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客人 | 注册特产屋 | 登录特产屋
手机版  二维码  | 领先的旅游特产门户网站 齐全的中国各省市县特产、国外特产,登记查询销售求购特产
东北特产:
辽宁特产 吉林特产 黑龙江特产 内蒙古特产
华南特产:
广东特产 广西特产 海南特产 台湾特产 香港特产 澳门特产
华北特产:
北京特产 天津特产 山东特产 河北特产 山西特产
西南特产:
四川特产 重庆特产 云南特产 贵州特产 西藏特产
华东特产:
上海特产 江苏特产 浙江特产 安徽特产 福建特产
西北特产:
陕西特产 甘肃特产 宁夏特产 青海特产 新疆特产
华中特产:
河南特产 江西特产 湖北特产 湖南特产
国外特产
亚洲特产 欧洲特产 非洲特产 北美洲特产 南美洲特产 大洋洲特产 南极特产
特产大全网 特产大全网
特色文化
www.tcdqw.com
用户名:
密   码:
          


特产大全网的第一个拼音字母 tcdqw 就是域名,记住下次登录哦!
   特色文化 — 特产  —  特产 —  特产   

10392.生钟爱是昆曲


推荐人:-特产屋   分类:     
相关查询:     特产店地图     特产店地图        旅游     旅游

   
    ----记南京大学吴新雷教授
 
     著名昆曲专家、南京大学吴新雷教授现已年近八旬。他从教学岗位上退休,也已经好几年。可是他对昆曲的热爱,却有增无减。这些年来,他奔赴全国各地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为阐发昆剧精华、传扬昆曲艺识不遗余力。可以说,他一生钟爱的就是昆曲。
     吴新雷,1951年考入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56年考取副博士研究生。在导师陈中凡教授指引下,他的专业方向是中国戏曲史,重点是昆剧学。为了继承曲学大师吴梅先生的优良传统,倡导理论联系实际,陈老专门为他请了一位曲师,教他拍曲唱戏。他勤学苦练,还和各昆剧院团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从1991年12月起,吴新雷会同俞为民、顾聆森两位学者共同着手编篡《中国昆剧大辞典》,并邀请全国对昆曲有研究的专家、学者100余人撰写辞条。经过6年的努力,于1997年完成此书,全书共310万字。在排印过程中,又花4年时间进行校对补充。经历10年苦功,终于在2002年正式出版,有效地填补了长期以来这方面存在的空缺,对昆曲的研究、教学乃至编创、演出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2004年,吴新雷与朱栋霖等又合编了20万字的《中国昆曲艺术》,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昆曲600多年历史及其当代的发展情况,重探昆曲源流,阐述昆曲奥秘,同时对昆曲的表演艺术和在当今社会的传承形态与弘扬情势的情况作了详尽的描述。
     2001年5月18日,中国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标志着昆曲作为中华文化传统的艺术价值,获得了世界的公认。消息传来,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在这种形势下,吴新雷认识到在如何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理念――昆曲艺术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不能就此停下脚步。所以,他自70岁退休以后,不仅出版了专著《二十世纪前期昆曲研究》,而且逢到有关昆曲的活动,不论是纪念昆曲老艺人,还是新的剧目演出以及各种学术会议,他都奔赴全国各地积极参与,并在事先作了提交学术论文的准备。
     积极参加各项昆曲活动
     2001年,吴新雷在杭州参加“纪念昆曲传习所80周年暨昆曲表演大师周传瑛(90周年)、王传凇(95周年)诞辰活动昆曲研讨会”时,他作了《抢救和继承工作是当务之急》的发言。他指出:“昆曲剧目的抢救和继承工作仍是当务之急。昆曲表演艺术历来是师傅带徒弟,口传心授,真正是人类口头传承的文化遗产。如果老艺术家没有授徒,则他们的演艺也就随之而消亡。现在抢救工作是不是还要做呢?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把抢救的任务从‘传'字辈移到下一辈年过花甲已退休的演员身上。把他们从‘传'字辈那里抢救得来的剧目,不失时机地再来抢救,抓紧传授给新一代接班人。”后来有些昆曲院团就这样做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也在这一年,他在《艺术百家》第4期发表的《情系“传”字辈――纪念苏州昆曲传习所成立80周年》一文中指出:“缅怀‘传'字辈艺术家存亡继绝的历史功绩,评述他们在培训演艺人才,授曲教戏,以及对传统剧目继承创新等方面的卓越贡献。”这对于今日我们如何继承和发扬昆剧传统艺术就更具有启示作用。
