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印花布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但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却不多,南通的蓝印花布位列其中。南通蓝印花布艺人对传统手工艺的执着坚守和不断发展,使这门艺术没有像在其他一些地方那样,由于各种原因而时断时续甚至消失殆尽。
    艺术馆
     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是集收藏、研究、开发、生产、展示、经营为一体的民营艺术馆,由工艺美术大师吴元新于1997年创建。2002年,南通市政府投入500多万元修建新馆,以支持吴元新对蓝印花布的保护和继承工作。吴元新担任馆长并负责艺术馆的全部运营。
     环抱在翠竹、长廊、小桥、水榭之中的艺术馆,散发出一种古朴迷人的气息。许多明清以来的蓝印花布古旧精品是挂在廊道和展厅的墙面上的,平时用布帘子遮住保护着。这些风采各异的民间手工艺术品,在这座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蓝印花布传承基地”的艺术馆,受到了足够的尊重与呵护。正是由于日日与这些珍贵藏品所进行的无声对话与交流,吴元新的创作灵感持续地被激发着,蓝印花布的新品种也在艺术馆里不断被开发和创造出来。
     据介绍,南通的蓝印花布崇尚素净之美,格调清雅和纯净,其造型图案一般是从历史上积累和传承下来的,普遍采用框架式结构与中心纹样相结合的组合形式。有的取材于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戏剧人物,更多是取材于动植物和花鸟组成的吉祥纹样。图案纹样中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蕴涵着寓意,不少是利用了谐音和隐喻。各种图案的蓝印花有不同的寓意,可以在不同场合使用,比如晚辈给长辈送礼,这礼品的包袱布往往会选“福寿双全”“鹿鹤同春”等图案;而作为男婚女嫁时所送的彩礼和嫁妆的蓝印花布,选择的图案往往是“吉祥如意”“和合二仙”等,寓意着夫妻恩爱,白头偕老。蓝印花布图案纹样的变化,反映了时代对人们审美趣味的影响。南通是个南北文化交融,民间手工艺门类比较齐全的地区,木版年画、剪纸、木雕等都有悠久的历史。这些传统的图案经过蓝印花布艺人的吸收消化,往往会巧妙地出现在他们的新作品中。 
    一个传说
     穿过弯弯曲曲的廊道,主人引领着我们参观精心布置的5个展厅,其中第一展厅为蓝印花布的起源和发展;第二展厅为南通蓝印花布古旧精品;第三展厅为南通蓝印花布工艺流程;第四展厅为南通蓝印花布外向开拓;第五展厅为南通蓝印花布创新与发展。徜徉于其间,仿佛徜徉于历史的记忆之中。
     据展厅资料显示,蓝印花布之所以在平民百姓中流行,因为其染色取材的蓝草是遍地可拾的。民间利用蓝草色素染色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著名思想家荀子当时曾写下了“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千古名言。
     关于蓝印花布的产生,民间还有这么一种传说:有一个姓梅的小伙子不小心摔了一跤,摔在了泥地里,衣服变成了黄颜色,怎么洗也洗不掉,他把这件事告诉他一个姓葛的好朋友。后来两人就专门琢磨如何把布染成黄色。又有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们把布晾在树枝上晒干时被风吹到了地上,地上正好有一堆蓼蓝草,它里面有一种成分叫靛蓝,可以把布染成蓝色,等他们发现这块布的时候,黄布已变成了一块花布,青一块、蓝一块,他们猜想奥秘肯定在这种草上。后来两人又经过多次研究,终于把布染成了蓝布。两位先生也就是传说中的蓝印花布的祖师爷。
    两个原因
