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客人 | 注册特产屋 | 登录特产屋
手机版  二维码  | 领先的旅游特产门户网站 齐全的中国各省市县特产、国外特产,登记查询销售求购特产
东北特产:
辽宁特产 吉林特产 黑龙江特产 内蒙古特产
华南特产:
广东特产 广西特产 海南特产 台湾特产 香港特产 澳门特产
华北特产:
北京特产 天津特产 山东特产 河北特产 山西特产
西南特产:
四川特产 重庆特产 云南特产 贵州特产 西藏特产
华东特产:
上海特产 江苏特产 浙江特产 安徽特产 福建特产
西北特产:
陕西特产 甘肃特产 宁夏特产 青海特产 新疆特产
华中特产:
河南特产 江西特产 湖北特产 湖南特产
国外特产
亚洲特产 欧洲特产 非洲特产 北美洲特产 南美洲特产 大洋洲特产 南极特产
特产大全网 特产大全网
特色文化
www.tcdqw.com
用户名:
密   码:
          


特产大全网的第一个拼音字母 tcdqw 就是域名,记住下次登录哦!
   特色文化 — 特产  —  特产 —  特产   

10355.王振湖与晋南威风锣鼓


推荐人:-特产屋   分类:     
相关查询:     特产店地图     特产店地图        旅游     旅游

   
    传承数千年的晋南威风锣鼓,曾参加过国家级大型演出和国际性展演。其代表性传承人王振湖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为这项事业忙碌着。这不,在喜迎新春的日子里,他又忙得不可开交了――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晋南威风锣鼓代表性传承人王振湖的著作《威风锣鼓的发展》出版了。打开这本厚重的书,威风锣鼓表演现场那宏大的场景、威武的阵容、火热的激情、壮美的弦律,仿佛真实地呈现在眼前,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荡气回肠般的情感震撼。在一年一度辞旧迎新的日子里,农村一些锣鼓队已经开始筹划和排练。王振湖作为这项民间文艺活动的代表性传承人,马不停蹄地了解各队的训练编排状况,一边同教练研究探讨新方案,一边给队员们作示范,忙得不可开交。日前,记者顶着寒风专程赶赴临汾采访了王振湖。他说,这段时间他还在忙着主编出版《临汾民间艺术丛书》,书中威风锣鼓是重要的内容,他从整理资料到撰写稿件、跑印刷厂审阅校对文稿,不敢有半点马虎。而从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他对威风锣鼓的那份痴迷。
     说起威风锣鼓的发展如数家珍
     晋南威风锣鼓是我省的一张文化品牌。威风锣鼓源于临汾,历史悠久。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迅速传播与发展,曾先后应邀赴京参加首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国庆40周年大庆晚会、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和香港回归祖国交接仪式等国家级大型演出活动,还远赴日本参加过“亚太电协年会”等国际性展演活动。
     说起威风锣鼓近些年来的发展,王振湖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过去一个锣鼓队只有十几人、几十人,现在一个队是上百人、上千人。过去只有中青年男队,现在有女子锣鼓队、老年锣鼓队、少年锣鼓队、幼儿锣鼓队。过去只局限在农村农民敲锣鼓,现在是城镇、工厂、企业、机关、学校、部队等单位也都有了自己的锣鼓队,各行各业的人员都敲起了威风锣鼓。过去活动只局限在本村、本乡、本县、本地区,现在活动的范围很广阔,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过去活动的机会少,现在活动的机会多,各种庆典和宣传活动都有威风锣鼓助兴表演,在临汾城内几乎每天都可以听到锣鼓声,看到锣鼓浮雕、锣鼓壁画、锣鼓雕塑、锣鼓大桥、锣鼓广场等,感受到浓郁的锣鼓文化氛围。过去文献资料中找不到‘威风锣鼓'4个字,现在出版了专著,如《威风锣鼓》(中、英文版)、论文集《锣鼓艺术研究》等10多部。报刊杂志上还发表了大量撰写威风锣鼓的文章。更重要的是,现在还有了锣鼓艺术学校、锣鼓传播公司、锣鼓服装厂、锣鼓文化保护中心等等,锣鼓文化产业应运而生,锣鼓制造业蓬勃发展。而锣鼓队的表演形式和表演方法上,也更注重了审美需求,有了创新和发展。”
