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客人 | 注册特产屋 | 登录特产屋
手机版  二维码  | 领先的旅游特产门户网站 齐全的中国各省市县特产、国外特产,登记查询销售求购特产
东北特产:
辽宁特产 吉林特产 黑龙江特产 内蒙古特产
华南特产:
广东特产 广西特产 海南特产 台湾特产 香港特产 澳门特产
华北特产:
北京特产 天津特产 山东特产 河北特产 山西特产
西南特产:
四川特产 重庆特产 云南特产 贵州特产 西藏特产
华东特产:
上海特产 江苏特产 浙江特产 安徽特产 福建特产
西北特产:
陕西特产 甘肃特产 宁夏特产 青海特产 新疆特产
华中特产:
河南特产 江西特产 湖北特产 湖南特产
国外特产
亚洲特产 欧洲特产 非洲特产 北美洲特产 南美洲特产 大洋洲特产 南极特产
特产大全网 特产大全网
特色文化
www.tcdqw.com
用户名:
密   码:
          


特产大全网的第一个拼音字母 tcdqw 就是域名,记住下次登录哦!
   特色文化 — 特产  —  特产 —  特产   

10122.白族狂欢节绕三灵:炫舞狂欢 柔情绽放


推荐人:-特产屋   分类:     
相关查询:     特产店地图     特产店地图        旅游     旅游

   
    四月里来绕三灵,一绕绕到大理城。    绕到东门唱一调,绕到西门停一停。    绕到弯桥歇一歇,绕到喜洲谈谈情。    绕到庙头才住下,一夜唱到大天明。                                 ――《白族民歌》
     这是一首白族民歌的歌词,它唱出了白族盛大的传统节日绕三灵的活动过程。"绕三灵。又叫"绕山林",是大理白族群众文体娱乐的民族盛会,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在苍山之麓,洱海之滨举行。
     被誉为大理白族人民的“狂欢节”、“情人节”的“绕三灵”盛会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形式、丰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似一幅传承千年的民俗画卷,一直存活在大理白族民间文化生活中。2006年,白族“绕三灵”以“活化石”般的历史和文化记忆,被列为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被中国文化部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名单。它像洱海水一般自然流动,像苍山松一样自然生长,引领我们回到生命的最初……
    “绕三灵”盛会作为一项大理地区白族最具民族特色的古老民俗节庆和宗教盛典,对每一个大理白族人来说,是一生中不可错过的释放生命自由的机会。在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人们盛装打扮,焚香敬佛、祈福求安,载歌载舞、狂欢娱乐,以无比的激情表达对生命的赞美,歌颂浪漫的爱情。世事沧桑,岁月更迭,它依然以最本真的容颜、不断丰富的文化内涵见证着大理人的自由、宽容与博爱,生动地诠释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绕三灵的历史悠久。据迥楼《滇中琐纪》载:"大理有绕三灵会,每岁季春下浣,男妇成集,殆干万人,十百各为群,群各有巫觋领之,相传起于南诏,数千百年不能禁止,盖惑于巫言,祈子嗣,禳灾病"。所谓 "三灵",即"佛都"崇圣寺、"柙都"圣源寺、"仙都"金奎寺,绕三灵便是串这三个寺庙的意思。参加绕三灵的以每村为一队,男女老少人人身穿盛装。领队的两个男子头缠大白包头,身穿雪白对襟衣,外披黑领褂,着彩色绸裤,脚穿缀有红绒球的彩线凉鞋,有的还带上一副墨镜,脸上涂着胭脂,打扮得十分风趣。二人共扶一枝杨柳,柳枝上挂一个葫芦,一块彩绸,一人执拂尘,一人执红扇或甩白毛巾,二人边舞边唱,唱词幽默诙谐。随后的队伍,有的敲着八角鼓,有的吹着树叶、唢呐、或打着霸王鞭、跳着舞蹈,人流缓缓而行。绕三灵人群经过的村寨,游人争相购买村民们做的铜钱,象征避邪的太阳膏,象征女子健康的幼儿小花鞋和小衣服,象征五谷丰登的花串和小棱角等,人们把太阳膏贴在额头,把花串等挂在胸前。他们一路上吹吹打打,兴高采烈,朋友相见叙旧,情人趁机谈,请,真是"一路欢歌一一路笑,万人共舞万人歌",场面十分宏大热烈。游人们每到一个村庄,村民还要出来有意阻拦,并推出最优秀的歌手与之对唱对跳,唱够了,跳够了,才让对方上路。这个时候,往往出现许多逗笑斗趣,插科打诨的场面,人群中会不时爆发出阵阵开怀的大笑。
     绕三灵的群众第一天先在大理城集合出发,当晚到庆洞村圣源寺住,第二天到喜洲住,第三天到河诶村住,第四天到马久邑解散。从苍山脚一直绕到洱海边,一路上山光水色极为秀丽,花草林木绚丽多采,景致极佳。绕三灵实际上也是在紧张的水稻栽插季节前,白族群众的一种特殊游春活动。
 
