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风筝的制作,历史久远,工艺精湛,从清代的天津杨柳青年画《十美画放风筝》上即可得到证实,有串灯、盘鹰、唐僧取经、蝴蝶等10种风筝。对天津民筝制作技艺做出重大贡献,享誉中外的是著名风筝艺人魏元泰(1872一1961年)。他自幼在一家扎彩铺当学徒,对扎风筝有浓厚的兴趣,经过对飞禽和飞虫的飞翔姿态的反复研究,他一改经往风筝以硬翅为主的风格,创造出了一种新型的风筝。这种风筝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把一尺多长的大风筝,折叠后放在一个小信封里,便于收藏和携带;并在风筝着色上吸收了我国古建筑中的彩绘技法,使风筝更富有民族特色。一生从事风筝制作,苦心钻研,大胆创新,一生研制风筝200余种,被人称誉为"风筝魏"。
   魏记风筝的主要特点是用料讲究(筝面多用绸绢,轻而结实;骨架选用质地细密、节长、弹性大的毛竹等)、造型多样(造型、结构、尺寸大小等)、工艺精湛(穿眼扣榫、变色、变位特技等)、彩绘逼真(重彩、退晕等)、飞行平稳。魏记风筝在1914年的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牌和奖状,在国内比赛中也名列前茅。魏记风筝在国内和我市博物馆均有收藏陈列,并曾销往国外。
   魏元泰的后代魏慎行(侄)、魏永昌(侄孙)、魏永珍(侄孙女)、魏国秋(魏永昌之次子)等继承家业,研制风筝,使"风筝魏"为代表的天津风筝的民间工艺不断发展。他们传授技艺,帮助杨柳青镇建起了天津风筝厂,产品远销国外。1983年魏永昌应邀去法国传艺、培训,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以“风筝魏”为代表的天津风筝,造型逼真,色彩典雅,做工精细。筝面大多用丝绸,轻而结实,骨架选用质地细密、节长、弹性大的毛竹,用料十分考究,造型美观,彩绘精美,放飞晴空令人赏心悦目,又可放于室内以供观赏,是民间工艺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