     王振湖是翼城县东下坪村人,1961年山西大学中文系毕业后,长期在临汾从事文化艺术工作,退休前曾任临汾地区文化局副局长,并一直担任锣鼓协会会长至今。由于从小就喜爱威风锣鼓、参加威风锣鼓表演,后来又一直从事与威风锣鼓有关的一些工作,王振湖对威风锣鼓的源头、曲谱、音乐、服饰、乐器制作、文化产业、传承保护等方方面面进行过深入研究和探索,对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着独到的认识和见解。2009年,文化部命名王振湖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晋南威风锣鼓代表性传承人。而王振湖说:“重要的是我能够幸运地用一生来结缘威风锣鼓,并为其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我觉得很满足。”
     想方设法扩大威风锣鼓知名度
     传承数千年的威风锣鼓,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王振湖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对威风锣鼓事业寄予了深情厚爱,奉献着聪明才智。王振湖经常参与组织锣鼓大赛和节庆活动,构筑相互学习、交流、提高的平台,扩大威风锣鼓的知名度。锣鼓队每次外出参加国家级大型表演活动前,他都要亲自组织培训,少则几个月,多则大半年。每次集训前,他和同事们都要反复研究,在传统曲牌的基础上,对鼓点进行新的构思和设计,并反复征求队员意见,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按照设计的方案,严格训练,一丝不苟,以适应当代观众审美需求。同时,就威风锣鼓的源流,艺术美学,他亲自向队员专题讲述,使大家对威风锣鼓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他还给队员们讲政治课,不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升了大家的思想认识,振奋了大家的精神面貌。
     经过集训后,队员们以独特的生命情态,让鼓声发出一种鲜活动人的生命力量,从而使人们领略到一种震撼心灵的审美意境。随之产生的轰动效应,一次比一次更强烈。王振湖曾多次带领威风锣鼓队,应邀赴太原、北京、广州、深圳、武汉、南京、洛阳、大连、敦煌等地进行表演或训练,把威风锣鼓的种子撒向大江南北。他还参加山西省文艺家代表团应邀赴香港、泰国、越南等地进行文化交流,宣传山西民间文化。为此,他多次获得我省“优秀文艺工作者”称号。
     对锣鼓之爱已溶入血液之中
     王振湖多年来保持着一个习惯,在锣鼓队训练时,他总是和队员同吃一锅饭,同喝一锅水,同睡地板床,同在一个操场上,沐浴烈日,挥汗如雨。随着年龄的增大,有人劝他不要再这么拼命了,但他从不听劝。他说,如此紧张的生活却是愉快无比的。然而,有一次在洪洞一个村子里集训时,他突然病倒了,不吃不喝,睡了整整一天一夜,同事们准备把他送往医院时,他却睁开了眼,什么病也没有了,原来是太累了!同事们都让他再休息两天再来训练,他却一刻也不停息,又风风火火地投入了工作。
     那年春节期间,他母亲病危之际,他没有陪侍半天,不是他不孝敬,实际上他是个大孝子,在村里口碑很好,只是每年春节是他最忙的时候,各种活动安排得满满当当。这年适逢翼城县举行威风锣鼓大赛邀请他去,因时间紧,家人多次催他回家看看,总是抽不出空儿来。当母亲喊着他的名字永远离开人世时,他还正在比赛现场讲话。“这是我终生的遗憾啊……”王振湖眼里闪着泪光。