     绕三灵始于南诏,最初是古代白族宗教祭祀的一种仪式。“三灵”指的是“佛都”崇圣寺、“神都”圣源寺、“仙都”金奎寺。绕三灵,白语叫“观上览”,意为“逛三都”属农闲季节白族民间的自娱性迎神盛会。会期为每年农历4月23日至25日。
     届时,洱海周围村村寨寨的男女老少,浓妆淡抹,排成长蛇阵,第一天从大理城出发,绕到“神都”圣源寺,祈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第二天绕到“仙都”河矣村金奎寺,祭祀宋大理国国王段宗榜;第三天绕回“佛都”崇圣寺,祈祷上苍保佑、永镇山川、天地安宁,然后在寺旁的马邑村散会。    队伍以村为单位,每队前有两位老人手持杨柳枝和牛尾巴、白毛巾,边舞边对唱白族“花柳曲”,后面的队伍有的唱调子,有的打霸王鞭、敲八角鼓、双飞燕。形成数万人参加的春游活动。白天边走边唱边舞,一路欢歌笑语;晚上,三三两两地在田野和树林里燃起一堆堆篝火,烧茶煮饭。饭后,老人一边喝茶,一边弹三弦,唱“大本曲”,青年男女则约上相好,到树林深处谈情说爱,直至通宵达旦。 绕三灵被称为白族人民的“狂欢节”。
     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大理、洱源、宾川、巍山的白族,男女老少,身着盛装,从四面八方成群结队地来到苍山洱海之间,参加狂欢节日“绕三灵”。
     “绕三灵”白语叫“观桑娜”,大意是“逛花园”。是大理地区中央本主的盛大节日。白族敬奉的本主名目繁多,有“五百神王”之称。届时,各村抬着本村本主的牌位,自由结成队伍。领队为两个男子,共扶杨柳一枝,上挂葫芦和彩花,婆娑前进,载歌载舞。第一天,队伍汇集到苍山五台峰下的“神都”圣源寺;第二天,人流经喜洲街道,绕到洱海边的一个村庄;第三天,人群继续沿洱海前进,到达大理崇圣寺东面的马久邑本主庙。每到一处,人们祈祷、赛歌、表演节目,通宵达旦。青年男女,有的手持金钱鼓或霸王鞭,边歌边舞;有的用唢呐锣鼓伴奏,边走边唱“吹吹腔”;有的头插彩色羽毛,手摇花扇,边走边唱“白族调”。队伍少则数千,多则数万,途经数十里,形成大规模的文艺表演。
 