     2005年以来,江苏省昆剧院涌现出了一批青少年昆曲新人,吴新雷多次为他们义务讲解经典剧目《桃花扇》,热切地关心他们的成长。2008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了《月上海棠――魏春荣昆曲艺术》,吴新雷为该书作序,对这位新人积极给予推介。他在序文中写道:“我第一次看到魏春荣的舞台演出是1994年6月在‘首届全国昆剧青年演员交流演出大会'期间,观看了魏春荣的《思凡》和《双下山》。她扮演的小尼色空十分出色,动人耳目。她也因此获得了‘兰花优秀表演奖'。风华正茂的她,从此崭露头角。”他在文中举出4个突出实例,以见证她所取得的新成就。吴新雷认为,“魏春荣的表演风格优雅纯正,有激情,有活力,能显示鲜明的人物特征,具有浓郁的艺术气息。”
     在昆曲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曲社对昆曲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吴新雷积极参加曲社的活动,与北京昆曲研习社、上海昆曲研习社以及天津、苏州、杭州、扬州等地的曲社都有交往,与曲友们共同为昆曲的传承、发扬而尽心尽力。
     2008年11月,南京甘家后人举行甘贡三先生诞辰90周年、甘南轩先生诞辰100周年、甘律之先生诞辰90周年的纪念活动。吴新雷在纪念会上发言指出,甘贡三老先生是南京昆曲界老前辈,毕生酷爱京昆艺术,曾录下《霓裳羽衣曲》等昆曲古谱传世。甘老还专攻昆剧的老生行当,曾为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录制了《扫松》和《寄子》的唱片,可见甘老在全国昆曲界的影响。甘老最大的贡献是他在解放后组织南京乐社昆曲组(即南京昆曲社),培养了一大批业余昆曲接班人。南京乐社成立于1954年,分设古乐、民乐和昆曲3个研习组。昆曲组就是由甘老主持的,吴新雷于1958年就参加昆曲组活动,广交曲友,唱曲授曲。他对甘南轩、甘律之在传播昆曲艺术上所作的杰出贡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深入研究经典剧目
     在昆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些经典名剧,今日重新整理后演出,该如何进行新的评价,这也是吴新雷参加一些学术活动时所研讨的问题。
     关于《桃花扇》的倾向问题,一直是《桃花扇》长期存在的问题。吴新雷在其《论孔尚任〈桃花扇〉的创作思想》(《南京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一文中,力图从剧本中的创作过程寻找答案。他认为,从《桃花扇》“三易其稿而成书”的全过程来看,孔尚任的思想是有变化的。在他没有出山以前,其初衷只是单纯的悼明之亡,抒发兴亡之感。出仕以后,因为感激康熙皇帝的知遇,所以又产生了颂扬圣朝的构思,但淮扬现实生活的磨难,冲刷了他的颂圣意识。而在南京、淮扬访问了南明的遗民与遗迹,不仅获得剧本的题材细节,而且引发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在他回北京以后,看到太平园的昆班新戏,促使《桃花扇》进入定稿阶段。从剧作的主观命意来分析,作者徘徊在“吊明”与“颂圣”的矛盾中,为了“吊明”,他不得不先行“颂圣”,以免遭到文字狱的祸害。但客观意蕴却突破了主观命意的束缚,广大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的是亡明痛史激发出来的民族情绪。此外,他还写了《近百年来〈桃花扇〉研究的世纪回顾》、《〈桃花扇〉批语发微》等5篇论文。
     2005年,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联合举办了《长生殿》国际研讨会,吴新雷应邀参加这次会议。他提交的论文是《关于〈长生殿〉全本工尺谱的印行本》。他指出:“清代《长生殿》全本工尺谱印行于世的有两种,第一种是乾隆五十四年(1789)文人冯起凤订定的《吟香堂长生殿曲谱》,只录曲文,不载科白,是专供清唱用的清宫谱;第二种是晚清全福班艺人殷?纳畲?承的《长生殿曲谱》,曲白俱全,是民间艺人结合舞台实际适应登场演唱的戏宫谱。经过两相比较,可以看出殷传本是昆班的台本,在曲调的旋律上是有变化发展的,而且对《长生殿》原著冗长的套曲进行了删节调整,目的是为了适合登台演出。”文中以《定情》、《哭像》和《弹词》三处为例,说明艺人适当的改革措施,艺人经过长期舞台实践的二度创作,是值得称许的。吴新雷这篇论文受到台湾曾永义教授的称赞,带回去在2007年6月台湾戏曲学院《戏曲学报》创刊号上发表。该文还收入了《长生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赴美传播和交流昆曲艺术