     退休以后,王振湖一如既往地钟情于锣鼓。孩子们在深圳工作,老伴也去了深圳看孙子,可他说:“我的事业在山西,在临汾,我要把毕生精力献给我的事业。”他独自一人留在临汾,继续为锣鼓事业而奔波,搞比赛,办研讨,抓训练,培养人才,外出表演,也许正是这份早已溶入血液之中的对锣鼓之爱,让他历经艰辛痴情不悔。多年来,为了解决锣鼓事宜经费的不足,王振湖不惜跑断腿、磨破嘴,找领导、拉赞助,多方筹集资金。他自己节省的钱也多数用在了锣鼓事上。他说:“只要能把事办成,吃点苦,受点累,贴点钱,心里是高兴的!”
     王振湖对锣鼓队员特别关心和爱护。他把队员看成自家的亲兄弟,像亲人一样对待,和他经常交往的有许多农民朋友,有时来到临汾城内,就吃在他家,住在他家,有什么具体困难他都帮助解决。前几年,农民艺术家景海山病逝,他亲自到农村送花圈参加追悼会。为锣鼓事业作出贡献的干部宋根生、程平、单建洲等人谢世后,他都写了挽联,送了花圈,亲自到县城参加追悼会。
     编著出版威风锣鼓著作10多部
     多年来,王振湖坚持著述,突出写锣鼓。根据锣鼓发展的需要,不断地向民间老艺人学习,也特别重视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每到一地,他还十分注重查看碑文,有必要时就抄录下来。他还爱钻图书馆,查看资料,博览群书,在隆冬的冰雪路上,骑自行车不知摔了多少跤,他都不在乎。他看书十分专注,多少次壶里的水熬干了,炒锅里的菜糊了,饭锅里的饭溢了,他全不知晓。他有时想问题,由于太专心,走在路上,走着走着就碰到了墙壁上,常常碰得鼻青脸肿。他勤于写作,呕心沥血,夜以继日,不辞辛苦。滴滴汗水浇出夺目的鲜花,殷殷心血催开硕果的香甜。他为威风锣鼓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曾编著出版了20多部书,其中威风锣鼓著作就有10多部。
     在刚刚出版的《威风锣鼓的保护》一文中,王振湖写道:“我们一定要把这件宝保护好传承下去,做到上对得起祖先,下对得起子孙,活得有意义,心中无愧疚。”“保护好威风锣鼓的文化命脉,留住威风锣鼓的记忆。……所有的记忆,都不仅仅是为了牢记过去。”表现了一个传承人的历史责任感,也表现了他的一颗爱心、善心、雄心、恒心、感恩心。他在实践中,根据鼓种的特点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弘扬传承上不拘泥一传一,更注重群体、团队、组织、系统,构建传承机制,搭建传承平台,在不同层次的人群中,一茬又一茬,一代又一代,建筑梯队。其中,有骨干队伍,有示范基地,逐渐成为了体系。当然,威风锣鼓要发展繁荣,光靠传承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更多的社会力量来支持。这是作为传承人的王振湖的心声。
     20年前,临汾威风锣鼓队曾在天安门前大显身手,20年后,不仅有青年锣鼓队,更有幼儿锣鼓队。2007年,临汾神童幼儿园“威风神童幼儿艺术团”应邀赴京参加“鼓动北京?北京奥运会开幕倒计时500天鼓乐庆典晚会”,在天安门前表演威风锣鼓,这说明晋南威风锣鼓后继有人。说到这些,王振湖充满了信心,他坚定地表示:威风锣鼓这朵花一定会开得更加鲜艳亮丽,人们热爱它,需要它,保护它,必将一代又一代永远传承,为世界鼓乐之林增绿添红!
 (来源:山西新闻网/作者:冯卓慧)


 






     分享到


    查看推荐人:-特产屋的其它特产


我要留言    留言人: 更多评价
印象:
内容:
  验证码*  (* 请在左框中填写小图中字母或数字)
 

 
 
 
 
淘宝推荐相关特产销售
 
 
本网站所属权:特产大全网 Email地址: 444853730@qq.com 官方QQ: 444853730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特产大全网  渝ICP备08100157号
Copyright. ©2008 tcdqw.com, All Specialty in the site.All Rights Reserved
1541