     关于绕三灵的由来,有许多传说故事。
      一说,很久以前,大理坝子是一片汪洋,海水一直淹到苍山的半山腰,白族的祖先住在山林间,以狩猎为生。每当获得猎物,人们都要围着篝火载歌载舞,欢庆胜利。因此又叫“绕山林”。
       又说,白国时候,在白王华丽的宫殿旁边,有三片茂密的桑树林,老百姓是不准进去的。一天,白王太子在桑林里迷失,白王下令,要周围百姓进桑林寻找太子。人们进桑林后,边呼唤,边唱跳,借此机会尽情地欢乐。所以又叫“绕桑林”。
       三说,南诏时,有个皇帝叫段宗榜,他本领出众,爱民如子,给百姓带来了许多好处,人们称他“爱民皇帝”。农历四月二十三这天,皇帝带家人和群臣到五台峰敬香,不幸暴病死去。百姓悼念他,在五台峰建起了圣源寺,段宗榜也被奉为中央本主,统辖“五百神王”。每逢他的忌日,人们都要抬着各种祭祀的东西,去佛都崇圣寺、神都圣源寺、仙都金圭寺,绕行三天三夜,以示哀悼。所以叫“绕三灵”。
    实际,绕三灵的起源乃古社祭之遗风,系桑林之舞。节日里,白族人民穿上盛装,青年男女更不会放弃这难得的机会。于是,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到大理,列队顺苍山之麓向北喜气洋洋而行,一路上经过的山、水、树林、,村寨、寺庙和宿夜地点是千年前就选定下来的,只要按照这个路线走就行了。每支队伍由两位老人领头;队伍边走边唱歌跳舞,吹奏乐器。第一天绕到五合峰下的庆洞庄的“神都”圣源寺,露宿在寺中、及寺庙周围的草地和树林中。第二天停留在洱海边的“仙都”金奎寺。第三天到了终点站一“佛都”祟圣寺时,便到了分别的时光,人们相约来年再重逢。 
     领队的两位老者共扶一棵栓红彩、扎纸花、挂葫芦的柳树枝引路,走一步拿柳树枝触地一下。这两位男性老人(也有女性的),头缠包头或罩头巾,手拿毛巾或牛尾巴,当柳枝触地时,挥舞毛巾或牛尾巴跳起植树舞。舞者的头部或顺势而顾,或左右摇摆;身体或俯或仰,含胸、挺腹;脚单腿屈膝小跳,或双腿屈膝颤动,瞬间静时造型为屈膝盘腿或屈膝射燕;跳得热情风趣。跳时还唱呢,一人主唱,一人打趣。老者的优美唱腔,动作诙谐,一扫长辈尊严,仿佛酿年轻的时候。年青人看了士气大振,歌声更嘹亮、舞姿更疯狂,绕三灵成了白族的狂欢节!跟在老者后面的有吹,唢呐的、有弹三弦的,有摇着扇子唱歌对调的。而最壮观的是霸王鞭和八角鼓的舞队。绕三灵舞队的主体,由霸王鞭和八角鼓对舞组成。霸王鞭用竹做成,长约1米,是4个节的空心竹,鞭头有三组铜钱,尾端有二组。八角鼓以木条围边成八角或六角,一面绷羊皮,直径约18公分,每片木条中间凿约一寸长方孔,内装铜钱二枚,用铁钉固定。 
 
   活动时铜钱能碰击发出响声。舞时,女子持霸王鞭中端,男子手捏八角鼓的一角对舞;舞蹈中霸王鞭通过杵地脚踢的敲,以及擦身某些部位发出响声;八角鼓在舞中以掌、肩击鼓,嘭嘭有声。双方仰俯屈伸、辗转反侧,一时心对心、一时背靠背、一时脚勾脚,节奏鲜明而欢快,节拍由慢渐快,形成高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使绕三灵形成热烈、欢快的气氛。 
   从苍山脚下到洱海边,人如流水歌如潮。个个是歌手,人人是演员。边游逛、边歌舞,充满狂欢气氛。第二天经过、喜州街时,队伍被手拉手的白族青年挡住,互相对调,表演霸王鞭和八角鼓舞,吹锁呐、唱杨柳曲。过了一卡又一卡,卡卡都要唱都要跳,还可以走家串户,把绕三灵推向了最高潮。 
    3天的绕三灵中,有两晚要露宿。夜中,老人在簧火旁弹响三弦,唱起大本曲。青年男女则约上自己看中的人,到树林深处对歌。不少青年男女在绕三灵中找到了知音,结成了伴侣,成了佳话美谈。这下参加来年绕三灵的人更多,更热闹了!   绕三灵,又称绕三灵、绕三林。白语叫“观上览”,观就是“闲逛”或“游览”之意。三灵,指三个地方:即位于大理古城西、三塔寺旁的佛都―――崇圣寺,位于苍山脚下的庆洞村的仙都―――圣源寺和位于洱海西北岸的神都―――金圭寺。绕三灵的时间为每年农历4 月23日至25日,共三天。过去,农历4月23日大清早,苍山脚下,洱海之滨各村各寨的白族群众就穿红戴绿,浓妆艳抹先汇集于三塔脚下的崇圣寺,然后载歌载舞,向北而行到达圣源寺,并在寺内焚香敬佛,念经祈祷,祈毕,就在寺旁的河滩、树林间唱山歌、对调子,跳霸王鞭舞,狂欢娱乐。第二天一大早又从圣源寺出发,由两名手执杨柳枝和白毛巾,打扮奇特的诙谐老人带领,全体人员随后载歌载舞,一路狂欢向洱海之滨的金圭寺进发。当夜就在“金圭寺”娱乐一夜。第三天又从‘金圭寺'出发沿洱海西岸边歌边舞向南而行,直至到达大理古城东面的马久邑村终止而散。而今,绕三灵,内容已有所简化。 
   绕三灵,追根溯源是由“祈雨”活动演变而成。相传,过去大理常因干旱无雨而无法栽秧,白族先民只好对天祈祷,常常祈来甘霖。于是每年农历4月23日至25日,栽秧季节到来之前,都要组织大型祈雨活动。而祈雨期间正是人们聚会的好时机,于是就派生出盛大的“农家乐”―――绕三灵民俗盛会。 
   相传,绕三灵始于唐代,对此,清代白族学者杨琼曾这样写到:大理有绕三灵会,每年季春下浣,男妇坌集,始千万人,十百各为群……男者犹执巾秉扇,足踏、口歌或拍霸王鞭……相传起于南诏。 
      大理白族绕三灵,白族称为"观上览"或祈雨会,"观"就是"闲逛"或"游览"。绕三灵属农闲季节白族民间的自娱性迎神赛会,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洱海周边地区的白族村寨,是当地白族人民农忙前游春歌舞盛大集会,迄今已有一千多年。 
       三灵指"神都"圣源寺,"仙都"金奎寺,"佛都"崇圣寺。相传起源于唐代时期西南地区的南诏国。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洱海周围上百个村寨的男女老少,浓装淡抹,各村为一队,从大理城出发,至洱海边的河矣村终止,历时三天,主要是串游这三个寺庙,途径这三个寺庙,所以称为"绕三灵"。后面跟着众男女,充满狂欢情绪。 
 
