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学农的遭遇也是中国很多民间艺术传人与绝技奇人的遭遇。
  旅游景区成为主要阵地
  韩学农是我国著名的民间绝技“二人摔跤”传人,他还会表演吞剑等绝技。春节期间,他与顺德长鹿农庄签订表演协议,表演时间为年初一至初七,每天劳务费800元,景区负责他的来回车费与表演期间的食宿。与韩学农一起来长鹿表演民间艺术与绝技的艺人还有多名,包括烧琉璃、捏糖人、吹面人、草编、木板年画、提线木偶、布袋戏等表演艺人。表演时间都是7天。
  “目前我们这些民间艺人基本上只剩下旅游景区这个表演平台了,其他表演平台越缩越小,基本上没有了。城乡剧场很少,而且也不可能固定表演这些节目。城市有公园,但主要以休闲为主,难有文艺与民间艺术表演。”韩学农说。他认为,在旅游景区表演有很大局限性,一年只有三大黄金周(春节、五一、国庆)会邀请民间艺人前来表演,其它时间旅游行业不咸不淡,景区不会再增加成本请他们前去表演。
  韩学农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年三大黄金周的收入加起来万元左右,这万元不但要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还要购买与维修道具,经常捉襟见肘。“有时经常感觉自己就像过去走江湖的艺人一样,收入低、地位低。”韩学农颇为无奈地说。
  草编艺人老张也深有同感。他告诉记者,旅游行业季节性与节日性非常强,而且目前仍属弱势产业,对于外请民间艺人,邀请方一方面不会出很高的价钱,另一方面不可能长久。旅游景区这个“东家”一般都不靠谱。除了旅游景区,还有许多民间绝技的传人依靠演艺公司作为中介得到演出机会,艺人与演艺公司经常会因酬劳问题发生矛盾。
  许多民间艺人伤痕累累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用这些话形容民间艺人的练功过程再恰当不过了。南海龙狮运动协会副主席、十三姨女子狮队教练余卫国近年来致力于培育数十名高桩醒狮运动员,全部队员浑身都是伤痕,从桩上掉下来的次数不计其数。一些家长回家看到孩子的伤痕,坚决不让孩子再练高桩狮。
  素有“中国铁布衫第一人”、“中国铁掌第一人”之称的少林俗家弟子胡琼最拿手的绝技是头碎钢板、冲击钻钻人体,在练习与表演过程中,头有时被砸得头破血流,而表演冲击钻钻人体的三个主要部位:太阳穴、喉咙与肚皮,全部是伤疤,经常旧伤未好,又添新伤。一个黄金周下来,这三个部位可谓体无完肤。
  佛山高明铁砂掌高手黎伟军的绝技是掌劈鹅卵石与椰子如同切豆腐,曾因1秒钟劈1个椰子,连劈30个的战绩而荣登央视节目。在练功的时候,掌部也不时受伤。
  胡琼告诉记者,近年来为了谋生,不少人练绝技,如眼睛吊水、蛇穿鼻子、牙叼自行车、口吞宝剑、口吃灯泡、脚穿铁鞋等。很多绝技都挑战了人体极限,给人体带来极大损害。很多民间绝技艺人在舞台上风光几年后,就没有什么音讯了。艺人大部分是个体,没有成立组织与协会,没有社保、医保与失业保险。
  如鲠在喉进退两难
  而最让民间艺人担心与失望的是后继无人。在市场经济大潮下,训练辛苦、经济收入低、社会地位低、没有前景的民间艺术与绝技让大部分年轻人望而止步。
  余卫国的狮队这几年被称誉为“南狮黄埔军校”,培育与流失了几十名高桩醒狮人才。“本地人怕辛苦不肯学舞狮,我就跑去外省招。为了招队员,我跑遍了全国有名的武术学校,苦口婆心说服孩子的家长,承诺解决学生的学位、学费、吃住等问题,有表演还有补贴,家长才会同意。”
  余卫国说,经过半年至一年的训练,队员可以上高桩了,他们认为自己可以出师了,要求提高工资待遇,要不就走人。除了春节、五一、国庆能接点表演比赛生意,平时基本上只能在自己饭店门口训练与表演,很难满足队员频繁加薪的要求。他的狮队陷入了人才培养与流失不断循环的怪圈。从狮队出去的队员感觉舞狮赚不到钱,90%转行做其他行业,舞狮队员的技艺也就白白丢掉了。
  10多年过去了,胡琼的班子始终不超过10人,自己还得上台表演。
  技艺失传是民间艺人最为无奈与伤心的事情,意味着他们的事业与技艺从此划上句号。河北民间艺人韩学农说,目前民间绝技面临的市场、人才环境等方面的困境,技艺成为卡在他们喉咙的骨头,吞下去与吐出来都痛苦。
  面对民间艺人遭遇生存的困境与发展难题,文艺界人士认为,各地应该成立民间技艺术与民间绝技协会,统筹协调民间艺人与绝技传人的表演、培训、传承、营销,还可以用协会组织的名义招收学员,进行双向选择培育。为部分面临失传的民间艺术与绝技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顶尖绝技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打响个人品牌。以组织的名义为艺人购买社保、医保与失业保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一心一意发展民间艺术。(来源:新华网/作者:段煜第 曾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