     蓝印花布能够在南通保留下来,大概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南通自古以来民风淳朴,滨江临海,温暖湿润,特别适宜棉花生长,棉花种植在当地农村十分普遍,再加上当地的民间纺织技术又十分发达,尤其是元代黄道婆学得黎族的纺织技术后返回故乡江苏松江,引进黎族纺织工具并加以改进,促进了松江及南通地区棉纺业的发展。宋、元以后,这里家家都有木制的纺车和织机。南通人对蓝印花布的痴迷达到高峰:至少400多年以来,大多数南通人从一出生开始,便一辈子也离不开蓝印花布了,铺的、盖的、穿的、戴的,蓝印花布被制成各种生活必需品与南通人朝夕相伴。南通人使用的蓝印花布,一般在家中自己染,讲究一点的要送到染坊去加工。从当时来说,农村十里八里有一个小镇,每个镇上都有一两家染坊,大一些的镇上染坊更多,像南通县二甲镇就有二十几家。深厚的群众基础给蓝印花布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可能和基础。第二个原因是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因素,南通的经济发展和丝绸业一直落后于苏州等地,因而在丝绸制品繁多、人民生活相对富足的苏州等地,人们慢慢模仿达官贵人,追求穿着丝绸制品,而摒弃了“土”味的蓝印花布。南通的百姓没有那么富足,蓝印花布在相当长时间占据着生活中的重要位置,从而使蓝印花布在南通代代传承至今。
    四种方法
     一般来说,蓝印花布的印染方法有四种:夹缬、葛缬、绞缬、灰缬。
     夹缬是用两块雕镂相同的图案花版,将布夹在中间,涂以防染剂,然后入染,成为色地白花的印染品。
     葛缬即现在所称的蜡染,先在白布上画好图案或花、鸟、鱼、虫等花纹,然后用蜡刀把融化了的蜡液填在画好的花纹上。全部画完后,再把布浸入靛蓝液中浸染。颜色达到一定的深度后,把布取出晾干,再用水煮脱蜡,就印成了蓝地白花的蜡染布。由于蜡性较脆,容易产生裂纹,染料渗入裂缝后,印成的花纹中往往产生一丝丝细的“冰裂”,形成了一种意想不到的装饰效果。
     绞缬也就是扎染。扎染有两种方法,一是用线将布扎成各种花纹,钉牢后入染,钉牢部分不能染色,形成色地白花图案,具有晕染效果。另一种是将谷粒包扎在织物上,然后入染,形成各种图案花纹。
     灰缬是用镂空花版铺在白布上,用石灰、黄豆粉调成防染剂,用刮浆板把防染剂刮入花纹空隙漏印在布面上,干后入染,晾干后刮去防染剂,即显现出蓝白花纹。以前常说的蓝印花布通常是指灰缬,又称“药斑布”和“浇花布”。这种蓝印花布有蓝地白花和白地蓝花两种形式。蓝地白花布只需用一块花版印花,构成纹样的斑点互不连接。白地蓝花布的制作方法,常用两块花版套印,印第一遍的叫“花版”,印第二遍的叫“盖版”。盖版的作用是把花版的连接点和需留白地之处遮盖起来,更清楚地衬托出蓝色花纹。另一种印制白地蓝花的方法,是以一块单独的印花版衬以网状物,花版的纹样无需每处连接,刻好后用胶和漆将花版粘牢在大面积的网状物衬底上,然后再刮印浆料。有的蓝印花布还是双面的,这就需要在正面刮浆干透后,利用拷贝桌在反面对准正面纹样再刮浆一次,这样染后就可得到双面的蓝印花布。
    创新
     创新和发展,往往是民间艺术生存的重要因素。吴元新的艺术馆里专门有研发小组负责蓝印花布的创新和发展工作。吴元新自己还设计了上千个蓝印花布纹样和图案,制作了时尚的各种蓝印花布制品,如提包、洋娃娃、折扇等等,使蓝印花布制品巧妙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增加了蓝印花布的时代感和时尚美。
     在染色技术上,吴元新也大胆尝试,增加颜色的层次和美感。他率领全馆近30名热爱蓝印花布的员工,使用各类质地的面料制作蓝印花布的服装和用品,使蓝印花布这种原本由单一土布制作成的工艺品,呈现出色彩斑斓的面貌,满足了现代人的时尚追求,从而在营销方面也取得很大突破。
     有了制作和销售的收益之后,吴元新继续收藏蓝印花布,还编写了《中国蓝印花布纹样大全》一书。
 ■ 相关链接
     蓝印花布首先要织布,待布织好了以后,还要经过制版、刻版、拷花、染色等工序。制版是用柿漆对棉纸进行层层裱糊,干透后在版上设计出各种花纹图案,根据图案再镂空,最后用熟桐油涂刷并晾干。普通的花版需一个星期左右完成,大型的花版耗时更长;刻版时须用力均匀,要求刻空的边缘光滑,否则会影响蓝印花布图案的整体美观程度。
 (来源: www.ccdy.cn 作者:张小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