      绕三灵是大理白族的一个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一种富有生活气息的白族群众性歌舞。 
     每年夏历四月廿三日至廿五日,大理、洱源、宾川、巍山等地的白族民众,男女老少,身着盛装,从四面八方成群结队的来到苍山洱海之间,参加狂欢节日绕三灵。在大理有句俗语:“三日逛北,四日逛南,五日返家园。”这句话的意思是,绕三灵要过三天,以史城喜洲为界,廿三日过节的人们向北顺着苍山之麓聚集到苍山五台峰下的神都(庆洞庄的本主庙圣源寺),在这里祈祷或者赛歌,通宵达旦;廿四日,象长蛇阵的人流从神都启程,经过喜洲镇的街道,向南绕到洱海边的村庄,当晚又在这里的本主庙祈祷、赛歌;第三天,人群再继续沿着洱海前进,绕到大理崇圣寺东面的马久邑本主庙,经过祈祷后,各自归家,节日就此结束。 
      这里说的绕,白族话叫观,确切的翻译应该是逛才对。就是一路慢行,边舞边唱。 
     在民间,关于绕三灵由来的传说颇多。这个节日也因传说不同而汉译名称各异,有绕山林、绕桑林等等。但是比较普遍的传说是与白族宗教信仰本主有关的故事。当然,还有各种不同的传说,出入很大。但是,绕三灵的产生与大理白族的本主信仰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而且过去它又是群众在栽种前向本主祈祷丰收的仪式。历史上,以水稻农耕为主的白族,在水稻栽种之前,人们必先要向神灵企求风调雨顺、祝愿五谷丰登。另外,这种绕三灵的歌舞活动,实际上也是紧张的水稻栽种之前,人们的一种特殊的游春活动。
      白族民间舞蹈――绕三灵 
     “绕三灵”又称“绕山林”、“绕桑林”,白语称“逛桑览”,是大理白族集宗教、民间传说、歌舞、器乐为一体的民间综合性节日习俗活动。 
  “绕三灵组舞”是在绕三灵节日中具有群众性的组合舞蹈,至今仍广泛流传在大理洱海周围的白族农村中。绕三灵组舞以道具区分舞种,其中“霸王鞭”白语称“大王鞭”或“得嘀抖靴”;“八角鼓”称“紧急鼓”;“双飞燕”称“双飞一”。舞蹈名称“霸王鞭舞”,在喜州镇称“打大王鞭”,或“得嘀抖靴”,挖色乡一带称“得双飞一”,而更多的则称为“绕三灵舞”。    绕三灵舞与绕三灵节密不可分,舞蹈的起源传说亦与之相关连。民间大致有如下几种说法: 
   1.远古的时候,大理一片汪洋,白族的祖先都居住在苍山上打猎度日。每逢收获的时节,大家都要燃起火堆,绕着山林尽情歌舞,以感谢“苍山神”的护佑,传习下来便形成了载歌载舞的“绕山林”活动。 
   2.有一年大理发大水,村寨都被淹没,人被冲走的冲走,溺死的溺死,仅剩下俩兄妹爬在庆洞村头的大青树上才得幸存。洪水退后,兄妹俩流落荒坝相依为命,自行婚配,过了若干年后,大理坝子才又兴旺起来,后人为了纪念这兄妹俩,每年都要到庆洞村去唱唱跳跳朝贺一番,就形成了绕山林习俗。 
   3.爱民皇帝生前好施仁政,受到百姓的崇敬。他死了以后,大家都拿着“杆丧棒”,抬着大帛,哭着为他奔丧。日子久了,大家觉得应当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地去歌颂他。以后就将杆丧棒改成了“霸王鞭”、“净水碗”变成“金钱鼓”、“供碟”变成“双飞燕”,哭声变成了调子,“大帛”变成“柳树”,每年到这个时候都要唱着跳着去悼念他。 
      又传,白王平素间最能体谅百姓,大家都非常喜欢他。一次,他的太子不见了,十分着急。大家知道后,便集合起来拄着杨柳树,喊着叫着,日日夜夜沿着海边帮白王寻找,可始终没有找到,白王悲痛极了,大家也非常伤心,仍然年复一年帮他寻找,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绕山林”队伍。 
   4.金姑是爱民皇帝的三公主,喜好山野,山花,无拘无束。一天,无意中到堂屋裹脚,遭爱民皇帝的责骂。一气之下沿洱海独自出走,到了巍山路上三台坡,又黑又饿,昏倒在草地上。这时恰遇一猎人路过,即得救护。公主醒来,见猎人面貌虽丑,心肠却好,便私定终身,同回巍山去。爱民皇帝得知公主婚配,念在父母情份上,只好派人于二月初八沿山路前往巍山迎亲,可是,回到佛堂村时,猎人因自己生得丑陋,执意不愿见岳父,便躲进小鸡足山管等候公主。到了三月三,猎人幽困不住,大家只好在天不亮的时候悄悄送他回去。公主回到父王身边,一直到四月二十三日,大家才穿红着绿,吹吹打打,跳着唱着又沿海边送她回去。这就是“绕三灵”节前,必须先到巍山天门牙寺“接金姑”的由来。 
   5.远古的时候,大理曾连年干旱无雨,庄稼一直种不下去。人们焦急不安,派人到龙凤村求东海龙王。龙王须奉玉帝旨令方能行雨,见此情景又十分同情,便私下教来人到苍山中,在峰顶找到正在下棋的二位仙人,向他们求助。仙人见求者心诚,告诉大家可用柳树叶在洱海中泼水三次就可解危。谁知众人求雨心切,一到海边便泼了十八次,顿时满天乌云暴雨成灾。龙王自知闯祸,急忙教大家到庆洞村建国皇帝那里去打打跳跳、哭哭闹闹。这样一来惊动了玉皇大帝。玉帝问罪龙王,龙王申辩说百姓要求行雨,玉帝一看果然如此,赦免了龙王,并下旨说,凡百姓求雨须即时布施。从此以后,凡栽秧之前,坝子里的人们就又唱又跳,以使龙王得知后,即降喜雨。 
   6.观音制服罗刹后,海水东退,大理显现平坝。观音归天时,封辅助他制服罗刹的西天护法神“五百神王”为建国皇帝,立都庆洞村,又封“五百神王”的军将“五百金鸡”为各村本主,掌管一方人间事。从此,人们便从苍山迁移下来。随后,“五百神王”教大家种桑栽麻,盘田织布,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大家为感激他的恩德,每逢四月大忙栽插前,便奉各村本主一道先往庆洞村朝拜。 
  “绕三灵”的“三灵”一词,始见于明代大理喜州的《三灵庙碑记》,碑文云“一灵乃吐蕃之酋长,二灵乃唐王之大将,三灵乃蒙神武王偏纪之子也。” 
 
