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的这种气候与苹果生长要求条件相比,与国外的日本长野、美国罗切斯特、意大利波尔隆诺、法国里昂等地区相比,与国内的山东青岛、辽宁熊岳、甘肃天水、山西太谷等地区相比,也与省内的延安、眉县、洛川等地区相比,堪称苹果最佳适生区。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推荐果品及中华名果评选活动中,铜川市选送的嘎拉苹果被评为奥运会推荐果品一等奖,秦阳苹果被评为三等奖。在全部参选的各类水果品种中,苹果在一、二、三等奖总奖项中仅有三个,铜川苹果就占据了两个。此外,铜川苹果还被评为“中华名果”。9月18日,记者来到王益区王家河乡王家河村,闻知喜讯的果农们正奔走相告。他们激动地说:“咱的苹果要摆进奥运会的盘子了,名气更大了,这下咱铜川苹果有了走向世界的金字招牌了!这更坚定了咱们发展果业的信心和决心。”
  此次2008年北京奥运会推荐果品及中华名果评选活动由北京奥组委、奥科委、奥运工程指挥部联合举办,北京市果树产业协会、中国园艺学会、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奥运会推荐果品评选委员会共同评选并颁发奖牌和荣誉证书。全国20多个省、市及台湾共1400多个水果产品和品种参加评选。在市果业局的委托、支持下,市绿色食品生产者技术协会代表我市进行了参赛评选。
  面对铜川苹果取得的又一殊荣,市果业局局长侯全民兴奋地说:“有了奥运会水果一等奖和‘中华名果’美称,咱铜川苹果声誉高了,影响大了,客商多了,价格涨了,果农腰包更鼓了。此次参赛能夺头名,其一是我市处于世界苹果优生区,得益于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其二是近年来苹果四项关键技术落实到位,好技术结出好果子。其三是经过多年的市场营销,果农诚信度、果品信誉度不断提高,陕西苹果好、铜川苹果优得到了国内外市场、消费者的共识与认可。其四是二维码管理模式的运用,使铜川苹果在全国第一家实现了果农生产和产品可追溯体系的建设,实现了与国际高端市场的接轨,从而才有了此次与奥运金牌同辉的机遇。”
  铜川是全国水果生产最佳适生区域之一。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依托这一资源优势,因地制宜,作出了发展壮大以果业为龙头的果、牧、药、菜四大特色产业的决策,在全市着力抓好100个鲜干果、奶牛、中药材、蔬菜等专业村建设,并把果业作为“5523工程”的五大传统产业之一来抓,走出一条“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的新路子,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全市各区县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主的鲜果业,以核桃、花椒为主的干杂果业,使地域优势、资源优势得以凸显,农业主导产业规模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基本形成了山区以核桃为主,中部塬区以苹果、干杂果为主,前塬以大樱桃、桃、杏、时令水果栽培为主的特色果业发展格局。为了大力提升铜川果业的发展水平,针对全市人均荒山荒坡面积大、适宜栽植干杂果及水果的特点,2005年,市委、市政府把160万亩鲜干果经济林基地建设作为全市中心工作“四大战役”中的第一战役来强势推动,今年又把此项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第一战役来实施,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并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县、乡、村。2005年春季,全市共栽植干杂果经济林12.75万亩、水果3.75万亩,成活率平均达到86%;今年春季,全市共完成干杂果造林11.47万亩、水果4.86万亩,栽植力度和成活率均创近年最好水平。目前,全市已涌现出贾家塬苹果、孟家塬鲜桃、陈坪樱桃、杨河设施水果等果业发展典型村,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果业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推进了新农村建设。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以苹果为主的水果面积已达到45.9万亩,产量达到26.3万吨,产值达3亿多元;以核桃为主的干杂果面积达到72.8万亩,其中核桃46.38万亩、花椒20.84万亩,年产各类干杂果达1000万公斤以上,产值8800多万元。农民人均果园面积达到3亩以上。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005年达到2010元,比“九五”末增加551元。在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果业等特色主导产业的贡献率占到近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