     由白先勇主持策划和苏州昆剧院合作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台湾首演以来,已在全国各地成功演出100多场,还先后在全国10多个大学进行演出,在青年学生中引起巨大反响。2006年适逢汤显祖逝世390周年,美国加州大学为此举行了“《牡丹亭》及其社会氛围――从明至今昆曲的时代内涵与文化展示”的学术研讨会。柏克莱加州大学中国研究中心邀请吴新雷参加这项活动,信函中说明会议的缘起是“趁着白先勇先生策划的青春版《牡丹亭》在本校首演之机,特地举办这项集戏曲、文学与历史研究于一体的大型论文研讨会”。由于青春版《牡丹亭》要到洛杉矶巡演,洛杉矶中美文化协会为了便于会员们观摩演出,也邀他到协会讲解昆曲的欣赏问题。这样一来,吴新雷从柏克莱到洛杉矶就跑了半个多月,既忙于开会又要忙于看戏。9月15日,吴新雷在柏克莱加州大学作了《〈牡丹亭〉昆曲工尺谱的源流》的讲演。9月25日,吴新雷到了洛杉矶,在华人社区又作了《如何欣赏〈牡丹亭〉》及《昆曲之流变》的讲演。
     吴新雷这次到美国还有一段插曲,那就是跟白先勇进行对谈。这是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研究》编辑部交给他的任务。吴新雷提出的对谈议题是《中国和美国:全球化时代昆曲的发展》,得到了白先勇的赞同。在这个总题下,他们就全球化视野中的昆曲,通过社会运作在美国形成昆剧的观众群,“走出去”的昆曲展示和播种之旅,昆曲兴亡的文化责任感和使命感四个层次进行了对话。吴新雷回到南京后,将他们的对谈整理成文字稿,在2007年第3期《艺术研究》上发表。这篇文章反映了青春版《牡丹亭》访美巡演的盛况,获得白先勇的称许,收入2007年5月的《青春版〈牡丹亭〉大型公演100场纪念特刊》。白先勇还将这篇对话收入台湾出版的《白先勇作品集》第九集中,可以看出他对两人对话录的重视。从他俩有关昆曲各个方面的对话中显示出各自对待昆曲艺术共有的视点,有助于昆曲研究者的深入探讨。在对话中,吴新雷对白先勇以振兴昆曲为己任,主动把重担扛在自己肩膀上,自愿做昆曲的“义工”表示钦佩。同时也告诉他,祖国大陆的有识之士也为昆曲的救护与发扬发出多次呼吁,中央领导也相应采取多项措施,促使了昆曲健康的发展。    撰写一系列昆曲论文
     对昆曲艺术的理论研究与进一步的深入探讨,是近年来吴新雷学术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他在这方面写下了一系列论文。已发表的有《明刻本〈乐府红珊〉和〈乐府名词〉中的魏良辅曲论》、《关于昆曲〈霓裳新咏谱〉的两种抄本》、《昆曲折子戏选集〈霓裳文艺全谱〉初探》、《昆曲折子戏〈黛玉葬花〉的改订本》、《〈牡丹亭〉昆曲工尺谱全印本的探究》、《〈紫钗记曲谱〉的新发现》等。单是有关青春版《牡丹亭》的论文,见之于报刊的就有《青春版〈牡丹亭〉的独特创意和杰出成就》、《赴美参加昆曲〈牡丹亭〉学术研讨会的经历》、《青春版〈牡丹亭〉为何花开美国》、《昆剧青春版〈牡丹亭〉赴美巡演的重大意义》、《从“苏昆”的青春版〈牡丹亭〉到“上昆”的全景式〈长生殿〉――当今昆曲传承发展两个实例的宏观考察》。
     为了弘扬昆曲艺术,吴新雷近年来还参加一些高等院校的有关昆曲的讲座或讨论。2008年,他先后在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为选修昆曲课的学生讲授了《俞派唱法的形成及其特点》、《昆曲的艺术魅力》;与江苏省昆剧院院长柯军一起,参加东南大学《中国昆曲艺术鉴赏》课的课堂讨论等。
     吴新雷一生钟爱昆曲艺术,他为幽兰的飘香,花费了大量心血。我们热心期望,他在主编《中国昆剧大辞典》和《中国昆曲艺术》以后,能将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有关昆曲评论以及在各种学术会议上提交的论文,早日结集出版,让昆曲研究者与爱好者以及一些从事昆剧表演人士,得以从中取得更系统的昆曲艺识。最近获悉,台湾大学曾永义教授策划,在他主编的戏曲丛书中将推出《吴新雷昆曲论集》,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来源:文化传播网 作者:曹明 )


 






     分享到


    查看推荐人:-特产屋的其它特产


我要留言    留言人: 更多评价
印象:
内容:
  验证码*  (* 请在左框中填写小图中字母或数字)
 

 
 
 
 
淘宝推荐相关特产销售
 
 
本网站所属权:特产大全网 Email地址: 444853730@qq.com 官方QQ: 444853730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特产大全网  渝ICP备08100157号
Copyright. ©2008 tcdqw.com, All Specialty in the site.All Rights Reserved
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