  关于“绕三灵”目前能查阅到的史籍资料有如下数种:  1.清末邓川人杨琼在《滇中琐记》中载有:大理有绕山林会,每岁季春下浣,男妇岔集,殆千万人……相传起于南诏,数千年不能禁止。”近人白族学者赵甲南在《咏绕三灵竹枝词》中有“六诏遗风今尚在,诸君无笑是夷歌”的诗句。 
  2.民国《大理县志稿》载有清?咸丰乙卯(公元1855年)大理举人段位所作《绕三灵竹枝词》二首,其中写道:“南乡北去北乡南,月届清和甘四三。一样时装新装束,来朝相约拜伽蓝。“金钱鼓子霸王鞭,双手推鼓臂转旋。最是小姑歌?k焚调,声声唱入有情天。”  3.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于祟帧十一年(公元1638年)到过大理,在其《徐霞客游记》中,记载了他在洱源县风羽乡尹家见到“陈乐为胡舞,曰紧急鼓。“紧急鼓”与现白语称“八角鼓”为“紧惊鼓”音极相近。 
   以上明、清两代目睹者的记述,说明至少在明代已出现了室集万千的绕三灵舞了。现今绕三灵舞是指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五日期问,以村为单位组织的绕三灵祭祀,歌舞节日盛会中舞队的舞蹈。届时,村各奉其本主,各为一队,循苍山之麓而进,遁洱海之滨而归。其具体的日程和程序是:第一日先达洱海边的才村龙王庙,继入古城内的城隍庙朝拜。第二日沿苍山脚古栈道过祟圣寺及寺旁的“御花园”,后再至庆洞村的观音阁、圣源寺、神明天子庙。第三日经喜州九坛神祠(早年须先过风阳邑村三灵庙)至河埃城村的洱海神祠。第四日沿洱海至马久邑村本主庙结束。沿途中逢庙必拜,尤其到达庆洞村朝拜神明天子庙内的五百神王时(此为各村本主的“主”),万千群众汇集,歌舞通宵达旦。此时,无论歌舞队,敬香者均对五百神王边跳边唱,舞队中即将柳枝置于神龛前。入夜以后,结伴对歌舞蹈,或相逗趣,歌舞叙情间夫妇老少互不干涉。沿途所朝拜的“三灵”,民间认为是“神都”――神明天子庙;“佛都”――祟圣寺;“仙都”――说是洱河神祠,一说是苍山中和寺。 
  绕三灵组舞包括有:“执树舞”、“霸王鞭舞”、“八角鼓舞”、“双飞燕舞”四种。舞队有固定的排列顺序。由两名执柳树者为先导,其中一人主唱,一人打趣,称“执树舞”,民间称“大帛曲”或“大白曲”,所执的柳树又称“大帛”。接着是唱白族调,吹短笛、啸吟(吹树叶)者数人,民间统称为“花柳曲”。再次为舞队主体,由八角鼓舞、霸王鞭舞、双飞燕舞三种舞蹈组成。各舞种人数依条件而定,少时可三四人或十余人,多则上百人。舞者多随意为伍,也有按舞种排列为队的。队尾仍有两名“执树舞”者。舞队两侧有数人执折扇或执月琴即兴随意舞蹈。条件好的村寨,舞队有长筒号、唢呐、锣鼓等吹打乐队。新中国建立前,有巫师为先导的情况。 
  舞蹈过程中,“大白曲”曲调固定,唱词可叙事,可即兴编唱,均谈谐。啸叶主要为演唱白族调者伴奏,唱词多为情歌。霸王鞭等舞蹈中,舞者不歌,歌者不舞。舞蹈与敲击所舞的道具节奏声合拍,周围伴奏(唱)只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 
  舞蹈动作的套路变化不固定,依舞者相互间暗示来转换套路。大体套路有“辟四门”(又称“打四门”)、“四门兜底”、“一条龙”、“蛇蜕皮”、“过天桥”、“心合心”(又称“心连心”)、“背靠背”、“三叉花”、“苍蝇磋脚”、“青蛙蹦”、“脚勾脚”、“一条街”、“五梅花”、“满天星”等. 绕三灵舞蹈的动律特征,清代段位在《绕三灵竹枝词》中说“双手推敲臂旋转”,杨琼在《滇中琐记》中也有“拍手承以臂,拍足承以踵,拍头承以颈,拍腰承以股”的描述。这与现今民间艺人们强调的舞蹈动作主要动律特征是吻合的。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青年妇女加入到舞队中,强化了翻肘、翻腕、翻胯、摆肩的动作特点,使舞蹈显得更加婀娜多姿。
 
