、颈、肩部、腹部棕色毛者占21.28%,全身棕色占7.09%,青毛只有1.42%,被毛粗短富有光泽。母羊乳房圆大紧凑,发育中等。公羊-大,左右对称。
  品种性能
  圭山山羊成年公羊平均体长、胸围和体重分别为:71.47厘米,80.53厘米,43.63公斤,成年母羊分别为:72.03厘米,79.90厘米,43.52公斤。圭山山羊抗逆性强,发病少,善于攀食灌木嫩叶枝芽,耐粗饲的能力强,既产乳、又产肉,体质结实,行动灵活,游牧或定牧均可。但产乳量低,生长发育缓慢,成熟晚。
  (1)自然生态环境:圭山山羊产地自然生态环境地处低纬高原,属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分明、四季如春。土壤主要是红壤和黄棕壤。土壤pH值5.5-7.0,微酸性,疏松、透气、排水良好。天然草场面积73.38万亩,牧草品种种类繁多,饲草饲料资源较为丰富。
  (2)水文情况:石林县河流属珠江水系,南盘江流域。境内巴江、普拉河为南盘江支流。大可河、马料河、几弯河、西河为巴江支流。木凹子、路花、芭茅、紫处、西街口、松子园、路新村、大哨、水尾等水源小河汇入南盘江干流。全县水资源总量为5.66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48
  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总量为3.18亿立方米。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
  (3)气候情况:石林县地处低纬高原,属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干湿分明。冬春半年(11-4月)为干季,夏秋半年(5-10月)为雨季。石林县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分明、四季如春”的气候特点。全年日照2339小时,日照率53%。年平均气温16.6℃,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22.7℃,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12.3℃。极端最高温33.6℃,极端最低温-8.9℃。年平均降雨量为949.6毫米,降雨时间集中在5-10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8%。年平均蒸发量2097.7毫米。全年无霜期252天。大于10℃的年活动积温4814.6℃。年均降雨量为16亿立方米。
  (4)人文历史:圭山山羊又名路南奶山羊,是一个优良的乳肉兼用型地方山羊品种。饲养圭山山羊已有2800多年历史。《尼迷诗》所叙事的是远古——公元前8世纪“哎哺”时期,即洪水时代距今已2800多年。诗中就有“阿尼生得美,阿尼很勤劳,上山能放羊,绣花蝴蝶飞。”的描述。在当地特定的自然气候和生产方式下,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而培育成的具有对多变的高原亚热带丘陵适应性强、发病少、耐粗饲、能攀食灌木嫩叶、枝芽,既产奶又产肉的云南省优良山羊品种。圭山山羊1986年被云南省畜牧局列为地方优良品种保护项目。2002年在云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的帮助支持下,实施圭山山羊胚胎移植技术,加快了圭山山羊保种选育进程。2006年圭山山羊被国家农业部第662号公告列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地域范围
  圭山山羊产于云南省石林县境内,辖7镇1乡:鹿阜镇、石林镇、路美邑镇、板桥镇、长湖镇、西街口镇、圭山镇、大可乡。地理坐标为:东经103°10′-103°41′,北纬24°30′-25°03′,南北长58.8千米,东西宽51.3千米,总面积1719平方千米。最低点海拔1530米,最高山峰海拔2601米。石林境内圭山山羊产地为全县7镇1乡。主要分布于圭山山脉一带的圭山、长湖、石林、西街口四个镇,2007年末全县圭山山羊存栏10.7万只,其中,主产区存栏8.1万只。
  圭山山羊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圭山山羊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