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麻鸭在西林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气候条件下,经本地群众长期不断自然选育而成。其肉质品位高,具有肉质细嫩、皮下脂肪少、肥而不腻、清甜可口、味道鲜美,无膻味的品质特点。近年来,西林麻鸭年饲养量平均在50万羽以上,凭借悠久的养殖历史、优良的品质和逐年扩大的养殖规模,该县被誉为“麻鸭之乡”,在区内外享有声誉。2003年通过自治区家禽品种审定委员会评定,被确定为广西小型优质肉用地方品种,2008年又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被列为全国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目录。
  西林麻鸭皮下脂肪少,肉质细嫩,清甜可口,无膻味,白斩麻鸭是西林最出名的菜谱,全县麻鸭以古障镇产量最多且肥大,其中以古障镇泥洞村麻鸭最为出名,以那佐苗族乡弄汪村中寨屯麻鸭最为清甜。
  西林麻鸭以其独特的饲养环境和粗放式的喂养,造就了其独特的品味。西林山多林密,溪流纵横,群众各户散养麻鸭,麻鸭从小放养在田间,溪、河流水间,一般早上放鸭前和傍晚牧归后各用稻谷或玉米饲喂一次,其余由鸭子在野外自由觅食,主要以青草、田螺、鱼虾、昆虫为食。
  近几年来,西林县顺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加快走特色化、区域化、产业化的发展路子,着力打造节粮型山地水乡西林麻鸭养殖区,铸就“西林麻鸭”品牌。据统计,2012年全县西林麻鸭出栏60万羽,产值约5000万元,力争到2015年末年出栏“西林麻鸭”100万羽,产值近1亿元。
  西林麻鸭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广西小麻鸭。 
  二、产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南盘江水系和右江水系,梯田广阔,具有气候温暖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生态环境;水质清澈,水草及浮游生物丰富,盛产鱼虾螺和多种昆虫等动物性饲料。
  三、饲养管理 
  1.孵化:温度37.5℃至38.6℃,湿度60%至70%左右。
  2.育雏期(0-28日龄):
  (1)温度要求:第一周温度25℃至30℃,第二周20℃至25℃。以后每周下降3℃至5℃,至室外温与室内温接近时不再加温。
  (2)光照要求:1至3日龄雏鸭24小时光照,4至12日龄18小时光照,13至28日龄12小时光照。
  (3)饲养密度:每平方米≤25只,随着日龄的增大,降低饲养密度。
  (4)给料:春、秋季雏鸭出壳后24小时,夏季8小时至20小时开食。开食前先饮0.1%的1水、5%的葡萄糖水或洁净卫生的饮用水。开食用去除黏性的大米或小麦煮成的硬饭, 3日龄后增加蚯蚓、泥鳅等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6日龄起采用定时喂食,并逐渐减少每日喂食次数。
  (5)放水:3日龄接触水,5日龄后放牧田野、河滩。
  (6)饲养方式:网上平养或地面垫料平养。
  3.育成期(29-120日龄):
  (1)饲养模式:放牧和舍饲相结合,60日龄后以放牧为主。白天放养,夜晚入舍,早晚补饲,60日龄前供给一定数量的砂砾。
  (2)日粮:天然饲料与全价日粮相结合,60日龄后以天然饲料为主。天然饲料为谷物、水草、昆虫、蚯蚓、野生鱼虾等。
  (3)饲养密度:每平方米8至15只。
  (4)出栏:120日龄后出栏,公鸭体重1.60kg至1.90kg,母鸭1.40kg至1.70kg。
  4.环境、安全要求: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屠宰
  1.鸭源标准:来自产地范围内,符合种源、饲养要求、年龄要求、体重要求的健康鸭。 
  2.屠宰:宰前停食24小时。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活体鸭:体型中等,躯干长方,站姿较平,眼高颈细,嘴黄或灰黑,脚黄或浅黑色,副主翼羽亮蓝,公鸭头亮绿身银灰或棕色,性指羽明显,母鸭羽毛褐麻色,带状白眉。 
  (2)白条鸭:皮肤黄白色,皮薄骨细小,皮下脂肪少,肉质丰厚,肌肉鲜红,切面有光泽,富有弹性;煮沸烹饪后肉汤乳白色,味美香甜。 
  2.理化指标(肌肉部分)。
  项        目
  指        标
  蛋白质(%) ≥
  21.0
  粗脂肪(%) ≤
  2.40
   3.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饲喂品和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保护范围:
      西林县境内的那劳乡、普合乡、足别乡、那佐乡、西平乡、八达镇、古障镇、马蚌乡共6个乡2个镇94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4°29′00″~105 °36′00″,北纬24°01′00″~24°44′00″。
   西林麻鸭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西林麻鸭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