   起源 
      相传,绕三灵始于唐代,对此,清代白族学者杨琼曾这样写到:大理有绕三灵会,每年季春下浣,男妇坌集,始千万人,十百各为群……男者犹执巾秉扇,足踏、口歌或拍霸王鞭…… 
      绕三灵,追根溯源是由"祈雨"活动演变而成。相传,过去大理常因干旱无雨而无法栽秧,以水稻农耕为主的白族,在水稻栽种之前,人们必先要向神灵企求风调雨顺、祝愿五谷丰登。于是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栽秧季节到来之前,都要组织大型祈雨活动。而祈雨期间正是人们聚会的好时机,于是就派生出盛大的"农家乐"--绕三灵民俗盛会。这种绕三灵的歌舞活动,实际上也是紧张的水稻栽种之前,人们的一种特殊的游春活动。 
   在民间,关于绕三灵由来的传说颇多,主要有四种传说:一说在远古时代,白族各部落男女青年的交住要绕密布的桑林,因此称"绕桑林"。二说白王有个太子不见了,百姓绕着洱海替白王去找太子,到后来发展成绕三灵。三说由"祈雨"而起,派生出农家乐活动的绕三灵民俗盛会。四是纪念大理国王段宗榜。据清《滇中琐纪》载:"大理有绕三灵会,每岁季春下浣,男妇成集,殆干万人,十百各为群,群各有巫觋领之,相传起于南诏,数千百年不能禁止,盖惑于巫言,祈子嗣,禳灾病"。 
       这个节日也因传说不同而汉译名称各异,有绕山林、绕桑林等等,但是比较普遍的传说是与白族宗教信仰本主有关的故事。当然,还有各种不同的传说,出入很大,但是绕三灵的产生与大理白族的本主信仰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而且过去它又是群众在栽种前向本主祈祷丰收的仪式。    绕三灵,追根溯源是由“祈雨”活动演变而成。相传,过去大理常因干旱无雨而无法栽秧,白族先民只好对天祈祷,常常祈来甘霖。于是每年农历4月23日至25日,栽秧季节到来之前,都要组织大型祈雨活动。而祈雨期间正是人们聚会的好时机,于是就派生出盛大的“农家乐”―――绕三灵民俗盛会。
       相传,绕三灵始于唐代,对此,清代白族学者杨琼曾这样写到:大理有绕三灵会,每年季春下浣,男妇坌集,始千万人,十百各为群……男者犹执巾秉扇,足踏、口歌或拍霸王鞭……相传起于南诏。 主要仪式和活动 
       三灵,指三个地方:即位于大理古城西、三塔寺旁的"佛都"--崇圣寺;位于苍山脚下的庆洞村的"神都"--圣源寺和位于洱海西北岸的"仙都"--金奎寺。绕三灵,白语叫"观上览",意为"逛三都",属农闲季节白族民间的自娱性迎神赛会。 
       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刚好是种植水稻的农忙节令之前,又恰值天气和煦,山川秀丽,生活在苍山洱海一带数百个村庄的白族民众,不分男女老少,都插花戴朵,浓妆淡抹,身着节日盛装。他们以村庄为单位,几十人至上百人不等,成群结队,携带祭祀用具和简单的行李以及食品、炊具等,从四面八方赴会。于农历四月二十二日早晨,聚集到大理古城城隍庙,点燃香烛,准备行装。人们满怀热情,希望通过自己虔诚的祭拜,使今年风调雨顺,秋后五谷丰登;也祈祷阖家平安。 
    绕三灵队伍以村为单位,队伍分为三部分:每队前有为一男一女(有时也为两男或两女)的老人(称花柳树老人),头缠大白包头,身穿雪白对襟衣,着彩色绸裤,脚穿缀有红绒球的彩线凉鞋,打扮得十分风趣,二人共扶一枝杨柳,柳枝上挂一个葫芦,一块彩绸,一人执拂尘,一人执红扇或甩白毛巾,二人边舞边对唱白族"花柳曲",唱词幽默诙谐。中部队伍除了吹笛子的一人外,有男女舞者数十人,有的唱调子、打霸王鞭、敲八角鼓、双飞燕。队尾则由吹树叶的一人和数十位亦歌亦舞、手执扇子或草帽的妇女组成。大家排成"一字长蛇阵",在花柳树老人的带领下,形成数万人参加的春游活动。 
      经过的村寨,游人争相购买村民们做的铜钱,象征避邪的太阳膏,象征女子健康的幼儿小花鞋和小衣服,象征五谷丰登的花串和小棱角等,人们把太阳膏贴在额头,把花串等挂在胸前。队伍白天边走边唱边舞,一路欢歌笑语,吹吹打打,兴高采烈,朋友相见叙旧,情人趁机谈情,场面宏大热烈。每到一个村庄,村民还要出来有意阻拦,并推出最优秀的歌手与之对唱对跳,唱够了,跳够了,才让对方上路。往往出现许多逗笑斗趣,插科打诨的场面,人群中爆发出阵阵开怀大笑。晚上,三三两两地在田野和树林里燃起一堆堆篝火,烧茶煮饭。饭后,老人一边喝茶,一边弹三弦,唱"大本曲",青年男女则约上相好,到树林深处谈情说爱,直至通宵达旦。
   绕三灵舞队的主体,由霸王鞭和金钱鼓对舞组成。霸王鞭用竹做成,长约1米,是4个节的空心竹,鞭头有三组铜钱,尾端有二组。金钱鼓以木条围边成八角或六角,一面绷羊皮,直径约18公分,每片木条中间凿约一寸长方孔,内装铜钱二枚,用铁钉固定。活动时铜钱能碰击发出响声。舞时,女子持霸王鞭中端,男子手捏金钱鼓的一角对舞。舞蹈中霸王鞭通过杵地脚踢的敲,以及擦身某些部位发出响声;金钱鼓在舞中以掌、肩击鼓,嘭嘭有声。双方仰俯屈伸、辗转反侧,一时心对心、一时背靠背、一时脚勾脚,节奏鲜明而欢快,节拍由慢渐快,形成高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使绕三灵形成热烈、欢快的气氛。 
 
    绕三灵的时间为每年农历4月23日至25日,共三天。旧时,一路上经过的山、水、树林、村寨、寺庙和宿夜地点是千年前就选定下来的,从苍山脚一直绕到洱海边。在大理有句俗语:"三日逛北,四日逛南,五日返家园"。
  1、第一天 
     队伍第一天从大理城出发,大清早,苍山脚下,洱海之滨各村各寨的白族群众就盛装先汇集于三塔脚下的佛都崇圣寺燃香祭拜;继而载歌载舞北行约16公里,到达苍山五台峰下的圣源寺,祭拜"抚民皇帝"本主,祈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祈毕,就在寺旁的河滩、树林间唱山歌、对调子,跳霸王鞭舞,狂欢娱乐,并在寺内焚香敬佛,念经祈祷。 
   2、第二天 
     第二天一大早从圣源寺出发,全体人员载歌载舞,一路狂欢向洱海之滨河俟村的金奎寺(此为"逛南"),进行对大理国国王段宗榜的祭祀活动。人们认为"神都"所供奉的是大理地区最大的本主"五百神王"段宗榜。然后,在寺院内外场地,打"霸王鞭"和"金钱鼓",跳扇子舞、唱白族调子,傍晚在神都周围埋锅造饭,当晚即夜宿庆洞庙宇和四周野地树林中。人们尽情歌舞,通宵达旦,热闹非常。 
     3、第三天 
     第三天从金奎寺出发沿洱海西岸边歌边舞向南而行,直至绕回大理古城的"佛都"崇圣寺,祈祷上苍保佑、永镇山川、天地安宁,然后在寺旁边的马久邑村散会。 
   在这3天里,"绕三灵"的人们要行走四十多公里路程,吹吹打打,载歌载舞,对歌应答。而今,绕三灵,内容已有所简化。 
 
  意义 
   绕三灵发展到现代,绕三灵的活动内容有了很多变化。首先是参加绕三灵的人员由昔日中老年男妇居多,发展为白族青少年都参与的一种民族盛会;活动内容由祈求神灵赐子降福和禳灾,发展为集春游、白族歌舞和娱乐为一体的民俗活动;时间减少了一天,即因为大理古城城隍庙已改作他用,减去了农历四月二十二游城隍庙的活动;白族歌舞除打霸王鞭、唱"花柳曲"和对调子外,还增加了许多传统的白族歌舞表演,形式多样化,使绕三灵更具地方和民族特色。 
   绕三灵被称为白族人民的"狂欢节"。绕三灵传承历史久远,群众基础深厚,活动规模庞大,巡游空间广阔,体现出白族在文化上的包容吸纳能力和高度的创新精神。它对强化文化认同感,增强白族凝聚力有很强的现实作用,已成为白族文化最有标志意义的象征之一。 
  如今,洱海上建起了一个个大型抽水灌溉系统,可抽洱海水栽秧,祈雨已无必要,而绕三灵民俗节日却一年比一年热闹,除了大理本地人外,还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来参与娱乐,形成参与人数达数万人的大型民俗狂欢活动。
  (来源:大理新闻网)
  


 






     分享到


    查看推荐人:-特产屋的其它特产


我要留言    留言人: 更多评价
印象:
内容:
  验证码*  (* 请在左框中填写小图中字母或数字)
 

 
 
 
 
淘宝推荐相关特产销售
 
 
本网站所属权:特产大全网 Email地址: 444853730@qq.com 官方QQ: 444853730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特产大全网  渝ICP备08100157号
Copyright. ©2008 tcdqw.com, All Specialty in the site.All Rights Reserved
2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